APP下载

太谷净信寺三佛殿壁画图像的世俗性探究

2020-04-10王姣娟

世界家苑 2020年1期
关键词:世俗化世俗壁画

王姣娟

太谷净信寺位于太谷阳邑乡西南隅,三佛殿殿内东、西山墙和后檐墙两次间均绘满壁画,合计面积为48.51平方米。从寺内现存的《重修净信寺碑》来看,净信寺三佛殿的壁画是明代首绘清代重修的壁画遗迹。三佛殿目前能辨识的有三十处,壁画采用的是明代盛行的连环画形式,每幅画上方均有四字榜题。整体壁画规模上虽不是大型的佛传壁画,但也不失戏剧性效果和地方特色,其中也体现出佛传故事人物造型、布局、装饰等多方面的世俗性。成道之前的“降生太子”;从宫中生活到成道的“跃马奔驰、隔城抛象”;涅槃之后中的“佛母思儿”等榜题的画面中都体现出来了世俗性的特点。

净信寺三佛殿壁画具有质朴的民间乡土的气韵,虽是古代社会寺庙级别高低的具体表现,但也是极具自身特色的。壁画中年轻女性形象出现在“梦吞日月”、“降生太子”等情节中,她们的形象與当地普通的农妇的形象很是相似,这也是世俗性的一种体现。“隔城抛象、跃马奔驰、金棺出穴、越城弃国”等情节图像,间接地反映了太谷明清时期的自然风光、晋商尚武的风貌、保财护院的人物特色,具有了世俗的意义。壁画中的界画方面亦有个性风格,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这是对三佛殿壁画的简练地概括,保留了明代佛传故事壁画的时代风格。是在尊重经典的基础上的取舍性创新,每个地区有它自己的特色,在特色基础上的创新便是一种原创,一种对世俗最真实的表述。

具体从造型的世俗化来看,不论是摩耶夫人的女性形象的塑造,还是太子骑马涉猎中的男子的表现,都像是邻村的男女街坊,人物造型很亲切自然,充满生活气息。服装的设计也是平民百姓的着装,也很接地气。像是神仙来到人间,装扮成普通人和人们聊聊佛传故事,讲讲佛教道义,听着人们倾诉着人间疾苦,攀谈着人间喜乐。完全是一拍人间作风的再现。比如题记为“隔城抛象”的画面中的太子表现的就很瘦,但却不弱,感觉很有力量。画面中,太子人像正作抛象的姿势,像是希腊雕塑《掷铁饼》中的运动员要掷出铁饼的瞬间状态的凝固。此壁画没有表现他像举重运动员那样有抓举和挺举的前期动作,而是直接将其伸直双臂把大象举过头顶的瞬间凝固了下来,用这种夸张的形式一方面表达了他们对速度、力量等驾驭自然的能力的追求和愿望,都将神人性化,在奔跑中像极了世俗中的一个运动场面。

从构图的世俗化来看,三佛殿壁画中没有特别的宫殿庙宇,而是有一些简洁的围墙,明确的围栏,作为建筑装饰虽然显得过于单薄,但是这样简洁明快的格调反而与其神人下凡的整个效果相互契合。构图是从东壁、北 壁、西壁呈逆时针分布,根据讲述情节的先后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即观者需在殿内从东向西巡回三圈才能完整地看完整个壁画。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寄托并启发人们对佛祖产生崇敬思慕的宗教感情。虽然构图上很传统但表现出的效果却很世俗。

从线色的世俗化来看,用色单纯,简约、简淡,线条多以兰叶描为主,从“降生太子”榜题的作品中来看,摩耶夫人的衣着服饰就很明显的看出其用线的特色,这些线条的表现反而也烘托出摩耶夫人从容生子的神人状态,把人物的特点很好的凸显了出来。虽说只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才用的线条,却也把人物的自信从容的人物状态表现了出来。

从风格的世俗化来看,三佛殿里的壁画风格均比较清雅脱俗,与明代的人物瘦削的风格很是相近,整体上的风格清新脱俗虽然需要细细品味方知其中的魅力,但是这样低调的美反而是其独特之处。与明清仕女画的表现也有相似之处。

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来看三佛殿佛传壁画世俗化成因。政治日趋复杂,明清时期虽然中国社会依旧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但是资本主义的萌芽,外来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政治上也不再单纯,对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的统治力度定是没有原来强大,在佛教壁画的绘制上也不再有那么严格的把控,对绘者的创作留出了一定的空间和机会,这样再遇到一个想把身边的人事物表现到壁画上的匠人,这样壁画上出现世俗性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思想多元融合,佛教壁画对教义的严苛表现也有所放松,于是在佛传壁画中加入绘者自己的理解,加入“佛母思儿”这种很世俗的题材就顺理成章了。文化上呈现多元交错,儒释道的杂糅自不必说,佛教文化流行趋势就是为了更加深入人心,世俗化其实也可以是一种让人们更加信服确有佛国世界一说的有力手段。人们对佛教的信仰情况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自己可以成佛的想法已经生根发芽,需要用世俗的力量推动一把,让广大信众觉得自己离那个美好的世界只有一步之遥,因为壁画里好多场景和现实俗世很相似了,一种迷惑也是一种期望。

上述的内容中从选题和故事情节、造型、绘制布局位置作用、线色的运用等方面对三佛殿壁画的世俗性进行了论述,而在同期的佛传壁画中也有见其他寺庙里出现了世俗性题材的壁画,比如清徐宝梵寺的“力举千斤”图像、寿阳罗汉寺的“魔女笑佛丑”图像、临县宿皇寺的“夜半逾城”图像等都是世俗性在题材上的反应,加上三佛殿壁画的世俗性都不难看出这些佛传壁画是对山西地区同类题材壁画的丰富与发展,在艺术传承上不仅是对佛教壁画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将当时人们的审美认识在壁画中的一种记载与传播,这些壁画将神人化和世俗化,将人间的情感和情节注入到壁画的画面里,有的还创造出新的题材,丰富了佛传壁画内容,对了解民间艺术的传播与发展、风土人情、以及审美思想都是大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柴泽俊.山西寺观壁画艺术[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2] 武丽敏.太谷净信寺三佛殿壁画图像学研究[J].山西:长治学院学报,2016.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世俗化世俗壁画
王硕小说的消费主义特征
三观壁画
“反美”壁画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论高科技时代的佛教
论佛教的与时俱进
“飞蛾”修复壁画忙
艺术鉴赏话雕塑
别去问值不值得
《杂文选刊》2013年10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