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读”当一面

2020-04-10周春凤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领悟阶段读书

周春凤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朗读是把文章(或词语,句子)念出声来,将诉诸于视觉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声音比文字更能刺激、调动各种器官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初学阅读的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他们理解材料必不可少的手段。一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殊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就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教师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一、多读感知,多点领悟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许多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担心孩子多读几遍书会耽搁时间,影响教学计划……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特别是对一些情感强烈的文章读得不熟,所以他们对课文的认识就不真切,思考就不深刻,感受就不强烈,教师的分析也就显得很苍白。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人。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正误识别与判断的能力,让学生认识语言,利用具体的形象思维从感性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章的结构材料和词句,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就可以了。这就为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体会情感奠定了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如通过默读、轻声读、同桌互读等形式,调动班上每一个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信心,相信“我会读”。读完课文后,我还让学生自己进行评读。通过这样一遍遍的读,学生就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了读书,达到了自读自悟的目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一味地呆读,阅读的效率就值得怀疑了。感知课文的阶段,必须多读,必须让学生跟文章进行反复的“亲近”,近而了解它,熟悉它,记住它。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读课文也是如此,利用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走近课文,“八面出击,一意求之”,可以读出课文的不同意味,甚至可以读出课文的深刻内涵来。所以,学好一篇课文,多读是必不可少的。

二、巧读细品,重点引导

如果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导。”然而,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和用感情的去朗读,所以就会出现唱读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老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

由此可见,读一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细品对文本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细品可品出真情,品出美感,品出作品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三、讀以至用,表达真情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和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通过多读多诵,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继而学以至用,能用自己的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汲取知识的过程,是提高认识的过程,是与作者交流的过程,是学会表达的过程,也是学会生活和做人的过程,更是生命生成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读”当一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学生通过不同情感的读,把一颗颗稚气、晶莹、透明的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从而产生或悲或喜、或爱或恨的情感体验,这不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更有助于提高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虽然,气概不可能一朝生成,播种也不会一蹴而就,但是我们坚持让学生读,而且是多读,滴水还可穿石,那么多读以领悟、运用就是有希望的。

猜你喜欢

领悟阶段读书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多么痛的领悟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我们一起读书吧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浮”字等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