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话语研究综述

2020-04-09胡淋娟张燕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0期

胡淋娟 张燕

摘  要:作为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要交流媒介,课堂话语直接影响了师生在学习过程中信息互换的有效性。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课堂话语的研究成果丰富,为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参考。本文对国内外课堂话语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了综述,总体来说,有关话语量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提问话语和反馈话语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而体现课堂话语的教学管理功能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其研究发展可以借鉴语言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方法。

关键词:课堂话语;话语量;提问话语;反馈话语;课堂规约话语

1引言

教学活动是教育实践的微观体现,随着对教学活动的深入研究,课堂话语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媒介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课堂话语是一种交互性的言语活动,是建立在语言知识层面上的,以认知为基础、交际为目的、逻辑推理为手段的话语释义过程(寮菲&冯晓媛,2005)。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出现了不少有关课堂话语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合适地利用话语提供了参考,为也为更深入的课堂话语研究提供了启示。本文将对国内外课堂话语研究进行简单梳理,分析有关研究现状,旨在为课堂话语研究者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践上的启示。

2国外课堂话语研究

国外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系统、深入地观察、理解、研究课堂,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不少学者以及开始对教师语言进行潜心研究。国外研究成果主要分为话语的形式特征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自兴起以来,课堂话语研究就一直非常关注话语的形式特征。早期的課堂话语研究探索了IRF/IRE经典交互模式,即教师提出问题以触发互动,学生做出回应,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回应进行反馈。在传统美国中小学课堂上,70%的互动都能归为这一基本话语形式,但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不少学者认为师生互动的话语结构比这一基本形式更加复杂。在语言本身的微观层面,Chaudron(1988:85)总结了二语课堂上教师话语的研究成果,指出教师话语的调整主要表现在语速放慢、停顿时间长、发音清晰、词汇简单、从属句少、陈述句多于疑问句和自我重复频繁这几个方面。

课堂话语作为学习过程的媒介,对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Webb等人(1995)在研究中发现,给予和接受解释及参与建构性的学习活动这两种课堂话语与学生的学习成就相关联。Mercer等人(1999)强调了探索性的课堂话语对有效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三种不同功能的课堂话语:争论型话语,即用简短的论断和反驳来反对彼此的观点;积累型话语,即通过重复、确认、引申彼此的观点来积累知识的建构;探索型话语,即有建设性地挑战彼此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解释和辩护。探索性话语与目前提倡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有相似之处,都对学生的思维创新具有一定要求,因此,学生话语的研究成果对教师更加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除学生话语之外,对教师话语的研究也同样受到关注。Webb等人发现,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掌握最大的话语权,学生将处于被动状态,而当教师要求学生提供解释,引导学生产出,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由此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

3国内英语课堂话语研究

国内课堂话语研究大都集中在外语课堂话语,而英语课堂话语又是其中的研究重点。相比国外研究而言,国内的课堂话语研究以教师话语为主,主要包括语言特征、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和组织管理功能三个方面。

3.1课堂话语的语言特征研究

课堂话语作为语言输入和输出在话语量、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呈现的语言特征是这类研究关注的重点。有关话语量的研究结果大都是作为研究的一部分出现的,赵晓红(1998)对8位大学英语教师在阅读课上的话语量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华语占用了70%到90%的课堂时间,学生的积极性差,师生交流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但也有学者研究发现教师在口语课上的话语量远少于学生,这与口语课本身的教学目标有关。同样,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优秀教师的课堂中,教师话语量也远少于常规教学模式(周星&周昀,2002)。由此可以发现,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话语量具有重要影响,在目前提倡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话语量一般少于学生话语量,学生得到更多语言输出的机会,英语教学试图实现从语言知识培养到语言能力培养的目标转向。

相比话语量的研究,从语音、词汇、语法层面着手的研究更加微观地揭示了教师的课堂话语特征。在语音方面,谢文怡(2005)从发音、语速、音量、重音、语调和停顿五个方面对英语教师的语音调整进行了研究,提出教师话语的语音调整实质上是意义协调的一种手段,是多层次符合结构的语音体系各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词汇方面,有学者发现在大学二语课堂中教师话语在词汇层面上没有明显的调整(胡学文,2003)。在语法方面,刘永兵和张会平(2010)采用语料库对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语法复杂度和话语标记与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口语输出水平较低,语法过于程式化,可理解性和可模仿性差,教师语言能力有待提高。而对标记语的使用多数正常,但仍存在使用过低或过度的情况,由此反映出教师语言的精确性和口语化程度不高,缺乏多样型。从语言本身的特征方面对课堂话语进行研究的不多,大多数有关话语量的研究都是将话语量作为其中一个研究重点,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课堂话语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3.2课堂话语对教学活动的影响研究

课堂话语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反馈方式,以及师生在意义协商、交互调整等方面的互动话语。教师的提问方式一般分为展示性提问和参考性提问,展示性提问是指提问者已经知道答案,而参考性提问则是更加开放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较早的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多为展示性问题(腾飞,2017),而随着对学习主体的关注,在优秀英语教师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话语研究中,结果显示参考性提问普遍多于展示性提问(胡青球,2007;周星&周昀,2002)。教师的反馈指教师对学生话语所作出的反应,包括评价、纠错、诱导、重复等。林正军和周沙(2011)对中学英语教师的反馈语研究结果显示,中学英语课堂存在9种单一型和7种混合型反馈语,教师反馈语多注重形式反馈,对意义反馈不足,作者由此提出中学教师反馈与的质量、使用意识和能力都有待提高。有学者提出积极的、形式多样的反馈能够鼓励学习者主动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监控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来改变某些语言行为,减少消极反馈,提高话语质量,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反馈地激励和调节功能(付宇&徐玉臣,2011)。

除了提问和反馈话语,师生的互动话语也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李素枝(2007)对比分析了中外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IRF 交互模式及话步频数的一同,结果显示由学生启动话步的模式能促进学生的参与,而学生的参与度与教师是否为本族语者没有直接联系,由此,作者建议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启动话步,并在引进外教时考虑其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等因素。交互调整手段是教师用来进行意义协商一种方式,这也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话语。交互调整手段一般包括理解核实、确认核实和请求澄清。周星和周昀(2002)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话语研究中表示,教师使用最多的交互调整方式是确认核实,而不是理解核实,这一结果与其他学者对“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研究结果完全相反。

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课堂话语是大量研究的关注点,也是研究成果相对丰富的一个部分。有前人在综述文献中提到,中小学课堂话语研究少于大学课堂话语研究这一问题,近年来有所改善,中学课堂话语研究文献近十年发表了35篇,相比2010年之前的11篇有了较大增长。

3.3课堂话语的组织管理功能研究

课堂话语的组织管理功能主要通过课堂规约话语来实现,指令语作为规约话语之一对课堂的组织管理功能最为明显。刘永兵和张会平(2010)从波恩斯坦的教学花与理论和礼貌原则视角出发,采用语料库系统地研究了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师规约话语。研究发现,教师的指令语主要用于课堂组织,他们更多使用较直接、礼貌程度较低、强制意义较强的课堂指令语,同时存在刻板单一的问题。对此,作者提出教师应在指令语的使用选择上更多地使用间接形式或策略,使自己权利最小化,这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就越多,互动和协商意义的空间就越大。除了指令语本身的特征之外,郭林花(2005)对英语专业教师课堂指令语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多重因素对课堂指令语的影响,其研究发现教师课堂指令的形式主要语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教师个人的性别及性格有关,指令的数量与教师的责任心及教学发方法有关,而课堂指令的数量明显地影响师生互动及语言课堂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发出足量的、恰当的课堂指令,以激活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指令话语的组织功能是课堂教学环境的保障,但课堂话语研究还是更多关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话语内容,以“课堂指令语”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仅有10篇期刊文献,因此,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但对课堂组织具有重要意义的话语内容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4结论

课堂话语作为课堂这样一个社会环境的核心部分,应该具有其合理性、连贯性和可预测性,对教师话语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言语的功能、课堂交互行为的意义以及促进或阻碍学生发展的原因。本文对国内外课堂话语研究进行了见压迫综述,国外研究发展较早,研究视角较全面,而国内相对较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话语。

随着语言学领域的新发展,语料库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较新的学科理论被广泛运用到各领域的研究,课堂话语研究也应该充分利用新兴的语言学理论和视角,对课堂话语进行更加深入的阐释。刘永兵和张会平已经将语料库运用到了课堂话语研究,大量的真实语料打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样本量局限,为课堂话语研究创造了新的研究途径。而从认知视角来看,课堂互动本身又是一种社会互动,已经有学者从认知视角对课堂话语进行研究,认知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可以被充分利用到课堂话语研究中来,实现新的跨学科融合。

参考文献

[1]Chaudron,C.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2]Mercer,N.,Wegerif,R.,& Dawes, L. Children's Tal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asoning in the Classroom [J].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99,25(01):95-111.

[3]Webb,N.M.,Troper,J.D., & Fall, R. Constructive Activity and Learning in Collaborative Small Groups [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5,87(03):406-423.

[4]付宇,徐玉臣.师生互动模式中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语的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8(02):92-96.

[5]郭林花.英语专业教师课堂指令性言语行为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03):40-43+53.

[6]胡学文.教师话语的特征及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2003(03):39-43.

[7]李素枝.中外教师英语课堂互动模式对比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2):34-39.

[8]寮菲,冯晓媛.英语课堂话语的认知语境与交际效果分析[J].外语教学,2005(01):1-6.

[9]林正军,周沙.中学英语课堂教师反馈语的类型与特征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03):15-22+34.

[10]刘永兵,张会平.基于语料库的中学英语课堂规约话语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04):14-18.

[11]马毅,刘永兵.中国英语课堂话语研究——综述与展望[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02):42-47.

[12]滕飞.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師提问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0):40-42.

[13]谢文怡.从英语语音谈教师话语的调整[J].外语电化教学,2005(06):65-68.

[14]张会平,刘永兵.基于语料库的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05):356-363+400.

[15]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1998(02):3-5.

[16]周星,周韵.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01):59-68.

云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