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城4场景看山东如何“聚智惠民”

2020-04-09孙杰贤

中国信息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政务区块服务

孙杰贤

2019年12月23日,“数聚赋能,智惠齐鲁”融媒体山东行活动在济南启动,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为活动授旗。

我国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就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把大数据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强力加以推进。

2018年10月31日,山东省大数据局挂牌成立。主要职能是负责牵头制定并组织实施全省大数据发展应用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快建设“数字山东”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数据开放平台和标准体系,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利用,承担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大数据产业发展,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等。

大数据局的成立是山东省主动适应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解决部门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数字山东”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9年,山东全省大数据工作顶层设计得到不断加强,数字山东“1+3+N”政策体系框架已经构建,出台了一系列等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搭建了数字山东建设的“四梁八柱”。

其中,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山东省全力破除“信息孤岛”“数据烟囱”,开展云上大整合、网络大统一、数据大汇聚“三大攻坚”行动和“数聚赋能”专项行动,政务云实现了应上尽上,政务网实现了应整尽整,在数据“聚、通、用”上狠下功夫,打造了一批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深度融合的示范应用。围绕“一次办好”改革,大力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序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全省政务移动总门户“爱山东”APP实现了“双一千”目标,即服务事项超过1000项、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

为了切身体验和了解数字山东的建设成果和经验,融媒体采访团一路向东,对济南、潍坊、烟台和青岛这四地的数字城市建设和大数据工作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走访。

济南:将区块链融入商事改革

2018年9月3日,济南高新区“企业开办一次办成”系统上线,同时诞生了山东省内第一张在区块链存储和传递的数字营业执照,实现了新开办企业1个工作日甚至半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营业执照办理、印章备案、印章刻制、社保登记、银行预开户等业务事项,创造了新的“高新速度”。通过“企业开办一次办成”综合窗口办理的业务,从办事群众一次性递交材料到拿到营业执照、公章,时间最短的仅35分钟,平均办理时间116分钟,期间群众只需跑综合窗口一次,大大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快捷度和满意度,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企业开办一次办成”成功应用基础上,济南高新区打造了“区块链+政务”可信服务平台。以企业、群众眼中的“一件事情”为主线,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精细化梳理,深度优化和重构办事流程,利用智能政务流水线技术,将流程固化到系统中自动执行。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多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开放自治等技术优势,实现了政务数据跨部门可信传递,创新了数据共享模式,实现了各部门业务在线协同办理和管控,真正实现了“网络通”、“数据通”、“应用通”。

“区块链+政务”可信服务平台支撑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济南高新区全面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政务服务模式,325个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综窗受理范围,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全生命周期管控。支撑“无差别受理”、“不见面审批”、“秒批秒办”等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了新生儿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等18个政务服务事项足不出户在微信小程序中办理,实现事项自动受理、智能审查、自动反馈,实现了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用跑”的跨越。

济南高新区以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为载体,以公民身份号码、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作为唯一标识,将各种证照(目前主要包括身份证、企业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许可证等)的签发、使用记录、验证记录、状態存储到区块链上,并利用全新的加密认证技术和全网共识机制,建设数字资产管理和应用系统。

数字资产管理和应用系统自动地、智能地为每个办事群众、企业建设自己的数字资产。企业或群众来政府部门办事时,在移动端(微信小程序、APP)出示自己的数字资产或者被授权使用的数字资产,数字资产在线自动验证后,工作人员为群众、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新提交的、新产生的书面材料进行数字化,如有再次使用价值,自动沉淀到区块链,成为新的数字资产。办事时已经上链的材料则不再重复提交,如此一来,群众提交的材料越来越少,真正实现了减证便民。政府部门可从区块链获取到真实有效的各种材料,可以真正做到“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让办事群众和企业切实享受到政府服务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重复审核的成本。

在记者走访济南高新区时,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管理和应用系统的区块高度已达到17699个。

潍坊:义务教育入学“零跑腿”

长久以来,“入学难”始终是牵动全社会目光的热点问题,种类繁多的证明材料、来来回回的办事过程、冗长缓慢的排队等候,这些让人“望而却步”的办事体验曾经都是导致社会关切目光聚焦于此的原因之一。

潍坊市大数据局自成立后,一直坚持电子政务为民服务的建设理念。改善义务教育“入学难”问题成为大数据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增强人民幸福感的主要抓手。

在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报名过程中,大数据局立足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职能,充分协调各相关部门,建立了良好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报名工作对接机制。先后组织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卫健委等有关市直部门和奎文区、潍城区、寒亭区、高新区教体局等单位多次沟通协调。分别就共享使用常住人口基础信息、购房合同信息,会同大数据局签署了数据共享三方合作协议,从技术层面到管理层面都做了明确规定,确保数据使用安全;全力做好共享数据的协调提供、审核把关、数据安全和技术保障等各项工作。

同时依托省、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历时三个月,协调市直6个部门提供了常住人口信息、不动产登记信息、社保缴费证明信息、购房合同信息、个体工商户基本信息、出生医学证明等6类业务数据,涉及数据字段20余个,为全市有关县市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报名提供数据共享支撑。截至目前,仅奎文区、高新区、寒亭区、经济区、滨海区五个区,平台注册用户48000余人,入学报名学生约2.5万余人,网上报名成功生成电子通知书2.4万余份,网上录取比率达95%。户籍校验33000余户,通过21000余户,通过不动产登记数据校验大产权房18000余套,校验通过15000余套,同时完成了对7万多人(学生、监护人)房产证明的查验,实现了入学报名信息网上核验和大数据共享,家长通过电脑和手机端即可完成入学报名,为潍坊市教育“一次办好”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打通有关部门与教育系统的数据通路后,政务数据跨部门共享应用发挥了关键作用,家长通过电脑或手机填报报名信息并上传证明材料,后台自动比对核验,只需1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入学报名,审核通过后自动形成电子版入学通知书。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对鉴别假冒伪造证件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受理条件的做到了“最多跑一次”或“零跑腿”,切实减轻了家长负担,避免家长现场集中排队、耗时过长、多次往返递交报名材料等问题。

烟台:“智慧税务综合体”以“智”求“治”

随着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税务部门正加快“智能化”建设速度,着力构建税收现代化服务体系,广泛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达到智慧、共享、共治。

在此背景下,国家税务总局烟台市税务局在2019年5月份建成启用 “智慧税务综合体”,目的是全面提速便民办税服务举措,实现原国地税业务内外部高度整合,使机构改革由“物理反应”过渡到“化学反应”,构建起一套优质高效统一的征管服务体系,确保减税降费红利快速落袋。

简单来说,“智慧税务综合体”就一个智慧化的税务办事大厅,其整体建设思路是:以“四化同步”为主线、“一体两翼”为抓手、以“智”求“治”为手段、达成“一实两减”的目标。

“四化同步”:资源集约化、业务扁平化、管理专业化、机关实体化。“一体两翼”:以智慧税务建设为牵引,加快推进风险管理专业化和智慧办税便利化,全面推动烟台税务工作技术变革、质效变革、动力变革。以“智”求“治”:围绕税收监管和纳税服务两大核心业务,以智能技术为基础,以智力运营为核心,以智慧服务为保障,探索新型税收监管体系。“一实两减”:按照“市局所做就是基层所得”,做实市局机关职能,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减少基层执法风险。

“我们立足减税降费主题,在机构改革后对内部流程进行重塑整合,打造了一体化退税中心。对内将政策性退税、出口退税、多收退税等业务流程高度整合,实现受理与审批、前台与中台的一体化运行,一站式服务。对外,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国库设置税银库部门专线,用电子签章代替纸质资料,实现专线实时办理、退税资金全过程监控、一类出口企业最快24小时到账。”烟台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郑舒东介绍,“‘智慧税务综合体运行以来,累计办理退税(费)4712笔、8.36亿元,全部实现了24小时内到账,平均退税时限较之前缩短了6天,日均为企业注入流动资金6600余万元,加速了企业资金流动。”

依托信息化手段,税务机关大力推进网上办税、自助办税和移动办税,把实体办税服务厅主要业务大量移植到线上,拓宽减税降费政策发力点,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智慧办税服务厅,除上述最快24小时退税和税邮寄递,纳税人还可以全面体验“智慧税务综合体”创制的大量优秀服务产品。如入口人脸核验、智能导税分流、云桌面办税、移动办税体验、VR虚拟体验、自助办税终端、全息影像体验等。在现场,记者看到英日韩文、减税降费、涉税法律、简事即办、疑难问题等专窗正在为不同需求的纳税人提供精准辅导。纳税服务顺利向末梢延伸,税收业务“一厅通办”“一网通办”更加高效,真正实现了改革每推进一步、纳税人获得感就增强一分。

青岛:一个APP实现政事“一键通办”

“政务通”APP是青岛市倾力打造的官方移动端政务服务平台,是青岛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有益尝试,就像一个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端“政务综合服务大厅”,市民办事无需再下载多个部门的APP和关注多个部门公众号,借助这一个客户端都可以得到解决。

该移动政务APP是以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为目标而打造的城市最全政务服务移动端,是实现“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国际大都市建设、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方便企业群众的重要举措。

为加快实现“高效青岛建设攻势”目标任务,推进政务服务“移动办”,提升网上政务服务水平,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会同青岛市公安局、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部门,以打造一款功能完善、特色突出、便捷智能的“掌上办事服务平台”为目标,对“政务通”APP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升级改版工作。

“政务通”APP聚焦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突出问题,着力打造方便、快捷、高效的市民服务新通道,最终实现让市民只用一个APP就可畅享城市综合服务、打造全国领先水平的移动政务服务工作 “青岛模式”的目标。

升级改版后的“政务通”APP整合迁移的一千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应用,内容涵盖政府信箱、12345、在线问政、信息公开、公积金、社保就业、非税缴费、驾驶证记分等多类政务服务和地铁购票、生活缴费等常用便民事项。现在,市民只需一个App就可暢享城市综合服务,实现一次实名认证,一键通办全市政务事项。

用户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需要的政务项目,随即查看办事指南掌握流程,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除了能够办理政务事务之外,青岛市民还能体验不一样的便民服务,如违章查询、健康医疗、公交查询等服务内容。随着各个业务系统的逐步互联互通,将不断汇聚政府各部门的网上预约、网上查询、网上办理、网上支付等政务服务事项,推动各级各类服务向移动端集中整合,让数据多跑路,让市民少跑腿,真正实现“一键通办”。

举个例子,在“政务通”APP首页显著位置有个“电子卡包”的板块,可以实时从各部门的数据库调用相关电子证照,然后呈现在手机屏幕上。市民通过身份验证后领取的电子身份证,已可以在办理市审批服务大厅的212项政务服务事项中使用。市民到窗口办理业务时,只需出示电子身份证二维码,业务办理人员“扫一扫”即可在线查验电子身份凭证并自动存档,无需留存纸质复印件,不带身份证也能办事成为现实。

目前,“电子卡包”已实现21类证照的整合和亮证。市民通过高级实名认证后,在手机上打开“青岛政务通”APP中的电子卡包,随时可以查询、调用身份证、人口、驾驶证、行驶证、结婚、离婚、社保、公积金、城市居民低保、农村居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动物诊疗许可、兽医师执业等个人常用证照信息,并能在审批、社保、户政、医疗、公积金等领域使用。

猜你喜欢

政务区块服务
贵州首个标准化7×24政务服务站正式运行
汕头在粤东首推“5G+政务服务”
云南芒市推进“融媒体+ 大政务”平台试点
百度推出“区块链操作系统”BBE平台
区块链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Unicorn正式上线区块链浏览器UIC—Explorer
区块链投机者
“哈尔滨政务服务网” 年底建成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