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020-04-09常先甫

参花(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主体汉语国际教育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在课时上被严重压缩,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从“实施‘双主互动教学”“合理开展多种活动”“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对课程考核办法的适当调整”四个方面,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双主体”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古代文学史 双主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的课时相对较少。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合理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很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高,都需要费尽心思统筹安排。高效率高质量教学的展开,离不开精选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合理的教学方法,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记为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越来越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施“双主”互动教学

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必须起到模范作用,以渊博的知识、充沛的情感、适宜的肢体动作、清晰的逻辑、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但这些毕竟是灌输法。教学上,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有感情有思想的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实施“双主”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想方设法设置合理的情境,还要考虑汉语国际专业学生从事工作的特殊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首先,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提问。通过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检测学生自学的情况。其次,就是设置问题供学生讨论回答,让学生在思想上进行碰撞,锻炼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当然,设置问题,要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难易度适中,否则在课堂上会出现“冷场”的现象。教师还要适当地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孔雀东南飞》中造成爱情双方悲剧的原因以及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如何来做。也可以开展一些专题性的讨论,比如古人爱情悲剧的原因,陶渊明隐居田园之后真的悠然了吗,陶渊明的独善其身是否合适等。这些都是饶有兴趣的话题。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在查阅资料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教师进行筛选后供大家讨论或由教师讲解。师生平等与自由的话语活动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上学生互动后,教师要及时反馈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对学生表现的点评十分重要。要本着客观公正、鼓励性的原则,但是对错误的知识点和不良的思想要进行纠正和引导。有些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失之偏颇,对封建思想残余尚不能很好地厘清,这都需要教师合理地引导。如对“魏晋风度”的认识,很多同学会觉得阮籍、嵇康等人的举止很搞笑,然而,当我们把时代背景介绍后,可能会深刻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极度苦痛与无奈。中国古代文学以仁义礼智信为重要内容,可融入师生自我道德体系与价值观念之中。通过观念上的互动,既可以修正学生的某些偏激、肤浅、片面,甚至错误的观念,也可使教师更接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某种程度上也为教师修正某些落后于时代的观念提供了契机。

二、合理开展多种活动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一般以理论教学为主。然而,理论要有实例支撑,就是作家的作品。一般的教材或多或少都会选入一些经典的作品,起到以管窥豹的作用,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更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新问题。这就要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在课外搜集。了解了作家作品后,学生可以根据内容,与多种活动有机结合,在课堂上形象化地展示。

首先,传统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朗诵和背诵。尤其是唐诗宋词的教学,赏析得天花乱坠,不如亲身朗诵,身临其境,真切去感受。可以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朗诵背诵等,让大家在朗诵中感受诗词文化之美,在情感上与古人产生共鸣。

其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剧的表演,增加对古诗文情境的感受。经典的元杂剧就是很好的表演题材,仅通过讲解往往难以深刻记忆。比如著名的《西厢记》,其中的《长亭送别》片段,就可以搬上讲台来表演。崔莺莺的心理描写通过动作表演和自然背景的烘托,能够很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再次,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古诗文学了那么多,很多学生已经熟悉了其中的套路,顺理成章地就能模仿着进行写作了。在课堂上或者班级的微博、博客展示自己的作品,或者写一些赏析性的作品,写一些读后感,谈对古代文学现象的认识等,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大家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

课堂活动的参与,最好是顾及全体,让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更不能使活动流于形式。要注意学生的评论意见,这也很符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象的特点。

课堂活动还要注意情感的相互感染。诗言志,文学课往往都是情感课,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作者情感的抒写。站在古人的立场朗诵、表演、写作,领悟凝结于其中的个人与民族的信仰情操,会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与人文素养。

三、充分有效地利用好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众多学校必不可少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兼容文字、音乐、绘画、影视为一体,直观丰富,包含大量的教学信息,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所以,教师要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既要直观、美观,更要易于把握。尤其是要根据课堂时间适量安排,因为学生要边看边记、边学边想、边想边答,所以课件的设计质量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些形象化的作品分析就可以很好地在多媒体中展示。如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解读,诗情画意俱佳,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起不到直观的审美效果。多媒体课件可将诗歌、音乐、绘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意境,唤起他们的审美意识,说出他们的心理感受,这无疑增强了教学效果。其他一些作品,如《春江花月夜》《兵车行》、先秦神话、《世说新语》《搜神记》、唐传奇、明代话本等,都可以选择一些好的音乐、图片、视频等,结合文字和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完成良性互动。

学生在一堂课的注意力往往是有限的,一些难以理解的枯燥知识更是令人昏昏欲睡。比如对汉赋知识的梳理,就是难点。抒情小赋还好把握,但散体大赋就令人头疼,甚至有些生僻的词语都不認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很难读的两篇赋作,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音频(范读),再加上讲解,效果会比单纯的讲授好得多。

对已经改编成古装剧的作品,如根据《史记》中的赵氏孤儿、荆轲刺秦、项羽、刘邦、汉武帝故事改编成的影视剧,在课堂上适当播放,并让学生思考影视剧和原著的异同,督促学生看原著,写写自己的感受或者自己进行改编和表演等,都能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不但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让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可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如唐代诗人辈出,大作家很多,小作家也不少,尤其是中唐时期,好多是大家知道但又没有太深刻了解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些作家进行多媒体制作。还有一些专题的考查,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师有选择性地选取其中质量好的作品,以小组或个别展示的方式,将作品和观点表现出来。现在流行网络课堂教学,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从网络上选取名家的讲课视频,向学生传达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这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或多或少都有启发作用。但也要防止“满屏灌”“读屏”和华而不实的弊端。

四、对课程考核办法的适当调整

古代文学课一般是专业考试课,过多地重视卷面成绩,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平时表现的积极性,所以提倡采用闭卷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核成绩综合而成的方式取得最后分数,同时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建议采取课堂出勤、课堂朗读背诵、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作业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成绩的方式,并增加开放性试题,尤其是一些赏析性的题目。如对《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的赏析,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句词的理解,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比较等。这些都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考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并形成阅读习惯。

以考促学,以学待考。宋代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力黜太学体,录取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课堂上的互动教学内容,若是考试不考,那学生哪有积极性,平时的锻炼和考试脱节,学生也没有了动力,课外自主学习就流于形式或随机应付而已。考试对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关乎切身利益,所以要很好地协调课堂互动教学与课程考核之间的关系。

课堂互动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摸索。课堂时间毕竟很有限,可以课后互动,即以网络为平台,教师答疑,指导学生阅读、写作和实践。当然,这需要教师奉献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和精力。好的合理的继续坚持,学生不喜欢的及时调整,因为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一门课,时间、精力、兴趣等都要考虑到。

事实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口味,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教育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学习、总结和开拓,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互动式教学,能切实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团结协作、自主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双赢,取得令师生、学校和社会都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彭代银,主编.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百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3]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严家凤,周亚东.系统论视域下“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哲学探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互动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研究——以《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为例”(项目编号:2017xjjy_zd0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常先甫,男,博士研究生,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双主体汉语国际教育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探讨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互动双主体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汉日语音差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