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麻醉后患者在PACU的心理干预

2020-04-09林荻儿

人人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躁动年龄麻醉

林荻儿

【摘要】目的:就手术麻醉后患者在PACU的心理干预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50例),在PACU的护理中强化心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强化心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进一步促进了护理满意度的提高。结论:针对手术麻醉后患者而言,在PCAU护理中强化心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手术麻醉:PACU:心理干预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其中,对照组的男性患者例数多于女性患者,分别为40例、35例,年龄最大的为77岁,年龄最小的为32岁,中位年龄为54.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例数同样多于女性患者,分别为42例、33例,年龄最大的为79岁,年龄最小的为31岁,中位年龄为55岁。在研究开始前,已将有关内容告知了患者及其家属,征得了他们的同意,其表示愿意配合。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般资料的分析、比较,组间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大,沒有满足统计学条件(P>0.05),具备可比性。

(2)方法 在PACU的护理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心理干预,具体内容:

1)告知手术结果:在患者完成手术后,相关护理人员要及时将患者送到麻醉恢复室,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待麻醉效应消失、患者意识清醒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将手术结果告知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告知患者术后疼痛等表现属于正常症状,消除患者的担心,认真、耐心的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与关爱,为患者讲解以往预后效果良好的病例,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对于存在焦虑心理的患者,可对其实施行为疗法,将正确信息告知患者,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为患者讲解、指导自我放松的方法,嘱患者多听一些轻音乐等,对于存在抑郁心理的患者,可对其实施理性情绪疗法,心理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改变其不良意识及倾向。在此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要始终保持亲和的态度,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从而全面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2)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掌握沟通技巧,以免患者产生抵触情绪,进一步观察、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正确答复,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确保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另外,通常情况下,手术患者术后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这与切口方式、镇静剂的使用、个体疼痛难受程度、管道刺激等有直接关系,如若患者精神紧绷、过度紧张,亦或是产生烦躁等情绪,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疼痛干预。因此,相关护理人员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深呼吸,放松肌肉关节,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有利于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同时,护理人员还需为患者讲解止痛泵或镇痛药物使用的目的、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尤其是对于癌症,亦或是脏器切除的患者,其极有可能产生抑郁、悲观等不良清晰,对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情感支撑,正确引导患者承认并接受现实。另外,针对术后预后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其不能受外来精神刺激,故在患者麻醉苏醒后不可将实际情况告知患者,待患者的病情、精神稍稳定后,在慢慢的予以引导,告知患者实情,有利于患者更加容易接受。

3)苏醒期躁动护理:一般情况下,患者出现躁动现象是在麻醉后前30分钟内,此现象不仅极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引发手术部位疼痛、出血等现象的出现,这可能与患者的年龄、导管刺激等有直接关系。同时,对于躁动期患者,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其的观察力度及时间,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PACU停留时间,不利于患者苏醒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做好预防措施,在患者出现躁动表现后,要及时找出原因,如生理方面、疼痛等,并做好安全防护,将各引流管固定稳妥,保持引流通畅,规避导管脱落、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针对持续躁动患者,可严格遵医嘱实施镇静药物干预,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明确躁动原因前,护理人员主要是加强对患者的防护,规避意外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在患者麻醉苏醒期,相关护理人员要将不必要的导管进行拔除,如胃管、气管导管等,对于需要留置尿管的患者,护理人员需给予合理的局部麻醉辅助,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提高其舒适度,以规避患者产生不良心理,促使其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的治疗。

(3)观察指标 针对手术麻醉后的患者,在PACU护理中强化心理干预后,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表现,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共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维度,满意度=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4)统计学处理 文章所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予以t、X2检验,通过检验如若数据P值在0.05范围内,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心理状态 观察组强化心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通过与对照组相关数据的对比,组间数据呈现的差异较大,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

(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强化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显著提高,通过与对照组相关数据的对比,组间数据呈现的差异较大,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在临床外科中,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而麻醉处理则是其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其效果中起着积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受病情类型、个体差异及麻醉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出现麻药残留的几率较高,考虑到手术的创伤性,如若护理干预实施不到位,就会直接增强患者术后出现呼吸抑制、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促使患者产生不良心理,不利于患者预后效果的改善。心理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要求医务人员要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基于尊重患者心理、情绪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有针对性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始终保持正确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将其应用在手术麻醉后PACU护理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降低或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麻醉苏醒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针对手术麻醉后患者而言,在PCAU护理中强化心理干预,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躁动年龄麻醉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算年龄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