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研究

2020-04-09李佳星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优化

李佳星

摘   要:与时偕行,各大高校纷纷引入移动学习平台并积极投入使用。移动学习平台在理论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但现实使用中却出现了来自于教育者、移动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者3个方面的问题。面对现实问题,文章提出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需采取有效策略灵活应对,以更好地利用技术不断发展教育、完善教育。

关键词:高校教学;移动学习平台;教学优化

随着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及民生工程的有力推进,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亦是如火如荼。2019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CNIC)在京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与时偕行,各大高校纷纷引入移动学习平台并积极投入使用,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学习、交流等渠道。但在高校移动学习平台的使用中亦出现了教育者使用平台过于形式化、学习者参与不够积极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分析,力求提出有效对策,更好地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

1    智能手机成为支持移动学习的主要工具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ML)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其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在诸多可以支持移动学习的设备中,智能手机脱颖而出,相比于其他设备,智能手机在支持移动学习方面有以下3点优势。

1.1  庞大的用户基数

中国发达的制造业给国产智能手机业务带来了发展的基础,人口红利带来了庞大的消费需求,各大智能手机厂商不断更新更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营销策略。在政策、环境、时机等条件均已成熟后,国内的智能手机行业站到了风口,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第三方市场情报研究机构Newzoo于2019年第4季度发布的《2018年全球移动市场报告》[2]显示,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在2019年达到32亿,其中来自中国的用户达到了25%以上。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群体对智能手机的适应速度快、使用强度也相对较高,手机更新换代亦相对频繁。庞大的用户基数能吸引更多的开发者,从而带来更多更优质的资源,进而吸引更多用户,形成良性循环。

1.2  技术的成熟足以支撑需求的实现

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之所以有如此之多的网民选择用手机上网,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手机相比于其他上网设备更好用。从硬件层面看,近年来智能手机处理器性能突飞猛进,芯片更新迭代速度愈加频繁,更高素质的屏幕、更好的工业设计等令智能手机的使用体验大幅提升;从软件层面看,好的硬件能够支持更多的开发需求,智能手机强劲并持续提升的性能使得大型软件的开发者不再有后顾之忧。近期“全面屏”技术的成熟及“折叠屏”技术的出现亦是模糊了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界限,可以预见智能手机的生产力属性将大大提高,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将更加得心应手。

1.3  随时随地个性化学习

移动学习强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智能手机的便携性以及丰富且强大的即时通信功能恰好满足了移动学习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同时智能手机随身的属性使得每一个学习者具备根据自己的喜好与习惯定制移动学习的条件,从而实现学习者真正意义上的的自主学习,更加有利于学习者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智能手机凭借以上几点优势迅速成为支持移动学习的主要工具,应运而生的高校移动学习平台也大多将开发和运营的重心放在了智能手机端。

2    高校移动学习平台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移动学习平台有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不同平台之间虽在部分细节功能上存在差异,但使用逻辑大致相同,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者、移动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者3个方面。

2.1  教育者缺乏积极性且熟练度不足

高校移动教学平台的兴起吸引了不少高校教育者的主动摸索与积极实践,但更多的高校教育者是在教务处的明确要求或其他相关政策的驱使下被动使用高校移动学习平台。在此背景下的不少教育者是“为了用而用”,在教学中随意使用片刻做到“留痕”即可,达到学校要求便立即将其抛之脑后或失去对其探索的动力。因此这些对高校移动学习平台的使用持浅尝辄止态度的教育者熟练程度也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准,移动学习平台中的许多功能从未被触及,利用平台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更是无从谈起。

2.2  现有的移动学习资源定位模糊

移动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课堂学习,其资源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学习的环境、时间以及移动学习终端的特点等。类似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平台中的移动学习资源绝大部分来自教育者的主动整合、设计、上传。在教育者缺乏积极性且熟练度不足的背景下,大多数教育者简单粗暴地上传一些教学用PPT或参考资料,更多地是把移动学习平台作为一个班级内共享的网盘使用。这些定位模糊的“伪移动学习资源”并没有对学习者的移动学习起到帮助,甚至由于兼容性、额外的学习成本等问题给移动学习造成了一定阻碍。

2.3  學习者参与度不高

不少高校在移动学习平台设置部分课程,学习者只需在平台上浏览足够多的时间且完成在线考试即可,其中很少涉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反馈。大学生群体课余生活较为丰富,同时智能手机端丰富的应用软件以及强大的娱乐属性有着非比寻常的吸引力,因此学习者面对学校和教育者相对不重视的移动学习平台很难集中注意力。即使学习者有心使用平台进行移动学习,定位模糊的移动资源以及互动和反馈的缺乏很容易令学习者感到枯燥并很快失去兴趣。在如此状态下的学习者只想尽快应付甚至通过作弊完成任务,何谈积极参与。

3    高校移动学习平台使用优化对策

3.1  对教育者进行专业培训并加以引导

针对教育者在使用移动学习平台时缺乏积极性且熟练度不足的问題,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其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教育者刚接触移动学习平台时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高校有必要在平台应用前期对教育者展开专业培训并在其使用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不同的学科有其独特之处,因此教育者对移动学习平台的使用方式不能生搬硬套,应当鼓励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使用时结合各自的学科积极探索,在利用移动学习平台教育教学时形成学科特色。

3.2  规范开发移动学习资源

移动学习资源的使用主体是学习者,从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角度审视,教育者应当在开发时遵循一定原则:(1)要有引导环节。学习者刚接触学习内容时会有陌生感,在自主学习时茫然无措,难以分清主次以致无从下手;因此开发移动学习资源时的制度务必规范且通过清晰描述或注明用法等方式帮助学习者快速上手。(2)移动学习资源尽可能小粒度化[3]。由于移动学习的时间相对碎片化,知识点的细化且易懂便显得很有必要,如此才能保证学习者在短暂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短小精悍的知识点。

3.3  善用平台监督评估功能

移动学习平台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教育者可在课前利用平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进行评估以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也可在课上或课后在平台发布个人作业、限时作业、小组作业等各种形式的任务,亦能利用平台对作业进行老师点评、同学互评[4]。此举不仅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更给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和思维碰撞提供了节点。

3.4  加强沟通反馈,实现教学相长

移动学习平台不仅是一个学习者学习的平台,更是教育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交流互动的平台。在传统课堂中,“互动式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互联网的学习环境下,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关系更加亲密,师生、生生之间的即时反馈更加容易实现,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瓶颈等能在第一时间与他人沟通反馈进而得以解决。同时,教育者能在与学习者的交流互动中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以此更有针对性的选择策略优化教学并实施,并在长期的沟通反馈中不断改进优化教学,继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4    结语

高效信息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在全力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有必要放缓脚步理性审视移动学习平台的应用。须知移动学习平台并非万能,移动学习平台只是教育教学的工具和载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同时要认识到移动学习平台可以创造可能,移动学习平台为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提供了多样性和可能性,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者面对的学习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改变,因此要求教育者灵活应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对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以更好地利用技术不断发展教育、完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磊,薛瑞,张荐.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暖通空调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7):64-67.

[2]李艳艳,朱永霞.信息化教学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应用—以“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8(11):102-105.

[3]刘秀丹.基于BOPPPS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a运用”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87-88.

[4]王晓芳,周莉莉.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践—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为例[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4):195-196.

[5]刘成娟.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城市轨道交通类课程的应用—以三相异步电动机一次课教学设计为例[J].福建农机,2018(3):49-52.

[6]陈卓.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与培养改革[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4):263.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教学优化
从教育的本质意义浅谈微课的作用地位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