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戏》英译本的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

2020-04-09李睿

青年文学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社戏修辞句法

李睿

摘  要:传统小说翻译重视原文内容的传递而忽略了其中语言形式的研究,而文学文体学将语言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以发掘出其中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该文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出发,从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方面对鲁迅小说《社戏》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来说明文学文体学在小说翻译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学文体学;词汇;句法;修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6-0-01

1.引言

文学文体学是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结合的产物,特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体学派……注重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来表达和加强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7]11它既重视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研究,又重視对其内容的研究和解释,使文学作品翻译的研究从主观走向客观。申丹教授认为“普通的翻译研究不能适用于文学语篇的翻译”,“文学翻译和批评只注重诗歌翻译而不注重小说翻译”且“小说翻译所提出的许多问题(如假象等值)目前只能用文体学分析有效地解决”。[2]41文学文体学为同一作品的多个译本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进而推动了文学翻译尤其是小说翻译质量的提高。

鲁迅先生以其对中国旧社会的各种黑暗的深刻解剖和尖锐批判著称,并蜚声世界文坛。作品英译本以英国汉学家蓝诗玲和杨宪益译本最为全面细致。蓝诗玲在翻译《鲁迅小说全集》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方法譬如“适当注释,当省则省”,“文化词语,舍形取意”,“重复手法,按需处理”,“个别情节,灵活再造”[8]108-112,力求把作品的魅力和思想最大可能地展示出来。而当代文化名人杨宪益先生的翻译态度十分严谨,“他曾说:‘我认为翻译的时候不能作过多的解释。译者应尽量忠实于原文的形象,既不要夸张,也不要夹带任何别的东西。”[6]33-34他与妻子戴乃迭翻译的《鲁迅全集》体现了他“忠实原文”的翻译观点。

2.译本研究

在此本文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出发,通过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层面的分析来判断杨蓝译本是否表达出了原作者的想要 传递出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进而发掘出文学文体学在小说翻译方面的重要意义。

2.1词汇层面

词汇是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由于译者与原作者文化背景及语言等的差异,译者 “对原文的变动通常反映在词汇层面上,原文中那些具有美学和主题意义的词汇表达方式在翻译中往往发生扭曲”[3]107,进而导致杨蓝两人在对鲁迅先生作品翻译的遣词上不小差别的产生,在此选取其中一些例子来做说明。

(1)“……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杨译本:“…or else a theatre was no place for me.”

蓝译本:“…or evolution had not equipped me to survive…”

文中出现了“不适于生存”,并非简单指示“迅哥儿”厌恶剧院不想再待其中。当时中国社会虽经历了辛亥革命却仍如嘈杂的大戏院一般,国民的麻木不仁、愚昧落后依旧深深扎根在他们身上,他对此十分痛恨却也深感无力,只觉得自己在这片落后的土地上无法生存下去了,而不仅仅只无法再在剧院待下去了。杨译本译文意为在剧院无处可待;蓝译本选择“evolution ”和“survive”两词,与达尔文的进化论不谋而合,可以说是很好地译出了原文的意思,更能使西方读者全面理解“不适于生存”的隐含意义和作者心中的失落与痛心。

(2)“……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

“……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 ……”

“……那弹性的胖绅士……”

杨译本:“…I asked a fat gentleman who was squeezed in on my left.”

“…the wheezes of the fat gentleman next to me…”

“…the elastic fat gentleman…”

蓝译本:“…I asked a tubby gentleman squeezed in to my left…”

“…with my overweight neighbour panting to my left…”

“…my corpulent neighbour…”

文中作者对“胖绅士”的刻画不多,短短三句话却将他的不屑一顾刻画得十分传神。原文中作者重复使用了三个“胖”字,十分简洁。杨译本按原作思想直接重复使用了三个“fat”,体现他“忠实原文”的翻译特点。蓝译本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表示“胖”,“fat”强调“肥胖”,“tubby”强调“矮胖”,“overweight”强调“过重的”,而“corpulent”则强调“体型臃肿的”,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矮胖、体型臃肿的乡绅因人群拥挤而十分难受却依然在嘈杂戏院里津津有味看着无聊喜剧的形象。与杨译本重复使用三个“fat”相比,蓝译本更符合英文用语的习惯,也更能让西方读者体会到作者对于“胖绅士”的不喜。

2.2句法层面

作者的文体既体现在词汇的选择上,也体现在句法层面,即通过句子的排列层次来突出某个需要强调的成分,从而引起读者的注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能会忽视原文的句法,对原文表达意义造成流失;同时译者也可对原文句法进行改写从而达到恰到好处表达出文章的“主题意义”。

(1)“……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杨译本:“what he was saying—‘Sorry, these seats are taken!”

蓝译本:“…‘You cant sit here!… ‘Theyre taken!”

“迅哥儿”兴致勃勃地跑到戏园,却发现仅有的空位已被占。此处首先杨译本选择“sorry”来表示“不行”,该词表达的是一种歉意而无法表达出原文中陌生看客的趾高气昂 。蓝译本译法语气十分强硬、强烈,比较符合当时的情景。其次,杨译本按照原句的语序进行翻译、忠实于原文。而蓝译本则将原文语序颠倒,将“迅哥儿”费力听清看客话语的动作插入其中,更显当时的情况下戏园里的嘈杂不堪,更好地体现了看戏人的粗鄙和自私和“我”心中的厌烦。

(2)“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

杨译本:“Never in my life have I waited for anything so patiently…”

蓝译本:“Ive never waited for anything so patiently in my life…”

第二次看戏漫长的等待由此产生的厌恶心情与后文描写的在赵庄看戏的等待情形形成强烈的对比:剧院的拥挤和嘈杂、看客的不屑和自私与家乡小伙伴的真诚和热心。藍译本忠实于原文,用“never”一次表达出了“迅哥儿”内心的难受和煎熬。杨译本则一反其“忠实原文”的思想,将“never”这个否定副词置于句首,采用倒装强调和突出了“迅哥儿”内心极其不耐烦,较蓝译本而言更好地表达了作者想要展示出的“迅哥儿”内心因漫长无聊等待无果后的烦闷难受。

2.3修辞层面

修辞也是文体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丰富的文体意义不容忽视。修辞的使用更好地表达了作品中所含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

(1)比喻

“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

杨译本:“There wasn't one boy in the dozen who wasn't a fish in water…”

蓝译本:“… two or three of the dozen could even hold their own in the sea.”

“凫”是动物名,即“野鸭”,“凫水”通常指人或动物在水上漂浮游动,嬉戏打闹。这里作者用“凫水”这个词来显示出孩子们的水性之高足以让大人放心。蓝译本十分简洁,将原文中“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省去了,直接用“hold their own”来形容,未能完全表达出原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称赞。杨译本在此处并未一味忠实于原文而活用了一个比喻,将孩子们比作是“水里的鱼”,可想而知他们的水性能有多好,且没有省译,较蓝译本而言更加的 形象生动。

(2)夸张

“……将来一定要中状元……”

杨译本:“…He's sure to pass all the official examinations in future…”

蓝译本:“…hell come top of the examinations, top of the empire…”

“状元”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词汇,在西方社会是没有“状元”一说的,只能意译。杨译本将“中状元”译为“通过将来所有的考试”,没有体现出该词中乡下人所寄予热切希望。蓝译本译为 “在所有考试中名列前茅,在整个国家都是站在顶端的人”,表达出了“状元”背后的隐含意义,不仅仅是考试得第一,更是在将来有着远大前程。蓝译本用“top of the empire”,是一种夸张手法,更能显示出六一公公的精明世故,给文章的温情中增添了一丝无形的苦涩。

3.结论

通过从词汇、句法和修辞上面三个方面的简略比较评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译者背景文化和翻译思想的不同,杨宪益版译本最大程度的忠实于原文,将原文的风格展示出来的,其中又不乏创新的地方。而蓝诗玲的译本则更多地加入译者的想法,更符合西方英语国家的阅读习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通过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出发对同一作品的不同的译本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学习如何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更准确地翻译作品以减少翻译过程中用词不当等错误的产生,更好地把作品呈现给其他语者进而促进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Lovel,J.The Real Story of Ah-Q and Other Tales of China: The Complete Fiction of Lu Xun[M].London: Penguin Group,2009.

[2]封宗信.文学文体学—文学翻译批评的试金石 评介《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J]. 中国翻译,1999:40-42

[3]李良举.从文学文体学角度看鲁迅短篇小说的两个英译本西藏大学学报, 2007(9):99,106-110.

[4]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鲁迅;杨宪益,戴乃迭译. 鲁迅小说选[M].北京:外文出版社,1960

[6]任生名.杨宪益的文学翻译思想散记[J].中国翻译,1993(7):33-35.

[7]申丹.论文学文体学在翻译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J].中国翻译,2002(1):11-15.

[8]朱振武 唐春蕾.走出国门的鲁迅与中国文学走出国门—蓝诗玲翻译策略的当下启示[J].外国语文(双月刊),2015(10):108-115.

猜你喜欢

社戏修辞句法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水浒英雄绰号的修辞艺术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定准语文课堂的出发点——丁卫军《社戏》教学实录评析
风景这边独好——丁卫军《社戏》教学课例深度研读
《社戏》:一篇布满矛盾的作品——《社戏》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