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民双向发力突破“民参军”困境的路径与政策研究

2020-04-09幸炜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双向国防

幸炜

摘 要:“民参军”是实施军民融合战略重要环节,但目前民企参军之路存在诸多障碍急需突破。一方面,政府与军方需要大力消除体制性障碍,实现资源开放共享,将更多优势民企纳入国防工业体系;另一方面,民企需要准确定位,提升自身实力,适应军方需求,积极加入国防建设体系。只有军民双向发力、紧密配合,才能尽快突破“民参军”进程中的壁垒,实现军民深度融合。

关键词:民参军;军民融合;双向;国防;民营企业

中图分类号:F42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2-0196-0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能力也在不断迅速提升,在很多领域已达到甚至超过军工水平,让更多民企进入军工领域成为军民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和现实可能。优势民营企业的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融入军工领域,将有力提升我国武器装备研发能力,提高军品质量增强国防经济效益。但由于历史上长期实行军民分离体制,导致“民参军”之路并不平坦,甚至充满艰辛。尽管我国民企参军潜力巨大,却很难融入国防工业体系,无法充分实现军民优势结合。一方面,政府与军方需要对国防军工体系进行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另一方面,民企不能完全依赖政府和军方的政策与体制改革,必须对自身也提出新的要求,积极响应政府与军方的政策措施,双向发力才能高效推进“民参军”进程,双方的努力紧密关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当前“民参军”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障碍

1.信息渠道不够通畅,信息不对称壁垒亟待消除。根据相关文献和笔者参加的“民参军”调研结果来看,军民双方的信息互通机制尚不完善,实际运作效率不理想,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军工行业对民用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了解不够,而民企也不能及时了解军事需求和军品技术标准,导致很多民企只能通过非正规渠道的零散消息或人脉关系等途径获取需求信息,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都得不到保证,对后期军民深入合作造成隐患。这导致很多民企始终处在军品生产的外围,仅能为军工企业进行技术补充和协作配套,不能直接承接军方研发和生产任务,民企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民参军”准入门槛高、审核程序繁琐、认证周期长。虽然军工行业所需的“四证”改为了“三证”,但仍超出大多数民企能承受的范围。同时,多头管理、各自认证、互不兼容、手续烦琐等问题普遍存在。“民参军”还遇到技术性门槛,军品标准独立于民品标准,且行业条块分割严重、兼容性较差,使得民企参军效率大打折扣。另外,由于民企不能和军工企业一样获得国家对前期研发试产等投入的专项资金支持,导致民企参军成本过大、风险较高,因此很多民企在参军路上望而却步。除了军工体系存在的问题,民企参军还常遇到地方政府行政垄断严重、行政许可偏多、缺乏统管等问题,大大降低了“民参军”的积极性。种种障碍使得大量民企只能长期参与军品配套,始终无法进入军民制造的核心领域,以致于长期为传统军工企业“打工”,无法“转正”。

3.“民参军”的财政支持力度有待加強,特别是税收方面缺乏有效激励。现代国防科技的研发生产投入巨大,而目前军品投资补贴和国防财政保障支出主要面向传统军工企业,民企收益很少。民企从事军品研发生产往往是从零开始,投入巨大且收益不稳定,利益与风险的不对称使得大量民企在参军路上徘徊不前。还有一些税收优惠的门槛太高,很多中小民企由于投入金额达不到门槛而被拒之门外。甚至有已参与到军工生产中的民企,由于“隶属关系”或“出身”的原因,也无法享受税收优惠,严重影响了“民参军”积极性。

4.军地资源整合乏力和管理体制分散制约军民融合向广度和深度推进。由于长期军民二元分割体制,造成多头分散管理和军地资源整合困难,阻碍军地资源优势互补,不能充分实现军地双方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的优化组合,统一高效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运行体系尚未完全确立,有的地方军民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现象还比较严重。另外,军民科技资源配置、军民技术双向转移、重要设备共享等方面对民企还存在较多障碍,开放度和协同度都还不够理想,有的地方出台支持军民融合的政策甚多,但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并不是很强。怎样高效统筹军地资源,建立协调运行体系,还面临诸多挑战。

总的来看,“民参军”遇到的阻碍主要是由长期的军民分离格局造成的,政府和军方在宏观管理体系中占有较为主动的地位,而民企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但是,除了政府与军方的体制改革之外,民企自身也必须积极调整定位才能加快“民参军”步伐。军民双向发力是解决民参军进程中诸多问题的关键和重要途径。

二、政府与军方应优化制度设计,推动资源开放共享,促进军民深度融合

1.优化制度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增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制度设计是实现军民深度融合最重要的核心环节。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向国家高层反映“民参军”企业的需求与呼声,推动“民参军”领域的顶层制度设计。各地应因地制宜地出台“民参军”专项政策,使“民参军”有章可循,同时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地予以优惠和支持。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应充分发挥民企的技术与资本优势,健全完善风险投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推出更多支持“民参军”的设备仪器信贷等金融产品,加快民企参军进程。

2.搭建高效军民双向交流平台,破除信息壁垒。军地双方应积极沟通,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前提下,引导规范现有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机构积极为“民参军”服务。军地双方可共建双向信息发布平台,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平台和军民两用技术交流交易平台。军方可以及时发布装备和企业信息,还可以通过平台找到潜在产品、技术合作伙伴;民企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国防预研需求和装备采办信息,积极参加国防项目,提高“民参军”效率。

3.协调军民技术标准体系,促进军民资源融合共享。各级政府与军方应加紧推进军用标准规范改革,加快军民两用技术标准融合,消除技术标准壁垒。中国通信、生物、材料等领域中很多民品技术标准已高于军用标准,应该修订相关军品技术标准,降低民口科技进入军品市场的壁垒。军民共建共用基础设施,在符合保密要求前提下,可以开放信息网络,无线通信、卫星通讯等大型基础设施,采用“民建军用”“军建民用”等方式实现军地资源共享,为军民合作和民企参军提供基础条件和便利,提升民企参军积极性。

4.加强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构建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起到“民参军”孵化和加速器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选拔推薦具备实力和信誉的民企进入国防工业体系。地方政府还可以授权省属单位设立军品科研生产检验机构,减少行政步骤与流程,提高“民参军”积极性。各级政府还可以建立行业清单,将符合条件的优秀民企推荐到军方采购供应商名录中,为军民深度融合汇集新生力量。

三、民企应准确定位、增强自身实力、适应军方需求,积极融入国防建设体系

随着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的推进,不断出台的政策措施拓宽了民企参军之路,体制性障碍正被逐渐破除。但这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民参军”更需要民企抓住战略机遇,通过自身努力打破“民参军”之路上的壁垒,主动融入国防经济体系之中。

1.参军民企在经营理念和目标方面亟需提升与转型。提升是指经营意识和境界需要提高。很多民企长期以市场利润为主要目标,缺乏长远宏大的战略眼光,特别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经验不足。因此,参军企业需要强化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把“民参军”当作报效国家的途径,不能把商业利润摆在首位,不能把“民参军”作为赚取超额利润的手段。转型是指民企的经营方式和产品设计需要转向为国防体系服务,应对国际军事风险,而不是纯粹以降低成本和扩大收益为导向。

2.民企的质量意识和系统化配套水平还有待加强。军工产品关系国家利益和人员安全,对技术和质量要求比民品更高。虽然民企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经验丰富,但要适应充满激烈对抗的军事需求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目前多数参军民企的产品以军品外围部组件为主,真正能够为军方进行系统化供货的民企非常少。参军民企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的兼容性和协调性,才能完全融入军队现役武器装备与保障系统。

3.民企参军需要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准确定位,民企参军应找准参军领域和方向,同时还要培育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民参军”必须客观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和短板,瞄准与自身特点相匹配的军工领域,避免找错方向前功尽弃。找准参军方向以后,民企还需要对产品精益求精,逐步完善和提升产品性能,满足千变万化的军事需求,最终取得军方认可。民企不能单纯为了扩展销路而盲目参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民企参军需要增强风险意识,提升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能力。国际军事风险变幻莫测,很多时候军方需求变化快,要求高,供应急,维护难,一些民企难以适应,最终在参军路上半途而废。因此,民企参军一定要事先充分评估风险,做好风险预测与防范工作。同时还要建立风险应对机制,一旦发生风险能够及时化解,尽可能减少损失。一些民企“抱团参军”,利用规模化优势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不失为抵御风险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民参军”之路并非坦途,既需要政府和军方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开放资源共享、为“民参军”开道;又需要民企提升实力、化解风险、充分适应军方需求,满足国防建设需要。只有军民双向发力,才能加快“民参军”进程,尽快实现军民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方炜,校利敏,杨步,王莉丽.民参军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9,37(4):664-678.

[2]  陈莲芳,黄伟泽.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矿业,2017,26(4):21-27.

[3]  湛泳,赵纯凯.资本市场发展、军民融合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南开经济研究,2016,(5):36-54.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双向国防
混凝土泵车用双向液压锁故障探讨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巴基斯坦国防日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中国国防预算增速下降
朴素高效的双向快充
例说乘法公式的双向应用
广电网络双向网改造方案
俄罗斯2009—2011年国防预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