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竞技体育强国重点项目奥运备战举措及对我国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启示

2020-04-09彭国强杨国庆

体育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重点项目竞技运动员

彭国强,杨国庆

(1.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2.江苏省运动与健康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4)

第32届夏季奥运会(以下简称“东京奥运会”)是党的十九大后我国首次参加的最高级别的体育赛事,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并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对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历来是我国奥运赛场的主要夺金点,为实现奥运争光计划、培育金牌增长点、确立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第一集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正处于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关键期,围绕重点项目提出有针对性的备战举措,可以有效提升备战效果。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等世界竞技体育强国是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伴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培育了适应自身优势的重点项目群,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备战策略。梳理各国近3届奥运会尤其是东京奥运会的备战举措,对于有针对性的指导我国重点项目备战参赛具有参考价值。

1 世界竞技体育强国重点项目奥运备战举措

1.1 美国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奥运备战举措

美国奥运备战在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协作下完成,主要由美国奥委会(USOC)、单项体育联合会、大学生体育协会承担。政府主要通过颁布制度的形式支持备战,近年来出台了《金牌行动计划》(Gold Medal Action Programme)《高水平竞技运动计划》(High Level Athletic Programme)《1104号法案》(Act 1104)等多项政策,为重点项目备战参赛提供了保障。

美国一直是奥运金牌和奖牌大户,主要夺金项目集中在田径、游泳、体操及球类等项目,尤其田径、游泳是美国的强优势项目,2016年里约奥运会(以下简称“里约奥运会”)这两个项目共夺得29枚金牌,金牌贡献率达63.4%。东京奥运会,美国体操、拳击、篮球、排球、击剑、女子水球等优势项目均具备夺金实力。体操项目美国尖子运动员突出,整体实力较强;球类项目美国男、女篮连续3届夺冠,展示出强垄断地位;自行车、摔跤项目稳中有升,拳击、柔道、射击等项目也保持了较强实力。整体而言,美国奖牌项目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下简称“伦敦奥运会”)18项增加到里约奥运会22项,重点项目数量不断增多,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有所提升(表1)。美国的奥运备战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表1 第29~31届奥运会美国主要夺金项目成绩Table 1 Main Gold Medal Result of America in the 29th~30thOlympic Games n

一是注重多元主体协同备战,打造重点项目全方位赛事保障体系。美国依托社会化的体育管理体制,注重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备战,美国奥委会协同大学生体育协会和单项体育联合会等多个主体,将市场、高校、俱乐部、协会、企业等社会力量和多种资源引入奥运备战(王跃新,2017)。由于美国游泳、篮球、拳击等多数重点项目社会化程度较高,围绕这类项目美国奥委会广泛依托市场资源进行融资,借助各类企业、媒体、彩票、赛事门票等支持运动员训练参赛,形成了美国奥委会与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备战合力,提高了备战效益。另外,美国注重重点项目参赛保障,美国奥委会针对重点项目运动员设立了“创新基金”(王跃新,2019a),实施“运动员职业与教育计划”(Athlete Career and Education Programme,ACE),大幅提高重点运动员助学金。并且,围绕运动员饮食、出行、安全、医疗等设计了全方位保障体系,如每届奥运会都在主办城市设立“美国之家”,全面保障运动员休闲、娱乐、食宿、安全需要,围绕体操、拳击、摔跤等项目打造了“金质赛事系列”,通过吸引世界最高级别的职业赛事在美国举办,保障国内项目竞技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强调国家队运动员选拔的公平化、科学化,保障重点项目优势更强。美国主要由各类职业俱乐部、高校等临时组建国家队,美国奥委会具体负责国家队选拔、组建、培养等工作,通常在奥运会前90天集中新战术训练。2014年,美奥委会发起了“美国体育人才发展模式”(American Sports Talent Development Model,ADM),帮助运动员发挥全部潜力(Guellich,2014)。围绕重点项目,美国奥委会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国家队选拔标准,并对选拔全程进行监督和直播,尤其是田径、游泳等金牌大户项目,以比赛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保证状态最佳的运动员进入国家队(王跃新,2018)。另外,美国注重优势项目水平整体提升,对有望夺牌的重点项目增加投入(图1),如对体操、排球、射击、游泳等项目实施重点投入,对夺牌无望项目如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降低投入(彭国强等,2018),提升了备战资源利用率,保证重点项目优势更优。此外,美国还注重提升承担重点项目备战的教练员福利,2019年美国再增3项年度教练员奖,覆盖“年度最佳教练员服务奖、最佳教练员培训奖、最佳康希尔曼科学训练奖”等,对项目成绩做出贡献和产生影响的教练员,对优异成绩产生重大影响的营养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医学及体能保障专家,将创新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的教练员等实施奖励,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

图1 美国奥委会对重点项目的投入Figure 1.Funding of the US Olympic Committee for the Key Events

三是实施“科技驱动”奥运备战,构建重点项目科技辅助训练体系。为提升游泳、田径、体操等项目的备战效率,美国全面实施奥运科技攻关,注重训练创新,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成果有效融入训练参赛,形成了以教练员为主体的科研援助体系,通过更智能、更个性化的训练,促使运动员发挥最佳水平。美国尤其注重“科技驱动”“人才引领”和“团队致胜”,组建了多种复合型科训团队,如游泳打造了由体能教练、营养、医务和信息等人员组成的科训团队,使用“运动跟踪系统”提高成绩(Guellich et al.,2014);美国田径协会开发了 Trackman设备,可追踪铅球和链球的运动轨迹;“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提供先进的运动医学技术,将数据与教练员的经验和直觉结合,帮助教练员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王跃新,2019b),从力量、体能训练、理疗、营养到运动员睡眠、日常行动等数据都能跟踪。并且,美国科技攻关注重项目的全面性,从运动员的训练、营养、服务、康复、医疗等多方面实施科技精准助力,通过打造更有效、更个性化的训练方式,确保每一名运动员都能发挥出最大潜力。

四是组建奥运备战智囊团,注重对项目规则变化、竞争对手情报的跟踪与掌握。美国历来重视搜集竞争对手的备战信息,注重利用新规则和对重点项目、重点对手的精细化研究,及时获取项目比赛规则变化、国外备战信息等,密切跟踪国外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美国围绕奥运备战组建了专门的信息情报智囊团和律师团,每届奥运会都会组织智囊团随代表团出征,律师团也随队负责比赛的相关法律事务,如在备战里约奥运会期间,美国一些球队设有专门的“球探”,负责采集对手情报,体操、拳击等项目则聘请了数据分析师,负责搜集对手的比赛数据,围绕重点项目赛前情报及视频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与利用(Vaeyens et al.,2013),律师团则为美国女子 4×100 m接力预赛申诉成功。美国的信息情报能具体到每一位运动员,为国家队训练和备战提供直观的视频资料,以方便精准分析对手的技战术特点,提高备战的精细性和科学性。

1.2 日本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奥运备战举措

日本竞技体育主要由日本奥委会、体育厅、文部省体育局等共同管理,运动员选材、训练、参赛等备战工作主要由日本奥委会负责。近年来,日本强化奥运会在振兴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不断调整竞技体育政策,颁布了《奥运奖牌数倍增计划》《铃木计划》《2020年奥运会运动员育成与强化计划》等多项政策(彭国强,2019),提出东京奥运会进入世界前3~5名的目标。

近年来,日本整体竞技实力上升明显,尤其在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游泳、田径等基础大项进步显著,而摔跤、体操、柔道、空手道、棒垒球、滑板、攀岩等项目则保持了优势。其中,摔跤、柔道等是东京奥运会的强优势项目,里约奥运会,日本柔道、体操、游泳、摔跤4个项目共获得11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90%以上。此外,近年来日本摔跤小级别项目保持优势,大级别项目实现了金牌新突破,体操项目男子团体重返巅峰,女子实力提升明显,游泳项目年轻运动员崛起,乒乓球、皮划艇、田径、花样游泳、网球等项目成绩整体上升。东京奥运会新增加的棒垒球、攀岩、空手道、冲浪以及滑板等也是日本的优势项目,具备夺金实力(表2)。日本的奥运备战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表2 第29~31届奥运会日本主要夺金项目成绩Table 2 Main Gold Medal Result of Japan in the 29th~31thOlympic Games n

一是强化以国家为主导的奥运备战,推行“全日本体制”备战政策体系(黄聪等,2019)。东京奥运周期,日本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力量参与,提高了国家体育组织话语权,为有效解决长期困扰竞技体育的资金与场地问题,日本效仿中国和英国的“举国体制”,实施以国家为主导的奥运备战组织和顶层设计,通过政府力量打造竞技体育的经济、制度和科技基础(Mcguigan,2017)。为有效提高联合备战能力,日本文部省、奥委会等合作,实现了国立体育科学中心和国家体育训练中心职能有机结合,并为备战东京奥运会推出了“全日本体制”政策体系。主要包括2015年日本体育振兴中心提出的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体育人才的“世界级人才计划”(WPN),2016年10月颁布的以国家力量集中支援重点项目发展的“铃木计划”,2017年4月制定的以提升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的“体育基本计划”(第2期),2017年实施的以挖掘可能在世界范围内活跃的运动员为中心的“日本新星计划”(JSTAR),2017年开展的“希望之星海外强化训练扶持计划”,创新了运动员培养模式,提升了备战东京奥运会的政策支持。

二是制定缜密的奥运强化支援计划,分类援助重点项目备战。为实现东京奥运会目标,日本围绕重点项目提出了系列强化支援计划,针对参赛项目进行分类提升,最大限度的支援各项目强化训练(表3)。其中,“铃木计划”专门涉及重点强化支援项目,围绕摔跤、柔道、体操等项目设立强化援助金,将重点项目分成两大类,有区别的增加训练经费,其中S级项目增加30%,A级项目增加20%,对有望获奖牌的项目给予多领域援助,有效保证了重点项目资金支持(Liston et al.,2013)。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培养,2017年3月,日本体育厅公布了“竞技体育支持计划”,对重点支持项目做了进一步分类(何文捷,2017),打造了个性化训练策略,如针对羽毛球运动员身材不高特征,强化了体能训练,增加国家队集训时间,赛前增加训练强度。2019年3月,日本提出“东京奥运会重点项目计划”,确定了最有望在东京奥运会夺取奖牌的摔跤、体操、羽毛球、乒乓球、柔道、空手道、棒垒球、滑板、攀岩等15个重点支持项目,增加预算超过100亿日元,加强对其医疗恢复、训练基地维护、科技助力等支持,全面保障这些项目优势。

表3 东京奥运会日本重点强化项目分布Table 3 Distribution of Japan's Key Strengthening Events for the Tokyo Olympic Games

三是充分发挥东道主优势,打造重点项目立体化保障体系。日本充分利用在项目设置、场地布局、赛制体系等方面的东道主优势,不断提升对重点项目支持,进一步扩大了项目设置力度,新增棒垒球、空手道等优势项目。为支持重点项目备战,日本在经费、科技、人力投入等方面做了大量保障工作,围绕体操、羽毛球、棒球等打造了多个智能型综合训练基地,成立了“国家训练中心”,2015年文部省启动了第2期国家体育训练中心建设,包括射击、射箭、击剑、游泳、乒乓球等项目专用训练场地,一些训练中心设有多元功能,可以同时满足多个项目集训,支持小项较多的射击等项目训练。并且,日本注重后备人才的长远效益,早在2012年就启动了“2020年竞技体育人才养成计划”,主要培养乒乓球、体操、游泳、田径等优势项目后备人才,这些运动员目前成为2020年奥运会的主力军(Yamamoto et al.,2012)。此外,日本采取了多项重点项目支持举措,通过研发高科技训练器材、设立参赛保障营,广泛运用营养学、医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复合型人才,对重点项目运动员实施竞技状态监控、营养调配、心理调控等多方保障(图2)(何文捷 等,2019)。2017年4月,日本奥委会颁发运动员一体化保障政策,强化运动员职业发展体系建设,解除运动员后顾之忧。

图2 日本重点项目的多方保障体系Figure 2.Multi-support System for the Key Events of Japan

四是重视体育情报信息的搜集与研究,提供多方位的信息技术支援。日本注重备战情报工作,并将其作为备战东京奥运会的有力武器。2015年文部省制定了“加强国际信息战略计划”,增加在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任职人数,加强国际化体育人才培养,并搭建了国外信息情报研究平台,自动收集国际比赛结果的数据,通过大数据、智能信息等提高情报收集能力(体育资讯,2019)。日本体育厅建有专门的情报大数据中心,全面搜集可能对日本参赛造成冲击的国外对手信息,数据中心能够对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为提前了解对手提供保障。日本注重在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项目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黑科技”手段助力训练参赛,2016年4月成立了精英体育中心(IOC,2016),围绕重点项目开展日常医学、体育科学及信息等多领域研究,2017年日本再投入约95亿日元成立了体育情报中心、运动员数据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并启动了“国立体育科学中心共享”(JISS share)支援技术,及时将赛场上视频动画等数据共享给运动员、教练员,助力运动员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1.3 英国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奥运备战举措

英国奥运备战工作主要由英国体育理事会(UK Sport)负责,奥运运动员的选拔、训练与参赛等事务由英国奥委会(BOA)实施(吕和武 等,2019)。2018年2月,英国体育理事会提出在东京奥运会夺取54~92枚奖牌、创境外最好成绩的目标。为有效提升备战水平,近年来英国颁布了《黄金赛事系列》(Golden Event Series)《体育治理法规(Sports Governance Code)》《世界级运动成绩计划(World-class Performance Programme)》等多项政策,对优势项目重点支持,实现了竞技体育强势崛起。

英国近3届奥运会金牌数与奖牌数均呈上升态势,金牌稳定在25枚以上,尤其在里约奥运会上,英国凭借“后东道主”优势金牌项目达到15项,奖牌项目达20项,创造了海外奥运征战最好成绩,成为举办奥运会后奖牌数不降反升的东道主国家(表4)。英国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自行车、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马术、田径、拳击等,其中,4大传统项目自行车、马术、田径和水上项目持续保持优势,伦敦奥运会4大优势项目共夺得17枚金牌,贡献率高达59%,特别是自行车项目在奥运赛场一直成绩优异,获金牌与奖牌数均为各国之首。1984年以来,英国赛艇项目每届奥运会至少获得1枚金牌。此外,近3届奥运会英国在新兴项目上取得突破,体操、跳水、田径、帆船和高尔夫等均取得明显进步,在东京奥运会都有夺金实力。英国的奥运备战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夺牌潜力为导向的投入战略,实施资源投入目标与评价的双向强化。东京奥运周期英国依然实行“以夺牌潜力为导向”的投入战略,增加获得奖牌的机会,挖掘所有可能的奖牌潜力。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英国在各备战周期都强化对优势项目顶级运动员的重点资助,并取得良好效益,3届奥运会田径、帆船、赛艇、自行车项目的奖牌比都在37%以上(表5)。2016年12月,英国体育理事会将总额3.45亿英镑的经费用于东京奥运周期,并设立东京奥运备战专项基金和扶持贷款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奥运备战,围绕各项目在东京奥运会的竞技潜力划分资助经费(彭国强等,2018)。为提升备战投入的有效性,2018年6月,英国体育理事会启动了竞技体育投资战略公众咨询,针对东京奥运会举办“问题导向型”研讨会,整合多方力量投资“希望基金”75 000英镑,加大对击剑、滑板、射箭、篮球等单项协会重点项目扶持和训练体系建设。在经费投入的同时,英国体育理事会严格对项目成绩开展“投入-产出”考核,根据成绩确定下一个周期的资金投入。

表4 第29~31届奥运会英国主要夺金项目成绩Table 4 Main Gold Medal Result of Britain in the 29th~30thOlympic Games n

表5 英国对4大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及其金牌变化Table 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ment and Gold Medal in Four Key Events of Britain

二是强化科技助力重点项目备战,组建多学科复合型服务团队。英国奥运成绩的突破离不开科技支持,英格兰体育研究所(English Institute of Sport,EIS)不断将新的前沿科技与训练结合,以数据作为重点项目备战决策支撑,解决训练参赛中的关键问题。围绕重点项目,英国奥委会组建了多学科运动表现保障团队,制定了“高水平竞技系统数据战略”,实现了训练参赛的数字化驱动,如英国游泳协会建成了数据分析平台,专门用于分析运动员竞技表现和“世界级计划”的投资效益,利用竞赛数据挑选运动员。2018年3月,英国颁布了首个“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健康行动计划”(High-level Athlete Mental Health Action Project),注重对训练参赛的数据挖掘,打造了以精英运动员为核心的训练、心理、医疗、保障团队,引导科学训练,其多学科康复团队实现了“伤病康复训练+心理辅导+职业规划”三合一,通过打造“竞技型生活方式”,为精英运动员提供伤病康复支持(黎涌明等,2017)。2016年里约奥运周期,科研团队为英国93%的运动员提供科技服务,近5届奥运会英国80%以上获得金牌的运动员都得到过英国体育研究所的科技支持与医疗保障(Uksport,2016)。东京奥运周期,英国自行车组建了有史以来最全面的复合型国际化团队。

三是实行“特色举国体制”,建立了系统的重点项目备战体系。自伦敦奥运周期开始,英国围绕竞技体育出台了多项改革举措,提出了更广泛的精英体育参与计划,主要强化国家参与,实施政府(文化媒体体育部和国家彩票机构)投资,突出政府与社会组织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合作管理,并广泛引入国家彩票基金助力奥运备战,集中多方力量优先发展重点项目(Ian,2011)。近3届奥运会,英国的优异成绩除了存在“东道主红利”影响外,关键在于围绕竞技体育实行的“特色举国体制”,通过进一步强调政府在奥运备战中的主体作用,实现了将优势资源集中在最有机会成功的运动员和项目上。并且,英国各级政府部门围绕训练参赛的投资覆盖整个奥运周期,英国体育理事会、奥委会、教练员协会、运动员协会、体育纠纷解决委员会等多个组织都参与到备战之中(Ian et al.,2013)。尤其围绕赛艇、自行车、马术等重点项目,形成了以运动员为核心、以单项体育协会为载体的备战体系,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全面支持重点项目训练参赛,成功完成了政策导向与资源配置的有效整合。

四是健全“天才”运动员和教练员培养体系,提升重点运动员保障水平。2017年4月,英国发布“关爱职责”报告(Caring Duties Report),对改善重点运动员和相关人员福利提出针对性建议。2018年1月,英国体育理事会启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奥运项目选才计划“发现金牌计划2018”(Discover Gold Project 2018),制定了“世界级运动员选材计划”(World-class Athlete Selection Project)、“探索你的金牌选材计划”(Explore Your Gold Medal Selection Project),对不同项目进行动态选材和跨项选材(recycling),运用科学选材促进运动员快速达到世界水平。2017—2020年英格兰体育理事会对“优秀运动员奖学金计划(Talent Athlete Scholarship Scheme,TASS)”投入600万英镑,启动了“运动员到事业”[Athlete to Career(A2B)Mentor Scheme]导师计划,强化提升重点项目和扶持弱势项目(Bayle et al.,2017)。2019年3月,发起“智慧女性”(Smart Women)活动,为女性运动员提供特别支持。围绕教练员,英国体育理事会推出“世界级计划”(World-class Project)和“体育巨人计划”(Sports Giant Project),加大国际化教练员团队建设,将教练员不断提升为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顶尖人才。此外,还围绕一些优势项目打造有针对性的备战策略,如围绕田径接力项目实施了“团队建设计划”(Team building Project),每年至少举行3次训练营集训,建立彼此信任的氛围,把追求自我成就与避免内部矛盾结合,实现了该项目的整体提升。

1.4 俄罗斯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奥运备战举措

俄罗斯奥运备战体制以联邦体育与旅游署为领导核心,具体备战工作主要由俄奥委会负责。近年来,为在世界大赛上获取优异成绩,俄罗斯打造了“强政府”竞技体育支持方式(体育资讯,2016),出台了《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体育发展战略》(Russian Federation's Sports Development Strategy Before 2020)《2016—2020年青少年体育发展计划》(2016—2020 Youth Sports Development Plan)等多项政策,在国家队组建、反兴奋剂、人才保障等多方面实施强化,助力俄罗斯竞技实力不断提升。2019年12月,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orld Anti-Doping Agency,WADA)通过了“对俄禁赛4年”的提案,俄罗斯再次陷入兴奋剂危机,东京奥运会可能面临禁赛。但是,当前我们绝不能对其放松警惕,一方面,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规定兴奋剂检测合格的运动员仍可以中立身份参加世界大赛,而俄罗斯参赛意向强烈的优秀运动员多分布在体操、摔跤、花游、击剑、田径等重点项目,这些项目也多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从而形成直接对抗。并且,反观里约奥运会,俄罗斯在田径全队禁赛、举重队部分禁赛的情况下,仍能获得19枚金牌,说明俄罗斯具备强大的竞技实力;另一方面,俄罗斯绝不会轻易放弃,目前正在申诉,而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s,CAS)在短时间内可能难以对仲裁纷争下结论,所以俄罗斯很可能会出现在即将到来的东京奥运赛场,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应对。

俄罗斯有7大传统强项,主要夺金项目集中在田径、摔跤、柔道、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其中,拳击、体操、击剑等项目具有较强的冲金实力,尤其在金牌大项田径方面,俄罗斯的中长跑、竞走、跳高和跳远等都是夺金强项(表6)。虽然近3届奥运会俄罗斯金牌整体呈下降态势,但其具有浓厚的奥运底蕴,整体实力不容小觑,特别是伦敦奥运会单田径1个大项就获得8枚金牌,里约奥运会,花样游泳与艺术体操继续保持世界垄断地位,摔跤获得4枚金牌,击剑进步飞速。2018年、2019年两大赛季,俄罗斯的举重、摔跤、体操、田径等多个项目都强势回归,奥运会项目在2018年赛季夺得32枚金牌,取得2001年以来的最好成绩。截至2019年11月,俄罗斯已获得117个东京奥运会资格,其中89个个人资格,28个团队资格。俄罗斯的奥运备战举措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表6 第29~31届奥运会俄罗斯主要夺金项目成绩Table 6 Main Gold Medal Result of Russia in the 29th~30thOlympic Games n

一是推进重点项目备战治理规范化,强化兴奋剂规避。里约奥运会后,俄罗斯重新调整了奥运备战机制,强化了总统管辖下的体育与高水平运动发展协调委员会的主导地位。2018年9月,俄罗斯奥委会通过《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计划纲要要点》(Outline of the 2020 Tokyo Olympics),提出“提高俄罗斯奥运代表队竞争力,提高俄罗斯进入非正式统计团体总分前3名机率”的目标,并立法规定服用或唆使他人服用兴奋剂和违禁药物者须承担刑责(刘红华,2019),对国家队选拔、培养、训练参赛等进行了优化。为尽快摆脱田径、举重、摔跤等项目的兴奋剂危机,俄罗斯对全国竞技体育系统进行了兴奋剂专项治理,花费重金重建反兴奋剂机构,制定兴奋剂监督政策实施科学监测,目的是使俄罗斯体育系统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治理能力和透明度。为实现30金的东京备战目标,2017年2月,俄罗斯完成了反兴奋剂计划,对各类备战重点项目进行全盘检查评估,确保兴奋剂检测处罚的运动员为零(杨国庆等,2019)。

二是加大重点项目训练基地建设,提升科技支持下的训练水平。俄罗斯在奥运备战周期具有专门的科技激励计划,建立了相应的训练过程效果分析和监控体系,加大科技介入训练和立体化参赛。通过国家和社会联合加强训练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科训一体化”团队,围绕重点项目扩大了训练基地,针对全国重点项目分布,对7个奥林匹克训练基地、20个单项体育训练中心进行改善,重建了莫斯科多功能体育中心(杜利军,2019)。此外,俄罗斯围绕拳击、击剑等项目建立了国际训练平台,扩建和完善了“国家体育训练中心”,建立了集医疗、营养、训练、康复等数据为一体的比赛分析中心,不断为国家队提供康复、医疗、技术保障等创新方案,并采取个别方式为重点运动员提供药理和康复支持。并且,俄罗斯奥委会围绕重点提升的参赛项目打造了有针对性的科技驱动策略,如针对柔道、拳击、田径等高体力项目,以专项训练、体能训练、康复训练为主体模块,设计了智能化跟踪装置,动态监控运动员训练中的技术、力量、耐力指标,为训练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三是注重重点项目的后备力量储备,加强教练员培训和能力提升。俄罗斯大力提升运动员和教练员保障水平,改善后备力量培养方式,不断创新国家与社会力量共同培养优秀人才的方式。通过国家力量介入支持少体校建设,广泛利用学校、社会、协会、俱乐部等多方资源选拔优秀后备人才,并联合奥林匹克后备力量专项体校、运动寄宿学校、高级运动技术学校等共同培养后备人才(Sotiriadou et al.,2018)。东京奥运周期,俄罗斯强化通过法律巩固少体校地位,颁布“天才运动员选拔”政策和教练员奖励政策,计划2020年在专业运动机构中6~15岁青少年运动员人数扩大到总数的40%,冬季项目训练人数扩大到43万人(杜利军,2019)。此外,俄罗斯注重提升教练员能力,围绕不同层次的教练员实施了精英教练员资助计划,不断完善教练员职业培训体系,并支持社会力量培养教练员,尤其是围绕摔跤、田径、体操等重点项目打造了多类国际化教练团队,推动重点项目运动员、裁判员集中培养和强化训练,并规范国外教练员引入和考评办法,为教练员提供了多样化的培训和晋升途径。

四是围绕重点项目实施多元投入,提升保障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面对高涨的备战资金,俄罗斯在国家投入19.521 5亿卢布用于训练参赛的同时,改变了由国家拨款的单一体制,注重发挥社会多元主体支持备战工作。通过开放奥运备战边界,加强与社会组织合作,调动全国资源和多方力量,积极寻求社会资金和各类商业赞助,将国家财政、税收、金融和产业政策等融入重点项目训练参赛,通过俄罗斯奥委会管理分配训练经费,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并且,俄罗斯还利用税收优惠鼓励企业资金投入,拓宽了奥运资金来源渠道(Yusup,2013),为运动员选材、科技服务及职业发展等提供了支持。另外,俄罗斯奥委会注重复合型团队建设,尤其针对摔跤、柔道、击剑等重点项目和重点运动员加强个性化服务保障,打造了训练、情报、医学、营养等综合服务保障体系,不断细化重点项目运动员夺冠的各项指标,提升了综合保障水平。

2 我国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备战形势

东京奥运会作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举办的重大国际赛事,是检验我国竞技体育改革成效的窗口。国家关注、舆论聚焦和民众期待赋予了东京奥运会与以往不同的特殊使命和备战形势。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各国对东京奥运会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高涨,各项目正处于争夺奥运积分赛、资格赛和选拔优秀运动员参赛的冲刺阶段,长期的训练备战和奥运对抗促使各国尤为重视重点项目的表现,给我国带来严峻挑战。

一是各国竞技实力整体提升,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表7)。近3届奥运会美国在奖牌数上占据优势,金牌数连续两届位居第1名;英国金牌和奖牌呈上升态势,金牌与奖牌屡创新高;俄罗斯追赶势头强劲,2018-2019赛季多个重点项目表现良好;特别是东道主日本,近年来新人辈出,羽毛球、游泳、体操等项目成绩突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赶超中国的势头明显。这种局面下,中国代表团一旦发挥不利就可能跌出前3位。

表7 第29~31届奥运会世界竞技体育强国成绩对比Table 7 Comparison of Result of the World Competitive Sports Power in the 29th~30thOlympic Games n

二是各国重点项目与我国日渐重叠,形成直接对抗(表8)。随着奥运竞争不断提升,各国都注重扩大自己的重点项目群,围绕奥运会打造的重点项目不断增多,导致各国重点项目交叉重叠,我国传统优势项目的优势不再明显。如日本羽毛球、摔跤、柔道、体操、游泳等项目与我国直接对抗;俄罗斯花泳、体操、射击等同样是我国的优势项目;美国体操、游泳等项目是我国的主要对手;英国跳水、田径等对我国形成强大冲击。

表8 29~31届奥运会世界竞技体育强国重点项目金牌数对比Table 8 Comparison of Gold Medal Result of the Key Events of the World Sports Power in the 29th~31thOlympic Games

三是各国围绕重点项目投入增加,造成巨大压力。各国针对重点项目都有专门的强化计划或援助举措,东京奥运周期,英国针对重点运动员投入超过2.35亿英镑的“天才资助基金”(Aase,2018),比东道主时期还多3.6个百分点;日本提供74亿日元专门援助经费,重点资助空手道、体操、羽毛球、柔道等项目。相反,我国针对重点项目或重点运动员的强化政策不多,围绕重点项目训练参赛的专门性、个性化研究不足,对重点项目的支持、服务和保障有待进一步细化。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具备冲金冲奖绝对实力的项目不多,一些重点运动员的奥运积分排名不高,参赛资格不够,羽毛球、体操、射击等项目表现不够稳定,各项目全面参赛面临巨大挑战,备战形势十分严峻。

一是我国重点项目竞技水平不平衡,整体竞争力不强。我国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乒乓球、跳水、举重、羽毛球、射击、体操等技巧型与快速力量型项目(表9),这些项目多具有较大的临场变数和对手、裁判等不确定因素,并且不同项目发展不平衡,尤其是田径、游泳、水上等“重金”项目竞技水平不高,与世界强国相比仍处于弱势。

表9 第29~31届奥运会中国主要夺金项目成绩Table 9 Main Gold Medal Result of China in the 29th~30thOlympic Games

二是重点项目后备力量不足,缺乏领军型人才。多数项目进入新老交替期,一些领军型重点运动员相继退役,如击剑队叶冲、雷声告别奥运舞台,射击项目杜丽、朱启南、曹逸飞等退役,新老衔接不够紧密,队伍大龄化导致伤病问题增多。一些项目缺乏对重点运动员培养,导致全能型运动员断层。

三是一些重点项目资格赛获取方案不合理,不利于全面参赛。一些项目未形成一体化的竞赛积分制度,缺乏专门针对重点运动员的训练参赛计划,没有很好的以利于奥运参赛为目标。有的项目比赛次数多但对抗强度不够,运动员疲于应付;有的弱项比赛少,运动员缺乏大赛经验(杨桦,2006)。没有全面围绕重点项目特征协调竞赛计划,一些项目联赛没有很好的为奥运参赛服务,导致职业赛事与奥运积分赛、资格赛冲突,不利于全面锻炼运动员备战参赛。

四是对各国重点项目规则研判不足,情报掌握不准。对奥运比赛新规则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主动适应规则变化、消化规则的能力还不足,如伦敦奥运会中国女子自行车团体因换位竞速违规痛失金牌,里约奥运会体操项目兵败与对比赛规则研判不准直接相关。另外,我国备战奥运中的信息情报保障不够,一些重点项目赛前情报失真,特别是对我国构成实质威胁的对手没能全面了解,如伦敦奥运会对朝鲜两大“黑马”在赛前一无所知,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赛前对日本游泳小将池江璃花子缺乏认识。

五是部分重点项目缺乏训练创新,存在体能短板。由于我国重点项目多属于技能主导类项群,其致胜因素更多取决于技术创新,导致长期对体能训练重视不够,一些优势项目技战术落后,在训练理念、方法上创新不足,出现重视技术不重视体能,重视专项体能不重视基础体能的现象,造成运动员基础体能薄弱、专项体能不强等难点问题。

六是围绕重点项目的复合型团队效能不高,科技精准助力不够。缺乏围绕重点项运动员的训练、康复、营养、测试、评价、风险规避等“一体化”大保障体系,能够密切跟踪不同项目的复合型团队建设不健全,围绕东京标准、东京场地、东京保障、东京时间等打造的赛时精准科技助力系统不完善,针对重点运动员训练监控、损伤康复、营养膳食等多方面的个性化保障水平不高。

3 对我国重点项目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启示

3.1 科学统筹重点项目参赛资格计划,确保综合实力最强的重点运动员参赛

世界竞技体育强国有专门涉及重点项目资格赛的行动策略,并设有严格的国家队选拔标准,通过过程监督提升选拔的科学性,保证了状态最佳的运动员进入国家队。当前,我国各项目正处于争夺资格赛的关键期,参赛运动员的科学选拔是重点项目的关键问题,要深入分析不断公布的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体系,在做好资格赛备战的同时,对于获取资格相对较多的项目,如乒乓球、举重、跳水、羽毛球等,要公平、科学的做好参赛运动员选拔,挑选综合实力最强的运动员参赛,全面提升“到场效应”。

一是细化重点项目资格赛获取方案。各项目要围绕参赛资格进行最后阶段的科学攻关,针对不断出台的东京奥运会竞赛时间表,统筹各项目参赛资格体系,加强参赛方案研究和训练创新、难点攻关,细化重点项目技术、战术、体能、心理、智能等夺冠要素,围绕夺冠的成绩目标、素质指标、体能标准、比赛安排、参赛保障等,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各重点运动员的训练参赛计划,确保获得更多的参赛资格,提高夺金成功率。

二是提升参赛运动员选拔的公平性、科学性。以“一切服务于东京奥运会成绩”为衡量标准,制定严格的参赛选拔办法,坚持公开、平等、竞争,综合考虑运动员的奖牌竞争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往大赛表现、竞技稳定性、职业态度等要素选拔参赛运动员,并面向社会公布选拔标准和程序。一些竞争激烈的项目可以以内部选拔赛的形式公开选拔,以比赛成绩作为衡量标准,奥运备战办要强化对选拔的全程监督,整个过程可以进行电视或网络直播,从而保证遴选的公平公正,确保最优秀的运动员参赛。

三是强化重点项目训练参赛的过程监控和动态评估。动态推进重点项目备战目标的督导与优化,加强问责力度,对标《备战东京奥运会工作责任书》,增加对各项目“六个东京”“七个几乎没有”“九个每块金牌”的督导考核频率,经常性的围绕体能训练、科技助力、复合型团队组建、信息情报、反兴奋剂等进行量化考核,并将动态评价和过程激励结合,压实备战各方的具体责任。

3.2 打造重点项目科技精准助力方案,强化备战参赛关键问题的联合攻关

世界竞技体育强国实施了“科技驱动”奥运备战,围绕重点项目搭建了多样性的科技助力方案,利用科技手段解决了训练参赛中的关键问题。当前,我国重点项目要细化训练参赛中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分类打造针对不同项目、不同问题的精细化科技助力方案。

一是加强对有望夺金项目重点、难点问题的科技攻关。注重运用科技手段解决重点项目、重点小项的关键问题,精细化挖掘重点运动员训练参赛数据,围绕体能、技巧、集体、场地类项目分层分类制定科技助力方案(表10),从而更好地结合不同项目特征、关键环节有提出针对性的科技助力策略。要强化对当前训练中发现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的联合攻关,细化重点运动员的日常训练监控,提高科技服务和科技攻关的精细化水平。

表10 重点项目针对关键问题的分类科技助力方案Table 10 Classified Technology Enabling Programme for the Key Events

二是以数据化、科学化精准解决关键问题。对各项目强化以数据为核心的分析和指导,围绕重点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要素、专项特点及制胜要素等,引入现代大数据智能系统,强化通过数据客观评估和分析运动员训练和恢复效果(陈小平,2018),以数据为核心指导训练参赛工作,以智能化、数字化带动训练科学化,通过大数据协助教练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从而提高训练参赛、伤病康复以及精准攻关水平。

三是搭建不同项目重大问题的联合攻关平台。备战办要进一步打通各项目间的科技助力壁垒,协助各项目实现优势科技资源的互利共享,如针对重点运动员的“智慧餐盘”技术推广等。还要充分利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俱乐部、高校等协同开展科技助力工作,促进不同项目围绕伤病预防、训练方法、场地器材、疲劳恢复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共同解决重点运动员的制约短板,提升科技助力的整体效益。

3.3 配套精细化的赛时风险预警和防控策略,提升重点项目体系化保障能力

世界各国重视重点项目备战参赛综合保障,在赛时安全、应急和风险预警方面涉及专门举措,围绕运动员饮食、出行、心理、医疗等实施了全面保障。我国要围绕重点项目配套参赛风险防控策略,打造精细化、体系化的“大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以风险防控为导向的赛时预警机制。提升各项目的风险意识,确保平安奥运,将赛场气象、媒介舆论、伤病治疗、心理疏导、兴奋剂规避等纳入参赛保障,加大潜在参赛风险监测力度,预防运动员临战前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类应急问题。设计对突发情况即时处理预案,有针对恐怖袭击事件的防范与应对方案,有围绕运动员可能出现的传染病、饮食、出行安全等健康风险预案,提高交通系统的弹性和安全性,尽最大努力保障运动员发挥最高水平。

二是优化重点项目保障营模式。丰富保障营功能,改变原来主要以治疗、康复为中心的保障体系,可借鉴美国奥运保障经验,在东京选取功能齐全、环境较好的场所设立“中国之家”,全面保障运动员治疗、休闲、娱乐、食宿、康复等多元需要,为各运动队提供科学训练、伤病防治、膳食营养、心理咨询、航空交通等全方位体系化保障,要对保障营人员、运动队领队等做好前期培训,将保障流程更加细化、智能化。

三是提升复合型团队的工作效能。进一步协调体能、康复、营养、心理等复合型团队的工作机制,重视解决重点项目运动员的参赛心理问题,为运动员压力疏导提供个性化、多样性服务,为重点运动员的营养膳食、伤病预防、疲劳恢复等实施精细保障,提升集训练、康复、营养、心理等“一体化”综合保障水平。

3.4 挖掘政府、社会、协会、俱乐部等优势资源,分类强化重点项目备战参赛

英国、日本等在备战过程中强化了国家力量参与,实施了类似于“举国体制”的备战体制,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同备战机制,实施了重点项目分类援助策略,促进了优势项目优势更强。当前正处于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关键期,要强化国家主导,进一步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和多方力量,对有望获奖牌的项目和重点运动员给予更多的支持。

一是对重点项目设立分类强化援助金。根据重点项目资格赛和年度赛季的表现,将重点项目、重点小项和重点运动员做进一步分类,有区别的增加训练经费,优先保障最有希望获得金牌的重点项目和重点运动员的经费支持,主要围绕运动员的医疗恢复、场地维护、科技助力、饮食等强化支援,从而进一步调动各个奖牌点运动员的训练参赛积极性,促使这些项目优势更强。另外,对获取奖牌希望不大甚至无望的项目和运动员适当“瘦身”,保障将备战优势资源集中于重点项目、运动员,从而强化备战整体效益。

二是进一步调动社会、协会、俱乐部等支持重点项目备战的积极性。对重点项目要区别对待,结合各项目社会化程度,对于需要高投入的项目如射击、游泳、跳水等,以及一些发展基础较弱、市场发育不成熟、职业化程度不高的项目如田径、举重、帆船、射箭、体操等,要重点发挥举国体制短期内调动资源的优势,主要依靠国家力量推进备战。对于已深入实施实体化改革、社会化程度较好的项目,要充分发挥协会和市场在备战参赛中的作用,鼓励有能力、有动力的体育组织、企业、高校、俱乐部、个人支持备战,尤其要引导国家体育彩票基金投入备战,在项目器材设施、训练参赛、保障营建设等方面强化社会支持,实现备战支援的多元化。

3.5 针对重点项目、重点运动员打造个性化体能训练方案,增强专项体能储备

我国重点项目多属于技能类、个体类和小众性项目,以往对于这些项目多重视技能训练和动作创新,体能训练不足。针对体能类、交手类项目体能不足、交手不够等现实问题,当前要打造个性化“体能铁人计划”,提升重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精细化水平。

一是细化重点项目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计划。各项目要进一步优化体能训练方案,推进精细化体能训练,尤其要围绕重点运动员加强体能大数据的利用,完善体能训练、测试数据库和效能评价系统,将每次训练课中重点运动员的体能数据进一步细化,实现对体能训练效果的大数据跟踪与诊断。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技术训练体能化和战术训练体能化,针对重点项目运动员的体能短板,制定有针对性、符合我国多个重点项目特点,与专项训练结合度高的个性化体能训练计划,打造多样性体能训练方案,从而更好地引导运动员能够经常性的参与体能训练,为东京奥运会储备充足的专项体能。

二是利用体能训练突破重点运动员的技术发展瓶颈和防伤水平。将体能训练与专项技术训练、医务康复相结合,强化体能训练对专项能力的提升,对标国外主要对手和以往奥运冠军的体能标准,完善我国重点运动员的个性化体能铁人标准,精细化体能训练方案,更加科学的针对重点运动员的体能短板开展身体功能训练(冯连世,2003)。体能训练不仅要重视提高重点运动员的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还要重视提高其动作能力、专项能力、赛场表现力,降低伤病发生的概率,从而更好地提升基础体能储备,并通过基础体能带动提高专项体能、伤病预防、疲劳恢复能力。

3.6 加强对项目规则和重点对手的情报研判,提升重点项目备战参赛的精准度

美国、日本等尤为注重对比赛规则、对手情报等信息的搜集与跟踪,设有专门的体育信息情报机构,为备战参赛提供了多方位的信息技术支援。当前,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对国外重点对手信息情报的搜集与研究,为每一块金牌配套精细化获取方案,为精准参赛提供信息支持。

一是建立国外重点运动员跟踪信息数据库。组建由信息、情报、法律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备战智囊团,对国外重点项目和重点对手备战信息进行精细化研究。通过对国外及我国重点运动员比赛资料(视频、媒体报道、技术统计等)等信息整理,及时获取国外重点项目的夺金战略、训练参赛计划、运动员强化手段以及优秀运动员成绩等情报信息;通过密切跟踪国外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为我国提供针对性的保障方法和监控指标等情报支持。

二是强化对奥运重点项目的规则研究。东京奥运会增加了16个小项,项目规则的调整覆盖了我国多个重点项目,我们要特别注意规则修改对项目技战术的影响,聘请高水平情报人员、律师等对规则进行研究,特别是针对规则变动大的项目(如体操、乒乓球等)重点分析,精准把握规则修改的精神实质,在技战术方面提出应对方案,引导重点项目主动适应新规则。

三是完善重点项目国家队训练数据平台。健全重点项目成绩动态追踪系统,完善赛前运动员伤病大数据库,密切跟踪重点项目和重点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伤病康复、保障策略等,推动信息资源的精准采集、有效整合、深度分析、便捷利用,从而准确把握有关备战政策动态、训练变化、对手信息等,为参赛的准确预判和制定预案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重点项目竞技运动员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花与竞技少女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