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立足水乡特色彰显江南韵味

2020-04-08

浙江林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科普公园生态

编者按: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已成为提高区域知名度、改善民生福祉、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各地对湿地保护修复的投入不断增加,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本期特别策划选取了3处国家湿地公园,展示其自然风光、建设经验以及发展成果。

浙江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是2019年全国首批从省级湿地公园晋升设立的,之前为浙江秀洲莲泗荡省级湿地公,位于嘉兴市秀洲区北部,是杭嘉湖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富集、湿地资源集中分布、湿地生态维护良好的天然湿地之一。区域内及其周边湖荡密布,水乡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是太湖流域南部平原水网“古运河—湖荡群”湿地的典型代表。以保育和恢复湖荡港汊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以纵横交错的江南水网和丰富璀璨的水乡文化为特色,打造生态系统健康、生态功能突出、文化氛围浓厚、宣教体系完备、整体形象突出的江南水乡湖荡群湿地公园建设典范。

湿地公园严格遵循湿地保护的国际公约,根据《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紧紧围绕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目标,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展湿地公园保护和恢复工程。对运河湾湿地公园北部生态较好、湿地特色明显的田北荡、菩提荡、大漾荡、毛漾荡和钉靴荡等湖荡区域实施相对封闭的保护,保护其自然状态,为涉禽类、游禽类、哺乳类、鱼类、两栖类、昆虫类等生物提供栖息场所,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近年来,秀洲区先后投入 6.33 亿元用于湿地公园建设,其中保护修复工程投入 5.83 亿元。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了退渔还湖、生猪退养、喷水织机污染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湿地生物栖息地保护恢复、北部河湖清淤等一系列重点保护修复工程。还实施了多处水生态修复项目,建设铁店港莲泗路沿线河道水生态修复工程、莲泗路沿线十里绿道工程、古运河生态游步道工程,建设湿地绿道 2.2 公里。在田北荡、菩提荡、毛漾荡和大漾荡等北部原始自然水面恢复了大面积的鸟类栖息地及原生态湿地生境,并定期开展入侵物种的清理,逐步恢复运河湾湿地的自然生态风貌。通过配备专人、设置监控设施等加强湿地公园的巡查、检测工作,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明显增加,外来有害物种得以有效防控。据湿地公园最新鸟类调查数据显示,野生鸟类由 2012 年的 8 目 17 科25 种增加到目前的 14 目 33 科 76 种,新增 51 种,数量明显增加。据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湿地公园内水质已由原来的劣Ⅴ类水,转变为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部分区域达到Ⅲ类水标准,并保障了水断面水质常年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水标准。

2019年,嘉兴市运河湾湿地公园管理中心正式成立,对湿地公园开展正式全面的管理、监测、建设和宣传工作,其管理经费为财政全额拨款,得到充分保障。秀洲区政府发布了《浙江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并根据保护管理和建设的需要,制定了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依托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技术支撑单位,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建立湿地保护巡护专职队伍,充分发挥湿地保护志愿者队伍力量,制定合理的日常巡护路线,加大湿地巡护管理工作。在湿地公园功能分区范围合理布设安排了界碑、界桩等标识,严格按照前期总体规划,建设了交通道路、游步道及码头栈道等,保护管理设备基本健全,能够满足保护管理工作的要求。

在科研监测方面,湿地公园设立了专门的科研监测科,配备巡护电瓶车、望远镜、对讲机、GPS、单反相机等日常监测设施,依托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科技支撑单位,接受专业培训,提升监测水平,建成水文、土壤、空气、鸟类、鱼类等监测点 29 个,结合王江泾镇农技站、水文站等机构布设的监测站点,依托“秀洲智慧河道” 监测 APP,针对湿地公园内水文水质、农业面源污染、生物多样性等指标,开展有序的监测活动,积累了水质、水文、气象等相关基础数据,并开展多期湿地环境现状和动植物本地调查,摸清了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的家底,掌握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情况。此外公园还吸引了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众多科研院所就湿地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湿地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湿地合理利用模式等内容开展研究,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科研成果,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湿地公园依托“中国青鱼之乡”“中国莲藕之乡”“网船会”“水八仙”等特色湿地资源、湿地文化资源,因地制宜,与社区宣教相结合,分散设立了主题鲜明、极具地域特色的湿地科普宣教馆、湿地鱼类科普馆、荷花馆、水八仙种植园和湿地自然课堂等宣教场所,共设立大型湿地宣传牌 3 块,宣传标牌 6 块,科普宣传标牌 50 块,以图文形式, 分别介紹湿地功能、湿地公园内重点保护动植物及常见动植物、地域文化等知识。开展了世界湿地日、网船会、手机摄影大赛、荷花节、爱鸟周、青鱼王评选、湿地科普进校园、小小解说家等形式多样的湿地科普宣教活动,与湿地公园周边中小学开展密切合作,创新解说方式,设置解说二维码,还以当地特色湿地民俗——江南网船会为核心,与王江泾镇民主小学一起编写了一本乡土教育校本教程《流淌着的民俗文化——江南唯一的水上庙会网船会》,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了广泛影响,湿地公园已经成为浙北地区重要的湿地科普宣教中心。

湿地公园始终坚持保护为主,以保护为目的,通过适度科学利用达到真正的保护,努力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通过积极进行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环境修复等实践,有效探索出了一条湿地保护和生态旅游双赢的模式。湿地公园坚持以湿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为原则,积极推动稻鱼共生、藕鱼共生等生态养殖模式,发展保水洁水渔业,合理开展对莲藕、水八仙等水生作物的种植及利用,形成特色鲜明的生态体验游。同时,深度挖掘自身巨大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风俗,开展以网船会、荷花节、湿地日为主题的湿地非物质文化体验游、湿地生境体验游、生态科普等主题旅游活动,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游览。

猜你喜欢

科普公园生态
在公园里玩
开车去公园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一见如故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