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宝“娃娃鱼”

2020-04-08张海华

浙江林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娃娃鱼镇海水潭

张海华

宁波两栖动物中最珍稀的物种是什么?哦不,应该是说,宁波所有野生动物中最珍稀最独特的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镇海棘螈。

理由是这个物种是宁波独有的,即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在宁波有分布;种群数量极少,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前些年,北仑承办中国国际女子排球赛等赛事时,所使用的吉祥物“圆圆”的原型即为镇海棘螈。

普通人对镇海棘螈这种稀有而神秘的物种并不了解,大家通常把两栖类有尾目的相关物种称为“娃娃鱼”,除了镇海棘螈这种堪称“国宝级”的物种,在宁波有野生分布的“娃娃鱼”,还包括中国瘰螈、东方蝾螈、秉志肥螈与义乌小鲵。

“镇海棘螈进我家了”

“我觉得它很可能是镇海棘螈,它又到我家里了!”2013年5月9日傍晚,鄞州区东吴镇的村民老蔡激动地打通了宁波晚报新闻热线。社会新闻部的同事马上喊我过来听这个电话。当时,我对发现镇海棘螈的说法是有怀疑的,因为老蔡所说的地点是一个全新的分布点。

次日上午,我来到老蔡的发现地,那是在山脚的溪流末端的一个水潭边,旁边就是老蔡的住处及菜地。当时,老蔡把“小怪物”放在水桶里,我见到后大吃一惊,竟然真的是大名鼎鼎的镇海棘螈!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活体。小家伙看上去丑丑的,但还是挺可爱的:全身呈棕黑色,扁而宽,体长10厘米多一点,浑身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疣粒,背部中央有一条明显突出的脊线。其前肢各有4指,而后肢各有5趾,指和趾的前端为鲜明的橘黄色。

“老蔡,你怎么知道它是镇海棘螈?”我很好奇。

“其实,早在2009年冬天,我就见过它了。那次是在菜地中干活,刚翻开土层就见到了这东西,黑乎乎的,吓了我一跳。后来,每年春天都会遇到它,有一次它甚至爬进了院子里。”老蔡说,“今年初,我去北仑九峰山游玩,在那里看到了镇海棘螈的标本,当时才想到,自己看到过的‘小怪物很像镇海棘螈!巧的是,我老婆又在小水潭边发现了它。”

显然,这个小水潭是镇海棘螈的繁殖场所。由于此前老蔡在水潭上面加了一个遮阳棚,因此这里环境比较阴湿,哪怕上游的小溪在高温少雨季节接近断流的时候,水潭里依旧能保持较多的清水。

我们马上与林业部门取得了联系。老蔡说,自己愿意尽力配合政府部门,对这个新发现的镇海棘螈繁殖点采取保护措施。考虑到老蔡的住处就在镇海棘螈发现地附近,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就暂时先委托老蔡一家平时照管好那块栖息地,届时可予以一定的补助或奖励。随后,老蔡把这条镇海棘螈在水潭附近放生了。

保护好“活化石”

镇海棘螈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距今已有约1500万年历史。它们喜欢生活在森林植被茂盛、人为活动少、枯枝落叶较多、阴暗潮湿的地区,白天很少活动,晚上出来觅食。镇海棘螈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比大熊猫还稀有,而且分布区域极为狭窄。近年来,随着专业调查的深入以及民间人士的偶然发现,镇海棘螈的分布点比以往所了解的有所增加,但仍然极少。镇海棘螈对环境质量要求很高,再加上行动迟缓,迁移能力很弱,因此对所在环境依赖性很强。20世纪90年代,宁波市在北仑林场建立了封闭的镇海棘螈保护区,并采取人工繁育等措施。

2017年5月,我有幸跟随浙江省林业厅的专项调查人员,来到受到严格保护的镇海棘螈保护区。这些国宝“娃娃鱼”繁殖的水塘都很小,水来自于山上的涓涓细流,非常清澈。周边植被繁茂,大树遮天蔽日,水塘附近全是厚厚的落叶。在专家指点下,我才看到,镇海棘螈的卵就产在水塘边的疏松湿润的泥土中,每颗卵都晶莹剔透,而且当时已有小棘螈的胚胎。当小家伙们出来后,要么靠自己的弹跳,要么靠雨水冲刷,进入水塘进行下一阶段的生长发育。不过,当它们完成变态,成为成体,重新上岸后,从此就开始陆栖生活,再也不会下水。

樟溪现身“中国瘰螈”

上文提到,镇海棘螈的模式标本产于宁波镇海,而巧的是,下面亮相的“小娃娃鱼”的模式标本产地也是在宁波,那就是中国瘰(音同“裸”)螈。

2011年11月下旬,李超兴冲冲地告诉我,他在宁波四明山脚下的樟溪里拍到了一种没见过的蝾螈!后来确认,李超拍到的这种蝾螈名为中国瘰螈,俗稱“水壁虎”,鲜有人见过。

我和李超一起来到溪边寻找中国瘰螈。果然,在两米外的水底下,有一条褐色的蝾螈在慢慢移动,其长度有10几厘米,看上去极像微型鳄鱼。它的体色跟水底石头的颜色非常接近,不留意的话真的很难发现。不久,在附近,我们又发现了一条,看上去它的体形略小。

等了很久,有一条中国瘰螈游近了岸边,让我们抓住机会拍了几张照片。但很快,似乎是感觉到了异常,它又很快游向远处,消失在石缝、水草之间。不过,我已看清楚了,中国瘰螈的皮肤非常粗糙,背部中央有暗红色的纵棱,腹部有橘红或黄色斑块。

这种小家伙喜欢栖息于平缓的山区溪流中,对水质要求较高,常隐蔽在水底的石块间与腐枝烂叶下,阴雨天气会上岸在草丛中捕食蚯蚓、昆虫等。它们在浙江、安徽、福建等地均有分布,但近年来由于水质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人为捕捉等原因,分布区域缩减,种群数量下降。

沦为宠物的小“娃娃鱼”

我几次到一些自然环境好的山区景点游玩,都曾看到有人在路边卖小“娃娃鱼”——主要有秉志肥螈、东方蝾螈等,当地人根本不知道这些小型两栖动物对环境的重要性,更不用说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价值,完全是将它们当成给孩子玩的小宠物,于是大量捕捉。此外,也有成人喜欢把它们当特殊宠物养。在栖息地环境破坏与人为捕捉的双重压力下,这些小“娃娃鱼”日益稀少。

秉志肥螈与东方蝾螈在宁波分布均较广,尤其是前者,我曾多次在野外见到。秉志肥螈全长可达16厘米左右,皮肤光滑,体侧通常有橘红色的斑点,是宁波的几种小“娃娃鱼”中个子最大、颜值最高的一种。有时进山拍照,在沿溪行走的时候,会偶然发现一两条秉志肥螈栖息在水流平缓处的水底石块旁。它们白天休息,晚上出来,在水底爬行觅食。

东方蝾螈则是小个子,体长通常只有六七厘米,最长也不超过10厘米。其背部皮肤黑色,腹部则为显眼的橘红色并有黑斑。我在杭州附近的山上还拍到过东方蝾螈的幼体,由于其具有明显的外腮,因此有人说它像“六角恐龙”。

至于本文一开始提到的义乌小鲵,则其生存处境比秉志肥螈与东方蝾螈更为危险。义乌小鲵目前仅见于浙江少数地区,宁波境内也有个别分布点。这些已知的分布点的原生态环境,如果受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一旦改变,它们将无处栖息。跟中华蟾蜍、镇海林蛙一样,义乌小鲵也是在冬季繁殖的两栖动物,其繁殖期主要在12月中旬至次年2月。有一年冬天,我跟随专业调查人员,才有幸在某个山区小水塘边见到了刚产完卵不久的义乌小鲵。

上面介绍完了在宁波有野生分布的5种两栖类有尾目动物。至于大“娃娃鱼”,即大鲵,虽然在宁波的野外环境里也出现过,并且也有新闻报道称那应该是纯野生的个体,但我个人始终对此持保留态度。我认为近几年在宁波野外偶然出现的大鲵,全部是人工养殖的个体,最大可能是因为从养殖场逃逸或人为放生而出现在了野外。大鲵的野外种群数量非常少,目前属于极度濒危物种。目前国内的大鲵养殖场不少,宁波也有。

猜你喜欢

娃娃鱼镇海水潭
一团棉花
一团棉花
蒋子轩 鲁彦威 嵇勤哲
无题
娃娃鱼
山区娃娃鱼生态养殖经
一个人远行
环境雕塑在共有空间中协调性
《门闩系列》木雕作品创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