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诗词声乐表演对于小学戏剧教育的美育影响

2020-04-08董莹莹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美育声乐戏剧

董莹莹 韩 涛 翁 如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四川 成都610000)

一、引言

国家指导方针政策:

2001 年7 月,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将戏剧列入艺术综合课程;

2014 年6 月,北京市教委开启“高参小”(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项目,北京28 所高校和社会团体共同推动140 余所小学加强对青少年的戏剧美育工作;

2015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将戏剧课加入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的选修课内;

2018 年4 月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7所学校共同推动北京市超过16 个区、404 所学校把戏剧教育纳入到日常美育中;

2019 年,文化部直属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将在年内推出首部中小学戏剧教材,推动戏剧教育走进更多校园;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以中国古典诗词为根基,培养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戏剧教育多元化的课程定位与目标

教育戏剧的本质是教育,将戏剧融入教育,用戏剧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全人格素质教育方式,几乎将所有的戏剧艺术表演形式囊括其中,又因其对生活和社会的高度模仿,鼓励孩子思考各种问题、感受各种情感,更好地培养多样化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因此被认为是当今的“全人教育”与“终身教育”并存的艺术教育方式。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歌诗的发轫,可以追溯到黄帝、尧、舜、夏、商、周时代,随着语言和器乐的发展,歌诗也逐渐成为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两千多年来,中国的诗歌传统绵延不绝、从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元南北曲,乃至明清韵文,都可以随口吟唱。作为听觉艺术、声音艺术的诗词,在现当代结合戏剧表演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诗歌重抒情,戏剧重情节、重个性语言的塑造,经国际多国权威研究证实,戏剧教育能促进儿童母语交流能力、主动学习能力、文化表达与审美能力等素质教育核心能力,在儿童多元智能、儿童认知与情商发展方面亦有着独一无二的推动作用。小学阶段处于儿童时期的高级阶段,如何使中国古典诗词演唱融入于小学戏剧教育当中,值得研究与推动。

三、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在戏剧表演舞台上的形象塑造

《诗大序》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中国诗歌塑造了许多不同的人物,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的是一位女子起床后精心打扮的动作,其中又蕴含了少女初次赴约的憧憬;再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人囚禁小楼,看到落花入水,故国情伤,不由得黯然神伤;李白《子夜吴歌》中妻子在家槌衣盼着战争早日结束,边关的丈夫早日回来的情形……人物、性格、情绪、节奏都凝结在一首短短的诗词里,如果让小学生们从字面上单纯的理解真的太难,可以通过戏剧舞台表演的形式,分好角色,体会诗中的意义和人物形象,真正意义上把握住诗歌的情感、语感、美感、乐感,才能从源头是感受到诗歌充满神性和人性的光辉。

自孔子开始,中国的教育家就注重积累优秀的诗歌,这些诗歌经过千百年流传至今,我们作为表演专业的教育者和传播者,更有责任有义务让更多的孩子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受到诗歌的浸润,通过诗歌的朗诵、诗歌的演唱、诗歌人物角色地刻画和塑造,融合现代新媒体手段,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到世界各地,让小学生们成为诗歌的接受者、传承者、创作者,把流淌在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每一个诗人背后的故事再现出来,结合戏剧表演中的教学手段,细腻、精致、微妙地传达声、情、意、韵,推动中国的礼乐文化。

四、戏剧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声乐课教学做了相当大的改变(以成都市为例),声乐课教学有了一些突破,越来越多的声乐教育工作者,能够结合当下的教育教学思想,把戏剧教育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融于其中,但仍然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想尽办法和手段使声乐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使戏剧教育不再是一句空话。

(二)创设实践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实现途径)

1.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的训练、美育能力的培养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我们在注重专业基础训练的基础上(例如,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等),不断总结、不断尝试,才可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成就。实际的声乐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声音技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加强戏剧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人,培养美育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舞台表演练习,使专业课程之间进行多维度的联系

培养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也是塑造表演中人物的功能体现。通过声音、情感、形体和舞台背景效果,进行综合艺术表演。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整合美育资源,完善多方教师授课之间的默契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发音朗读,声乐表演,把教学中所学习到的能力都应用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去。

3.完善理论与实践教学,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虽然在实际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的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只要学生开始演唱或者表演时,其中存在的弊病就会被凸显出来。可以使音乐、美术、舞蹈、戏剧表演等课程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公艺术课程。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实践,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

通过声、台、形、表课程的基础训练,以中国古典诗词“作品”为任务,通过配乐朗诵、台词及戏剧舞台表演,有效的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实践一体化,达到演出能力培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

(1)古诗词的朗诵及声乐表演教学法,古诗词朗诵的发音及声乐演唱的正音,再学习古诗词编曲的旋律进行教唱,在完成既定的声乐任务后,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唱;

(2)经典作品中人物角色表演的模仿教学法,使学生直接参与到经典作品人物角色中去,通过演唱与舞台表演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的声乐演唱形式,让学生着演出服装、融入人物角色、通过合理的台词对白和自然的舞台表演,通过表演和演唱,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3)充分发掘学生的表演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持续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基地,努力培养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新时代少年儿童;

(4)丰富少年儿童的艺术实践活动,大力推广课本剧、合唱、合奏,成立艺术实践工作坊等实践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发挥各个小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五、结语

在实际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专业教师可通过多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新,如鼓励一些优秀的文艺工作者进入校园,提供美育教学服务,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参观一些专业性的艺术舞台,了解台前幕后的故事。只有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才能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让学生们通过戏剧舞台表演、通过声乐演唱实践,汲取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养分。

猜你喜欢

美育声乐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戏剧类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