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音乐本土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
——以阳江地区文化为例

2020-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阳江奥尔夫本土化

古 赟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阳江529566)

一、前言

随着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推行,奥尔夫音乐凭着其开放、多元、有趣、创造等特点立足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播中必然形成“本土化”。我国的璀璨文化是历史的迭代与更新所留下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这些瑰宝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结合形成新的音乐形式和表达方式也是文化的另一种延续。我国地域辽阔,每一个地区因为人群的不断迁移和重新组合都会形成当地语言和文化。本文以阳江这座沿海城市为例,探索和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本土化和地方文化的融合。

奥尔夫音乐教育(Orff-Schulwerk)是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Karl Orff 1895-1982)和古丽特·凯特曼(Gunild Keetman)共同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1980 年由廖乃雄教授引入中国。关于奥尔夫音乐的教学,它永远没有终点,永远都在发展和流进中。如此,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的眼光看待奥尔夫的音乐理念,它会随着时代和地域的变化而不断融合和发展。当奥尔夫音乐在中国盛行时,自然而然会与中国的民族特色文化相融合形成不一样的形态。这个过程便具备了“本土化”的性质。经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解和实践以及相关资料的查阅,本人认为奥尔夫音乐的“本土化”指的是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在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立足于本土文化之上。具体包含:(1)地区方言;(2)当地在游艺民俗方面的文化;(3)当地在物质生产方面的文化。这些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区别在于,它更具有独特性、民族性和纯粹性。阳江是一座小城市,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等。

二、地方语言与“本土化”的融合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地方方言更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承载了各地区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产物。如今,全国在普及普通话的同时也要重视地方方言的传播,因为这是地方文化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记载了各个地区自己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文化特征。阳江市的地方方言是阳江话。尽管阳江话的使用范围小,却能以一个独特的语言系统进入我国的汉族语系中。关于阳江话的起源有很多,但能被后人考究的一种说法是:阳江话为阳江古代土著俚族人的古语保留。由于阳江东北西三面为山,南面是大海,天然的屏障把阳江封闭起来,同时由于古代交通不发达,外侵人员较少,阳江话也因此能够较完整的保留下来。经前人的研究表明,阳江话尽管适用人群少,但也能与吴语、闵话等大语系相提并论。由此体现阳江话的传承是保护当地文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中,我们在第一课通常会以朗诵与节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字词》教学的音乐活动。受李坦娜老师奥尔夫本土化教学课例中题为《从方言出发的<字词>》的课例启发,可以结合阳江的方言开展本课程的学习。课程教学建议如下:

用阳江方言:说阳江的特色美食和地名,进行节奏朗诵。(如不会讲阳江话的学生可以请教其他同学)要求是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组成的词,按两拍子说。

1.说一个字的词:X—

2.说两个字的词:X X

3.说三个字的词:XX X /X XX

4.说四个字的词:XXXX

5.四个声部基本念齐后,可适当进行速度、音量、音色的变化。

6.进行分声部练习,声部的进出变化,交换声部,声部根据指挥无规律轮换等。

7.可以由学生来指挥节奏朗诵,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不同的变化。

这一部分要求学生不能重复,按照规定的速度依次、连续不断的进行接龙。由于使用阳江话,每小节的连接出现了一条高低起伏的独特旋律线,男女声的穿插增加了音色上的变化,使整体音响效果更加丰富化。有部分学生可能因为阳江话并非其家乡语言,所以在模仿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音高上偏差,也因为这些不一样的声音出现,更体现了奥尔夫音乐的多样性。阳江的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家乡方言的多样性,非阳江籍的学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阳江方言的魅力。本课程从本土语言出发,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方言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扩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三、地方游艺民俗文化与“本土化”的融合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复杂多样的自然人文环境必然会使一个地区民俗内容变得丰富。游艺民俗文化指的是流传于该地区的神话、故事、歌谣、音乐、戏曲等。在阳江地区通过口头相传,也流传下来一些阳江童谣、阳江山歌、阳江咸水歌、阳江白榄等民俗文化。由于保护措施的力度不够,这些艺术也开始逐渐减少,留下来的也变得弥足珍贵。当艺术逐渐走向濒危的边缘时,有效的抢救和保护措施显得格外重要。2005 年起,阳江市成立了阳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把阳江现存的特色非遗名录推向全省乃至全国。这些工作有效的抑制了阳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缺失,体现了政府对非遗文化的支持和重视。但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政府的扶持,也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每个孩童在出生后都会听到大人们给他们唱儿歌、童谣。运用本土方言的童谣进行入门教学,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形式。这次我选择阳江童谣《月亮光光照竹坡》作为奥尔夫和本土游艺类民俗文化相结合的课例。课程教学建议如下:

1.用听说法教说《月亮光光照竹坡》歌谣

(1)老师先念,熟悉后学生跟着念,再教学生以两小节为单位进行分段练习。

月亮光光照竹坡,鸡乸耙田蛤唱歌。老鼠行街钉木屐,猫儿担凳等姑婆。姑婆去都那位洲,留碗冷饭臭都馊。(2)为歌谣配上相应的动作;

(3)分成三组进行轮说(卡农)。

2.配乐朗诵与表演

(1)分两组,每组用人声和打击乐器为这首歌谣创编配乐朗诵,朗诵形式由小组决定。

(2)分组表演,围绕童谣的意境和情感创编一个小品。

3.配合声势,进行朗诵和声势的结合;

4.舞蹈创编与表演,在配乐朗诵的基础上,用舞蹈来表现,分组设计并排练;

5.对以上的创编进行讨论和评价。

无论哪个国家、民族,歌谣和儿歌都会是孩童喜爱的形式。上述课程通过与配乐、声势和舞蹈相结合,除了增加学习的多样性外,还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学生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式学习民俗文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挖掘和保存阳江地区的本土文化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物质生产文化与“本土化”的融合

在20 世纪70 年代的欧洲,奥尔夫教学法在乐器教学中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国外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已将“自制乐器”课列入到教材中。运用高度发展了的艺术性乐器作为奥尔夫音乐的学习并不符合奥尔夫的想法,反而简易的乐器更能体现奥尔夫在音乐教学中的思想。同时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强调从本土文化出发,用自己地区的音乐进行教学,也可以用自己本土的物质资源进行小乐器的制作。阳江市是一座沿海城市,海产品资源相对丰富,在自制乐器课时可以运用阳江的特色物质资源作为材料制作具有当地特色的乐器。笔者曾参加台湾著名奥尔夫专家刘嘉淑奥尔夫研修班的学习,在讲解《山上的孩子》一课中,刘老师通过歌词从生活中寻找乐器,模仿山上出现的鸟鸣声、风声、动物叫声、泉水叮咚声等,用意境渲染课堂。受刘老师的启发,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也可以利用我们身边的资源制作小乐器为我们的歌曲进行伴奏。如小学音乐教材人音版第三册第七课《大海》,可将“自制乐器”环节加入课程里进行教学。课程教学建议如下:

1.运用听唱法教授《大海》这首歌曲。

2.在学生学会演唱该作品后,引导学生关注歌曲里面的歌词,感受歌曲中的意境,找出歌曲意境中会出现的声音,同学们可互相讨论。

3.利用大家在海边捡回来的贝壳类、粗砂子、海螺等资源自制乐器。

4.挑选出相对体积大一点的贝壳分别与一根长木棒粘连作为无音高的敲击乐器;

5.用家里的铁质月饼盒或者其他铁质包装盒,里面放上粗砂子和细小的贝壳,轻轻摇晃盒子会发出海浪的声音;

6.把体积较小的贝壳串连在一起制作出风铃的挂件,风吹过时发出的叮铃声如海边被浪花卷起的小贝壳相互碰撞的声音

7.将大海螺清洗干净,在螺尾巴处钻出一个小洞洞,塞上口哨嘴密封好后,便制作出一个海螺号角,根据体积的大小也会吹出音高不等的声音。

8.根据老师的指挥,同学奏响自己的乐器,营造出海边的意境,再结合歌曲进行演唱,整首作品的完整度得到提高。

9.邀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指挥,构建一个不一样的海边情境。

这是一堂演唱课,但也不仅仅是一堂简单的演唱课,它逐渐趋向于综合性课例,这也符合当今课改的要求。小乐器的制作让学生能够把学习回归到日常生活,多观察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事物,多思考事物的多种可能性,多关注自己地区的特色产物,多了解自己的家乡,从而增加家乡的认同感。

五、结语

如今世界的音乐教育正向多元文化方向进行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在积极作出回应。将优秀的外国教育思想进行本土化的过程便是我国在全球化的当下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求同存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再一次认识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家乡,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想法对现有的地方文化进行再创造,这是对家乡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和民族的自豪。

猜你喜欢

阳江奥尔夫本土化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阳江开放大学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