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香山休闲文化资源管理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研究

2020-04-07李贺

ViVi美眉 2020年10期
关键词:香山美丽资源

李贺

一、美丽乡村与休闲文化资源的概念

(一)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共建“美丽中国”的这一全新概念,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下,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要对农村生态进行整治,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的概念在国家建设层面被明确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在于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实现广大农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和諧统一。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实践增进对农村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

(二)休闲文化资源的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民生条件逐步改善,人民群众在满足基本生存的需求后,必然开始关注生活品质提升与精神消费的满足,休闲文化生活需求持续增加。正如美国未来学家莫利托所言:“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文化资源便是人们进行休闲文化活动过程中赖以依托的具体形态,反映在人类休闲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具体便包括休闲文化产业形态中的自然景观,文化古迹、服饰饮食、文化习俗、艺术创作等文物质资源与精神文化资源。

二、香山休闲文化资源管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

(一)北京香山简介

北京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郊,始建于金朝大定时期。香山在建成之后一直作为皇家园林,供皇室人员于夏秋时节纳凉狩猎之用。在清朝乾隆时期,乾隆皇帝赐名香山公园为静宜园,其中清代著名的京西皇家别院“三山五园”,香山就占其中的“一山一园”。新中国成立后,香山公园作为人民公园对外开放,经过多年的修缮与建设,现在的香山公园已成为“北京十大著名公园”之一。香山在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景区,2002年被评为首批北京市精品公园,在2012年北京香山入选世界名山,成为中国第五大名山。

现在的香山公园不仅作为风景秀丽的代表点缀着首都的美景,更作为北京周边休闲文化品牌的代表,为首都人民提供丰富的休闲文化资源,同时扮演着促进香山周边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城乡和谐共生的重要角色。

(二)美丽乡村建设对香山休闲文化资源管理的影响

美丽乡村建设重在强调村落、产业、景观、文化的相互融合,具体表现可归纳为乡村环境优美、经济富美、景色秀美、民风淳美。美丽乡村建设与香山文化品牌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关系。

首先,美丽乡村建设能改善香山的周边环境,提升香山的品牌形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倡美丽乡村应“村容整洁,乡风文明”。香山周边美丽乡村的建设在改善周边村落村容,乡风的同时,也是对香山周边环境整体规划与治理的过程。美丽乡村的建设能够保护香山赖以发展的自然环境,同时周边乡村的环境质量与乡风的改善,能够有效改善香山周边的人文。乡村整体环境的美丽与香山风景秀美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能为游客带来更加舒心的体验,有助于香山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其次,美丽乡村建设能丰富香山品牌的文化内涵。美丽乡村建设中除了要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同时还要“记得住乡愁”。文化是乡村的血脉,同时也是美丽乡村进行文化资源开发的不竭动力与源泉,而“乡愁”中的记忆便是乡村文化最深层的文化内涵。周边乡村的乡土文化是有别于香山的“另类风情”,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中对周边乡村文化的开发,香山与周边乡村融为一体,为其的文化内涵增添别样韵味。

三、香山休闲文化资源管理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香山休闲文化资源管理与周边乡村建设融合较差

香山是周边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与环境辐射中心,但通过走访调查了解,二者的发展并未实现有机的融合。第一,香山旅游的发展本应为周边村民经济创收与休闲生活提供便捷,但通过实地了解发现,香山脚下的煤厂街与买卖街大都是村外的人员开设,原因在于商铺租用费用较高与监管严格,限制了本身占有地理优势的原居村民进行经济创收。此外,香山公园作为景区建设,并没有针对当地原居村民采取优惠入园条件,原本作为本地的休闲场所却成了给当地带来拥堵与不便的产物。第二,香山周边的文化建筑与周边村庄文化不协调。通过在香山脚下走访,香山脚下的文化建筑风格与周边文化建筑的传统并不协调,周边乡村的文化建筑风格呈现出老北京式的传统特色,但香山周边许多新式建筑并没有进行统一规划,二者风格不协调。第三,香山周边的高档酒店与文化设施的建设并不是依托当地村民的消费而建立,但这些高档文化消费场所却严重破坏了乡村特有的乡土韵味,“这些不以城乡结合部居民为服务对象的高档消费场所的过度修建,是城市对乡村的损害,是文化权利上的漠视与不平等。”

(二)当地村民与景区建设矛盾突出

香山文化的建设与当地乡村的发展,是一个协调发展的整体,两方的协调,是香山休闲文化资源建设与美丽乡村顺利实施的保障。但是,在香山休闲文化建设过程中,双方矛盾频发。作为香山建设而言,其发展区域的扩大必然导致对农民土地的占用,而在土地赔偿问题上一直存在纠纷。另外,在对香山周边“城中村”的改造过程中,政府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三山五园”周边的生态环境,大力整改景区周边的脏乱差现象,但对于周边农村的居民,与其说一直盼着政府进行“城中村”改造,不如说村民更期盼的是拆迁赔偿。当地村民都知道,在未来几年,北京市政府要对周边城中村进行改造,所以便极力抵制开放商对现有农民土地资产的占用,同时又想极力获得更高的拆迁赔偿。农民在涉及土地问题时,不仅会涉及到财产的赔偿,更关系到乡土情结的割舍,这本身的矛盾延缓了景区的建设与政府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香山为了给游客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经常对无证经营者进行驱逐,但当地村民在旅游旺季时为了能实现创收,经常摆摊设点成为驱逐对象,所以双方纠纷不断。

此外香山周边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然有待提升。从近年来的报道情况来看,自2011年至今,每年的香山红叶节期间均会发生市区至香山路段的拥堵现象。笔者在香山旅游淡季时走访香山发现,两个公共停车场的车位已经使用大半,旅游旺季的停车状况可想而知。在餐饮服务方面,香山脚下的两条买卖街虽然挤满了商户,但大都以旅游纪念品及副食店为主,虽然有几家大的饭店,但一旦到了旺季根本难以满足尤其是外地游客的需求。

四、香山休闲资源管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整合资源,实现香山与周边乡村的协调发展。

首先,整合香山周边的旅游文化资源。香山本身的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景区经常人满为患。因此,整合周边乡村旅游,形成“大社区”旅游,对疏导香山游客意义非凡,能真正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避免乡村旅游资源浪费。香山周边的旅游文化资源根植于乡土文化,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到,“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如同乡土文化根基积淀了华夏文化五千年的文明长河,香山周邊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根植于乡土文化,香山周边汇集着明清时代老北京乡村文化与部分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的风情,丰富的文化资源基础为“大社区”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基础。香山要主动寻找新的文化开发资源,根据每个乡村特有的文化根基,挖掘乡村文化的优良传统,努力恢复香山脚下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传统文化建筑的完整性及历史风貌。

(二)充分发挥社区参与功能,合力建设美丽乡村

社区管理在首都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公平分配与民主决策,是美丽乡村建设能够被广大村民接受并顺利实施的保障。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因拆迁或者财产分配矛盾频发的原因,归根到底是政府部门在实施的过程中忽略了很多民众的建设愿景,而社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解决了关于乡村记忆的标志物的保护难题,同时能有效解决因民主缺失而导致的财产分配的矛盾纠纷。由此,政府在进行香山周边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乡村居民的建设意愿,根据每个乡村的文化实际情况进行独特建设,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一白遮百丑”,更要注重乡村自身的特殊性。

北京市通州大营村便是充分利用社区参与建设新农村的典范,大营村在进行旧村改造中便充分发挥社区总动员参与村庄建设,采用“一户一园”的房屋建设模式,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同时也满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大营村努力实现产业链本地化,结合农民意愿与北京实际,将大营村建设成一个集中力量发展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此外应继续加强香山周边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该区域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居民生活所需的道路、水电等传统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智慧交通建设系统,让休闲旅游的车主提前了解停车位的剩余情况,提前选择好出游方式,以减缓停车位紧张而造成道路拥堵的困境,逐步改善香山周边的人居环境,真正让周边乡村的百姓享受到首都应有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香山美丽资源
缤纷四季在香山
香山名字的由来
我给资源分分类
一纸红叶映香山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