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杉木良种造林技术应用探究

2020-04-07莫龚强刘辉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杉木造林技术应用

莫龚强 刘辉

摘 要 杉木属于亚热带树种,是南方地区栽培较广的常绿针叶林树种,生长速度快、抗风力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杉木良种造林技术在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进一步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结合我国当下杉木良种培育和造林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杉木良种造林技术及其应用实践。

关键词 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791.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1.031

杉木喜光,喜温暖湿润、多雾静风的气候环境,不耐严寒及湿热,怕风,怕旱,喜肥沃、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适宜在年平均温度15~23 ℃,极端最低温度-17 ℃,年降水量800~2 000 mm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杉木用途广泛,可用于建筑、家具、工业等,还可作防风林和药用。因此,有效应用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杉木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1 杉木良种造林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良种保护意识

杉木种植大多分布在山区和农村,当地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并不重视杉木良种化的保护和发展,单凭经验进行种植,没有认识到杉木良种化对杉木种植的重要意义,导致杉木的成活率不高,从而让当地的杉木种植质量和产量受到影响。另外,在日常的杉木种植管理中,农民的杉木良种保护意识不高,经常乱砍滥伐优质杉木良种资源,导致杉木良种急剧减少,严重制约了当地杉木良种推广和造林技术的发展。

1.2 缺乏杉木种植人才

杉木造林良种化发展需要不断对杉木良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杉木良种培育技术人员应结合气候和环境因素在实际种植中以以往经验为基础再进行探索研究,以促进当地杉木良种化的发展。但由于大部分地区缺乏杉木种植的专业人才,杉木良种的研究无法开展,制约了杉木的良种化发展,导致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无法得到全面普及,阻碍了杉木的良种化发展,导致杉木种植产量低、质量低[1]。

1.3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的普及具有时间长、难度高等特点,所以在推广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和物质保障。当前,我国多地的杉木良种化研究经费并不充足,杉木良种推广和造林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无法有效开展。此外,我国还没有科学完善的杉木良种化体系,再加上一些杉木种植研究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杉木良种研究工作无法真正有较开展,导致杉木的良种推广造林技术并没有得到发展和普及。

2 杉木良种造林技术

2.1 种植地的选择

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提升。加强对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地区林业经济更好地发展,对林农增收也有着直接促进作用。杉木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所以只有实现精细化种植管理,选择合适的造林环境,才能提高杉木种植产量和质量,增加当地杉木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杉木喜光,喜温暖湿润,所以种植地要选择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切记不可在严寒、湿热、多风、干旱地区进行杉木种植。另外,种植地的年平均温度不得低于14.1 ℃且不得高于23.8 ℃,其最低气温不能低于-16.8 ℃,年降水量在700~1 750 mm为最佳[2]。杉木的耐旱性比较差,并且不宜在盐碱地种植,所以选择的种植地区土壤必须要湿润肥沃,以排水条件较好的酸性土壤为最佳。

2.2 良种的选择与培育

要更好地进行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的应用,就必须在杉木种植过程中进行进行全面精细化种植管理。1)要对杉木生长习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把握好杉木植株的生长能力。2)杉木种植人员要优先选择遗传性较好的植株,并不断加大对良种培育的研究力度,进而不断提升杉木良种质量。3)在杉木种植造林的过程中,杉木种植人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结合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差异化苗木管理与种植培育,针对当地条件中的劣势积极采取相应的调整办法,不断提升杉木种植的质量和产量[3]。

2.3 科学培育

每年的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是杉木种子采收的最佳时期,当杉木种球逐步从青色变为黄褐色时即可开始采收。杉木种子采收选择15~30年生的母树为佳,采种時尽量选择在生长良好的母树上采种,采种后必须要对母树进行处理,使其能够继续产出杉木良种。在杉木的苗木培育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光照时间较短、灌溉方便、土壤肥沃且排水性好的砂壤土。杉木育种的苗床最好高25 cm、宽135 cm左右,同时需要对苗床的土壤进行平整,并及时挖好排水沟,以便于苗圃地能及时排水和灌溉[4]。杉木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这期间需要对种植地进行除草和松土,有需要时还要进行间苗,同时需要喷0.5%浓度的波尔多液至少1次,提前对种植地进行病虫害防治。一般情况下,一年生壮苗造林尽量选择立冬至封冻期间或者春季雨水至春分期间。如果是在山区移栽,就需要保证苗木地上部分的1/3埋入土中,如果当地的土壤比较瘠薄,气候比较干旱,就需要将苗木地上部分的1/2都埋入土中。移栽前需要提前挖好长和宽为

30 cm、高25 cm的移栽穴,然后将苗木的根系在钙镁磷肥溶液中蘸一下,再竖直放置移栽穴的中间位置,确保侧根能够自然散在穴底,再将土回填。在填土过程中需要适当轻提一下苗木,确保根系是舒展自然的状态,最后再在表层填入一层肥土即可[5]。需要注意的是,杉木移栽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来确定具体的栽植密度,过密或过稀都不利于杉木的生长。在每年的雨季要随时进行排水防涝,夏冬季要做好种植地的浇水灌溉工作,一般9月之后便不再施肥灌水。在杉木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杉木幼苗容易出现猝倒病,在雨季时喷洒的药液又容易流失,所以在雨季可以常用草木灰拌石灰粉撒在杉木幼苗的颈部,1 km2土地的用量为20~300 kg。如夏季种植地的气温比较高且光照充足时,可适当增加漂白粉液、波尔多液或敌克松药液对苗木进行喷洒。另外,在种植过程中,可以采用营造混交林的方式进行种植,以有效减少杉木病虫害的发病率,提高杉木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2.4 杉木资源整合

我国南方地区有着比较丰富的杉木资源,并且相对比较集中,大力整合杉木资源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的发展。在杉木种植产业发展过程中,将杉木良种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同时建立科学的整合机制,能够促使杉木种植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因此,杉木种植人员要加强对杉木良种资源的配套保护,积极对杉木良种进行探究和探索,不断改善杉木育种群体,促使我国杉木种植实现高产优产。

3 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

林业部门要结合杉木种植的实际情况,及时建立和完善杉木种植技术管理体系,积极对杉木种植技术进行动态化管理,高效应用杉木良种资源,大力建设杉木良种示范基地,不断提高当地杉木种植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另外,要加强对杉木种植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杉木種植户的专业知识和良种培育技术水平,同时增强种植人员的良好保护意识,进而促进杉木种植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可以邀请国内林业专家到当地对杉木种植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林农的杉木种植技术水平,进而不断扩大杉木良种种植面积,全面提升杉木种植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语

杉木是我国林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的亚热带树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也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要想进一步提高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就需要林业部门和种植人员不断提升杉木良种保护意识,加强杉木良种技术的研究和投入,建立完善的杉木资源整合机制,同时不断加强对杉木良种的应用及推广,进一步实现杉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吉.环江县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应用实践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3):78-79.

[2] 马仲康.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及应用实践探微[J].农家参谋,2019(7):129.

[3] 程委杰.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及应用探究[J].南方农业,2019,13(5):87,92.

[4] 尹沾语.杉木良种推广造林增产效益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2):176,178.

[5] 周波兴.杉木良种造林推广技术及其增产效益研讨[J].绿色科技,2018(9):148-149.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杉木造林技术应用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生长效应分析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关于1代杉木采伐剩余物对2代杉木生长的影响分析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