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被忽略的牧区传染病

2020-04-07蒋荣猛

大众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包虫病牧区

蒋荣猛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每当想起这首悠扬浑厚的草原之歌,一望无际的牧区形象就会跃然于脑海。由于牧区具有特色的风土人情,近些年来,赴牧区游玩的人数越来越多。而就像歌中所唱的一样,牧区,不光有蓝天白云,还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马儿等或野生或家养的动物交织在一起。因为人们的生活和这些动物密不可分,所以牧区的传染病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重要健康问题。比如去年年底北京接诊2名鼠疫病人,兰州兽医研究所师生查出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就曾引起社会公众的担心。

牧区传染病因为发病数量稀少,容易被人们忽略。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几种容易被忽略的牧区传染病。

布鲁氏菌病篇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为羊、牛、猪、犬等牲畜,曾广泛分布于全球170多个国家,在多数国家是一个不被重视的疾病,常常被忽视,但在发达国家已经被控制。

目前,该病在中东、亚洲、非洲、美洲中部和南部、地中海盆地和加勒比海地区仍很常见。

布鲁菌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布鲁菌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接触侵入人体。由于引起布鲁菌传播的动物主要是羊、牛、猪等家畜,故而,人通过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而感染,也可因接生病死流产胎而感染。

因此,在飼养、挤奶、剪毛、屠宰、加工皮毛和肉等过程中,如果防护不到位,便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感染。另外,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感染。

除了接触传播外,布鲁菌还可经消化道传播。如果进食含菌的未煮熟肉、奶,也会被感染。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工企业职工、圈舍打扫及布氏菌实验室操作人员容易通过吸入途径感染。

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乏力、出汗、关节疼痛等,和其它许多疾病症状类似,无特异性,而且症状相对较轻,所以患者会因没有及时就诊而延误诊断。

另外,确诊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方法绝大部分医院不能开展,而血培养需要时间较长(通常需7天~8天),且阳性率较低,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对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

人布病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有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加以下初筛试验任一阳性,考虑临床诊断病例;有确诊试验任一阳性结果,考虑为确诊病例。如果没有症状,只有确诊阳性结果,为隐性感染。

实验室初筛: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gGELISA或IgM-ELISA),布鲁氏菌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

实验室确诊: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病理材料培养,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者慢性布鲁氏菌病病人滴度为1∶50++及以上,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为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为1∶400++及以上。

人得了布鲁氏菌,早期规范治疗,预后良好,90%以上可以治愈。隐性感染者,不必恐慌,如果没有症状,细菌培养阴性,说明体内已经没有病原了,不需要治疗,更不会人传染人。如果对布病有顾虑、担心或害怕,可以在知情同意下接受药物治疗6周。

布鲁氏菌病推荐的治疗用药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和足疗程。首选药物是当前很少用到的一些药物,如多西环素、利福平、磺胺类药物、链霉素等。作为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布鲁氏菌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首先是做好动物的免疫接种,其次是日常工作重点做好家畜检疫。

凡从事牧畜业、接生、兽医、屠宰以及皮、毛、乳、肉加工者,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时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等,工作结束后要洗净双手,用过的物品要严格消毒。不吃生或半生的牛羊肉。不喝未加工的牛奶、羊奶。

包虫病篇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兽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我国是世界上包虫病高发的国家之一。包虫病流行于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其中西部地区较为严重,尤以青藏高原为高发地区。西藏、青海、四川、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和云南等省(自治区)最为严重。

包虫病包括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我国以囊型包虫病为主。泡型包虫病又被称为“虫癌”,是高度致死的疾病,患者不经治疗,10年死亡率可达90%。

预防包虫病,先得了解其传染源。

家犬是包虫病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狼、狐狸和猫。包虫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人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皮毛上黏附的虫卵,随食物经口进入体内而感染。高危人群有牧民、农民、饲养犬者、狩猎者和皮毛加工者。

肝囊型包虫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无症状期可以持续几年或十几年。部分患者可出现毒性和超敏反应,如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发育障碍、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非特异性表现。随着囊肿的增大,对寄生的器官及邻近组织器官产生挤压,从而出现相应症状。

肝泡型包虫病主要为上腹部隐痛,有时伴有腹绞痛和寒战高热等感染症状;肝大或在肝区有明显肿块;有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性黄疸,门静脉高压征。引起这种包虫病的泡球蚴,具有“类肝癌”样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可发生转移并出现相应症状。患者可发生因胆道系统阻塞、感染而致的败血症或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或肝功能损害直至肝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流行区所有家犬应该进行挂牌登记注册纳入管理。采取犬犬投药,月月驱虫。同时加强野犬或无主犬、野生犬科动物管理。通过化验、B超检查等手段查治包虫病患者,做到对包虫病的及时发现和治疗。

鼠疫篇

鼠疫,是由鼠疫菌(又名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属于国境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又名1号病。

鼠疫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染病,曾经在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大流行,造成的死亡总人数接近1.7亿。

鼠疫的英文单词“Plague”,即瘟疫,指的便是鼠疫。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鼠疫流行才得到控制,呈散发流行状态。全球每年报告鼠疫病例1000多例。

我国曾经深受鼠疫的危害,新中国成立后,鼠疫得到有效控制。近十几年,全国累计报告鼠疫病例不到40例。由于鼠疫病例稀少,使人们认为鼠疫离我们非常遥远。

实际上,我国有近1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活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人们多数处在牧区,和野生动物接触机会多,存在感染风险。

近年来,由于经济开发,人类进入鼠疫自然疫源性地区的活动不断增加,人类和自然疫源地的动物接触机会随之增加,人类感染鼠疫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鼠疫的传染源主要是啮齿类动物,如鼠类、旱獭等。人被带菌的鼠蚤叮咬、破损皮肤黏膜接触染疫动物或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人感染鼠疫后,根据部位不同而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如腺鼠疫、肺鼠疫、皮肤鼠疫等,其中具有传染性的主要是肺鼠疫患者,而且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

鼠疫的危害很大,一旦感染鼠疫,病程进展非常快,尤其感染肺鼠疫,会出现咳嗽、咯痰、痰中带血等,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而且,肺鼠疫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因此,生活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和进入到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外来人员,如果出现突发乏力、咳嗽、发热、寒战、淋巴结肿大、疼痛明显、呼吸急促、咳嗽或咯血痰时,同时有野生动物接触史,应立即就诊,并向医生告知自己是否接触过野生动物。

为预防鼠疫,我国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实行“三报三不”制度。

“三報”:报告病死旱獭/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不明原因突然死亡的病人。

“三不”: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包虫病牧区
隐蔽而凶险, 布鲁氏菌病缘何又“抬头”
浅谈家畜布鲁氏杆菌防治
盐窝镇:组织代表视察布鲁氏菌病防控情况
新巴尔虎左旗
如何培养甘南牧区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包虫病科普课堂:认识它 预防它 根除它
健康中国,哪儿都不能落
关于加快建设农村牧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问题的思考
蕉坝乡山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