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 “精细实”理念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

2020-04-07田波

财经界·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意义

田波

摘 要: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探讨精细实理念在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力求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效率与水平。

关键词:内部审计  精细实  意义

一、内部审计精细实管理的内涵

精细实管理是指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系统,使企业内部组织各职能模块间精准匹配和高效运行,最终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精”是标准,“细”是过程,“实”是结果,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精细实管理体系。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精细实管理就是审计工作按照“依法审计,强化监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以防范风险、提升效益为目标,严格执行程序,履行监管职责,把“精细实”作为找差距、补短板、练内功的依据,以“实、高、严、精”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精准审计、精细审计,锻造精品,审出实效,全面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二、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精细实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内部审计精细实管理,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有效途径

审计工作要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审计工作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国有企业、国有资本走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不留死角。推进内部审计精细实管理,就是在审计力量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坚持问题导向,分类实施,重点突破,精准审计,从而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因此,在审计工作中贯彻精细实管理理念,合理调配审计资源,优化审计项目,以较低的审计成本实现最优的审计结果,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有效途径。

(二)推进内部审计精细实管理,是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的内在需求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审计效果的好坏,也影响着审计人员的地位与形象。审计过程中,粗放式的审计管理模式势必会造成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加大。因此,在审计工作中推进精细实管理,摒弃“差不多就行”的思想,树立“工匠”精神与精品意识,做到精细审计,不断强化管理,精益求精,才能建立起规范有序、严谨高效的工作秩序,从而有效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精细实又是对审计工作规范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通过对审计工作环节的流程化、统一化与模板化,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三)推进内部审计精细实管理,是促进审计成果利用的必然要求

精细实管理的核心在于实,在于是否取得实际效果;而检验审计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的标准就是审计成果是否被有效利用,审计发现问题是否全面整改。因此,推进内部审计精细实管理,就是在实字上下功夫,督促企业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促进规范、正本清源,打通审计整改这最后一公里,真正把整改落到实处,形成审计闭环,这是审计成果利用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的最终目的。

三、内部审计精细实管理的措施

(一)以审计项目为切入点,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做到精准审计

一是审计内容要“精”。按照审计全覆盖的要求,突出问题导向,聚焦于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项目、重点单位的审计。要关注企业对上级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关注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特别是涉及大额资金使用、项目投资、物资采购、资产处置等重点事项和关键环节管控情况,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二是审计方式要“精”。根据行业实际情况,科学安排项目计划和配置审计力量,积极推进“1+N”审计模式,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各种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相结合,实现由单一审计向整合审计转变,充分发挥审计力量,降低审计成本,实现审计資源利用最优化,审计结果共享最大化,以更有效地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三是审计效果要“精”。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审计中聚焦行业热点、难点问题,迅速反应,精准发力,深度审计,力争审深审透,审严审实,通过开展审计,找出问题产生的症结,推动突出问题的治理与规范,把揭露问题与完善体制、机制及制度有机结合,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督促企业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二)以审计质量为控制点,严格程序,规范流程,做到精细审计

一是审计程序要“细”。认真履行审计程序,审计项目从立项通知、进驻实施、完结汇总再到征求意见、形成报告,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该反馈的反馈,该签字的签字,不简化关键程序;形成并坚持审计项目小组会议制度,审计发现问题要经过会议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对问题的去留做到有原因,有依据,有记录,防范审计风险。二是过程控制要“细”。严把审计质量关,加强审计项目阶段性过程控制。审计方案要详实具体、分工科学、重点突出、操作性强;审计底稿要全面充分、完整真实、条理清楚、定性准确,严格履行主审、组长复核制;审计报告要内容完整、观点明确、建议合理、格式规范,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每一个审计项目从审计工作底稿到审计意见,都要严格复核程序、复核权限,进行全面复核和检查,确保规范管理。三是审计手段要“细”。充分利用现代化审计信息工具,加强审计信息系统的运用,通过审计信息系统查询数据、汇总疑点、分析趋势,登记底稿,统一工作标准,统一工作流程,规范审计行为,规范审计程序,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

(三)以成果利用为落脚点,督促整改,落实责任,做到审出实效

一是整改措施要“实”。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实行整改挂号、销号制度,分部门、分类别逐项建立审计问题台账,并设置审计项目、审计单位、审计问题、涉及金额、提出建议、整改情况、整改效果等内容,了解和掌握整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回访,对各类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后续审计,通过审计检查,从源头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整改措施,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问题的发生,督促企业完善制度流程,标本兼治,达到 “查出一个问题,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处漏洞”的审计效能。二是整改责任要“实”。按照“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领导是落实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解决审而不改、改而不正、前改后犯、屡查屡犯的问题。单位主要领导履行整改第一责任,明确落实问题涉及的相关业务部门的整改责任,认真组织整改,限期整改落实,及时报送审计整改结果,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不力、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单位,由纪检监察、人事部门及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三是整改机制要“实”。落实重大审计事项报告制度,审计发现的重大线索,编制审计要情及时上报审批,涉及工作程序上的问题,要及时移交整顿办处理;涉及个人违纪违法问题,要专项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把发现问题与移交线索结合起来,把规范管理和防范腐败结合起来,将审计结果有效转化为审计成果,构建部门合力的成果运用机制。建立审计公告机制,对于审计发现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具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由业务主管部门进行核查、追责并在一定范围内内进行通报。通过结果公开,把审计监督与行业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发挥合力,推动被审单位的重视和整改。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诗里有你
论巨型雕塑的多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