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生活资源,创建“好学”地理课堂

2020-04-07张丽嫦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好学笔者素养

张丽嫦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学习生活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化,巧用生活资源创设地理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喜爱学习,主动参与地理课堂。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生活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4-0092-02

地理教育的精髓,在于将地理教育与社会生活交融。陶行知先生在《谈生活教育》中阐明了生活教育的内涵:“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工作中,笔者体会到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只给学生带来效率低下、乏味的苦学,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将教学与生动丰富的生活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基于真实的经验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识,让学生的既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真正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做到俗话说的“接地气”,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来理解、运用学科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从而提高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生对生活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情,将身边的生活资源引入地理课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逐层深入地去观察、发现、学习、提炼,更好地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创建富有激情与生命力的“好学”地理课堂,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快乐的探索之旅。

一、挖掘生活之泉,激发学习期待和学习热情

学生乐学、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是高效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特征。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第一环节就是形成“期待”,这种期待使得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并且为学习储备、提供良好的动力。因此,使学生形成学习期待和学习热情是教师进行教学引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学习生活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将生活这一广阔天地中的资源恰当地加以利用,利用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生活素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或相关案例,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应用地理学科知识,拉近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学习熟悉的事物的兴奋情绪,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和探究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让教与学成为一个富有乐趣的过程。

例如,“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农业中的应用”这一专题,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及其应用比较抽象,仅凭教师口头讲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如何将这一专题知识点生活化,突破教学难点呢?经过一番思考,笔者决定从本地的农业入手。将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与地理知识形成关联,可以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笔者提前选择了班上几位来自农村的学生,让他们准备课前资料。在课堂开始,笔者将那几位学生所拍的照片通过多媒体向全班学生呈现,其中有草莓园、大棚菜场、花场的景观图,让学生观察照片中的农业覆膜的差异。学生看到明显的差异后就兴奋地讨论开了:草莓园和花场覆黑色膜,大棚菜场覆白色膜。接着笔者又给学生展示苹果树下的地膜图,他们马上反应道:反光膜。笔者顺势问学生:同样是覆膜,不同的农作物选择的膜颜色不同、覆盖方式不一,其原理是什么?对农业生产起何作用?这时学生既好奇又充满疑惑,对学习充满期待和热情,都迫不及待地对新知识探讨起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再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一节有趣又高效的“好(hào)学”课堂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巧抓地理现象,培养核心素养

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教学生知识、学习方法,更要“教”核心素养。我们在教学时不但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我们要认真思考、仔细感悟所教学科的核心素养,分析其内涵及表现形式,并尝试将其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教师如果能用敏捷的思维和锐利的眼光去捕捉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恰当地加以运用,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持久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就会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与探索。这样一来,学生既能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又能不断加深对各模块知识的理解,学到的地理知识才能够转化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人类与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理解个人对自然环境和他人的责任,使学生形成批判性的全球观,从地理视角理解当代人类面临的众多挑战,如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资源过度开采、垃圾围城等,并对那些影响人类生活的问题进行探讨。

例如,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台风“山竹”的视频,让学生结合刚走没几天的台风“山竹”说一说台风到来时的天气特征并分析台风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危害。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台风破坏力惊人,能轻松地把粗壮的大树连根拔起,使交通受阻、建筑物受损,导致内涝等等。接着笔者又给学生展示“山竹”狂扫香港之后海水退去出现的画面,所有学生都愣住了:现场堆满了大量的垃圾,有泡沫盒、饮料瓶、鞋子、塑料袋……这些原本被人类丢在海边或海里的垃圾,都被“山竹”冲回了陆地。有学生感叹:人类半个世纪扔的垃圾,大自然不过半天就还回来了。抓住此时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笔者趁热打铁顺势进行价值观引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教师不但要把握好每节课的知识内容,更要思考如何将素养培养渗透到地理知识的传授、地理技能的培养和地理观念的引导中去。只有真正地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的核心素养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三、运用生活资源化解难点,创建好学课堂

犹太人认为:智慧和知识不一样,拥有知识说明你“知道”,而智慧是你如何把你知道的东西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因此,让学生“学以致用”一直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的目标。由于地理事象的实践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许多地理概念、事物、现象和规律难以用语言表达,超出了学生的生活感知范围,成为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和教学上的难点,尤其是高中必修一的自然地理部分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更形象、直观、生动地为学生展示地理概念、规律、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动画、生活事象、课堂活动、模拟实验等,把地理知识化复杂为浅显,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地质构造背斜和向斜时,为了突破“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一重点和难点,笔者借助Flash形象生动地演示了岩层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各种地形地貌的过程。动态的演示既可很直观地揭示地理基本原理,又可化难为简,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在讲到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天然气构造时,笔者让学生把地质构造中的油、气、水三种物质自下而上排序,结果几乎所有组合的答案都出现了。笔者忍不住给了点提示:从物质的密度考虑。学生经过七嘴八舌的一番讨论后,很快一致认定天然气排在最上面,至于石油和水谁排中间谁垫后,仍不见分晓。看来“密度”一词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还是有难度的。于是笔者联系广东人平日喜欢喝的汤,问道:“平时我们喝的汤,油是浮在上面还是沉到底下?”随着大悟式的“哦”一声,学生就毫无争议地将天然气居上层、石油居中间、水在最下层的答案给统一了。

又如,在分析渔场的形成时,虽然必修一课本里有清晰的文字说明,但学生仍无法理解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场。特别是课本中写到的“海水受扰动,海底营养物质上泛”,还有“水障”这些词句都是学生比较难想象和理解的。为了更清晰地给学生呈现“海水受扰动,海底营养物质上泛”和“水障”的景象,笔者课前布置学生每两人准备一个透明的杯子装半杯冷开水备用。做小实验前给每桌学生发一包鱼腥草颗粒让学生将颗粒倒到杯中(充当海底营养物质),静待片刻等颗粒物沉到底部,接着请学生往杯中倒水,并要求学生在倒水的过程中观察“海底营养物质”的运动情况及“海水”清澈度的变化。通过这个模拟小实验,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己去体验、感悟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提高的目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恰当运用生活资源巧妙化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各种地理事象、思考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让学生学有所得,那么地理学习就不再是抽象空洞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如果有他们自己理解的现实例子作支撑,不但会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且会让学习变得更容易,“好(hǎo)学”课堂也就自然生成。

[参考文献]

[1]赵希斌.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雷玲.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刘鑫.课堂活动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8(9):10-12.

[4]殷凌燕.巧施亮点教学,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地理教学,2018(16):35-36.

[5]惠明.以价值引领为导向培养地理核心素养[J].地理教学,2018(15):45-46.

[6]高萍.妙“比”生花形象教学:形象比喻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新课程(下),2014(3):30-31.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好学笔者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要想从头再来 就从现在开始
老师,别走……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担心等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