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2020-04-07游欢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质健康大学生

游欢

摘  要: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建设“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现状入手,对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从国家政策与法规中摸索高校层面如何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策略。提出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重体育意识培养;重视高校体育资源软件和硬件的建设;大力推进加强高校体育课深化改革;构建高校体质健康管理体系。旨在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相关理论参考和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健康中国  大学生  体质健康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c)-0004-02

1  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5年党中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概念。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再次强调深入推进“健康中国”的全面实施[1]。同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出,重申了“健康”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要求将“健康优先”作为首要原则[2]。《纲要》还指出:将青少年纳入体质健康重点观测人群。

大学生作为我国人力资源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肩负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从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数据显示:近年来,虽然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速度放缓,但下降趋势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3]。因此,本文以“健康中国”为背景,深入阐述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问题,提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策略,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  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概述

2.1 身体形态方面

身高、体重以及BMI指数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身体胖瘦与否的重要衡量指标。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4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相关指标身高、体重、胸围发育水平持续提高[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造成大学生营养过剩,加之缺乏体育运动导致肥胖率升高。研究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大学生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健康意识及家庭遗传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5]。

2.2 身体机能方面

肺活量指数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身体机能的重要衡量参数,指数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人体机能、身体状况的好坏。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大学生肺活量指数比早年有回升趋势,但指数水平仍然较低[4]。近年来,空气环境的持续恶化和大学生有氧运动的缺乏对大学生心肺功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心肺功能是当前紧迫任务。

2.3 身体素质方面

大学生身体素质由速度、耐力、爆发力、柔韧性等素质组成。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速度、耐力、爆发力等素质指标全面下滑[4]。与2010年公布的数据相比较,其中:速度素质方面女生下滑明显,男生整体波动幅度不大;耐力素质方面男生1000m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s,女生800m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s;男女生立定跳远平均成绩分别下降了1.29cm和2.72cm;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平均下降1.44次;女生仰卧起坐成绩平均下降3.02次;柔韧性素质指数女生有所回升,男生下降明显。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依然十分严峻[6]。

3  高校环境下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

3.1 大学生日常生活方式

多项研究表明:大学生睡眠质量、饮食状况对自身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显著。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没有了高中的紧迫感和父母的管束沉迷在电脑或手机上熬夜甚至通宵打游戏,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因此,睡眠质量不佳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出现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的不良习惯。

3.2 大学生“健商”意识薄弱

受應试教育的影响,体育学科一直处于弱化的地位。在提高智商水平,“分数为王”的社会大环境负面影响下,同学们长期缺乏“健商”的培养。当下大学生正是缺少了这种对自我运动能力的评价和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才逐渐形成了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造成了体质下降的局面。

3.3 学校体育资源的缺乏

在学校体育资源这方面,有学者研究指出:场地和器材的缺少、师资力量不足、学校的重视不够等几方面的原因造成学校体育的围局[7]。然而,对于在高校而言,体育资源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师资和体育场地设施2个方面。首先,体育教师新老交替严重,随着教师“退休潮”的出现,加上高校对新进教师的准入门槛提高等现象,使得高校体育老师队伍补充困难。其次,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加,然而学校由于受到校区面积的影响,体育场地与学生数量不成正比,导致无法良好达到大学体育课的效果。

3.4 体育课程的局限和上课形式的单调

作为公共选修课程的体育课,每周2课时,时长为90min,对于加强大学生身体素质远远不够。体育课程只在大一、大二2个年级开展,导致高年级的同学体质健康急剧下滑。一些高校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制约,体育课上课形式还是以田径、球类、跳操为主,学生在选课时难以选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就造成一些学生上课不认真、不积极,身体素质下降。

3.5 体质测试力度与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但是测试仪器、场地、测试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在具体的测试过程中,由于对仪器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测试流程的不同,导致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与实际值偏差较大。对于测试结果的评价直接以分数来判断学生的优劣,有失合理和科学性。这样直接造成了学生“60分万岁”的负面情绪,并没有达到让学生强健体魄、体验运动魅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4  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策略

4.1 注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强化健康意识的培养

高校应通多渠道、多层面的措施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体育活动,在体育课之余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周、健身月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展以体育社团为单位的体育竞赛,带动健康向上的氛围;借助校园宣传栏、广播等传媒手段,大力宣传体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运动热情,繁荣校园体育文化;加强高校宿舍管理制度,对学生生活作息做正确引导,提倡健康生活理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4.2 加快完善高校体育资源的配备

首先,高校应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完善体育设施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同时加强对体育场馆的管理,提高场馆的利用率,为学生运动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和安全保障。其次,积极鼓励和倡导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减轻体育教师的从业压力。适当放宽高校体育教师从教门槛,完善体育师资结构,优化体育资源。

4.3 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首先,合理构建体育健康课程体系,积极倡导“分层次型”和“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推广。其次,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度进行个性化体育教学。针对学生的自身条件的不同,在体育教学方式上运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确保每一位学生到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参与感和积极性[8]。合理發挥网络优势,创新教学手段,用网络精品课程、慕课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再次,结合体制测试情况,对薄弱环节加以优先强化,采用个性化运动处方。这种方式能够契合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真实需求,因此也更易于学生接受[8]。最后,建议各高校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体育课程开设时间,让高年级的同学也可以持续性地参加体育锻炼。

4.4 构建高校体质健康管理平台

有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高校还应积极搭建体质健康管理平台,将采集的各项信息及原始数据汇总起来,提高管理效率。平台的建立应含括用户登录、学校管理、学生管理、体侧数据信息、预警、诊断、自我检测、干预反馈等模块。充分利用当前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的优势,深挖这些珍贵原始资源的内在价值,为国家及研究机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朱亚成.关于《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若干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30(3):86.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2016.

[3] 晋浩天.我国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生活方式不健康成主因[N].光明日报,2017-08-18(3).

[4] 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Z].2014.

[5] 王欣.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社会因素分析及对策——以安徽省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32(5):29-32.

[6] 陈莉,周伟,蒲庭燕.全民健身计划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实施路径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8,33(1):48-52.

[7] 王登峰.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在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1):1-7.

[8] 李艳梅.基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154-156.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体质健康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