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歌剧《逐月》中“嫦娥”的人物塑造

2020-04-07韦铮

艺术评鉴 2020年4期
关键词:情感表达嫦娥

韦铮

摘要:中国歌剧《逐月》是取自《山海经》里“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创作的。用歌剧的形式讲述了后羿射日和嫦娥飞天的故事,贯穿了“义”和“爱”的思想精华,寄托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对英雄的崇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本文通过笔者饰演“嫦娥”这一角色,从中华礼仪和肢体语言中寻找塑造嫦娥人物形象的依据;借鉴中国传统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塑造嫦娥形象,浅谈中国歌剧《逐月》中“嫦娥”的人物塑造,意在总结经验,不断探索舞台表演的真谛,为舞台艺术增光添彩而努力。

关键词:“嫦娥”   中华礼仪   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4-0152-02

一、从中华礼仪和肢体语言中寻找塑造嫦娥人物形象的依据

中华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中华文化中从古至今就强调,坐、卧、行、走都要有规矩。《礼记·玉藻》篇中也说在平时行走的时候,直行则开步,但是身体不能一摇一摆,因为按照礼节的要求,手肘是不能摇的,脚步是平直的;《千字文》中讲矩步引颈,俯仰朝庙,束带矜庄,怕徘徊瞻眺。

“嫦娥”是中国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为此,她的举止行为,就应符合中国古代的礼仪要求。因此在饰演“嫦娥”的时候,遵循了“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可以放置在胸口和下腹任何位置都行;或者,持着、拄着东西也行”的这些要求,在舞台上长时间站立时的场景,运用了“两手相合”的这一基本姿态。例如第一幕中,百姓跟随“后羿”“祭神箭、告苍天”的合唱场面,运用了这一站姿,展现了作为“神仙”的“嫦娥”端庄的气韵。

在“行”的方面,我借鉴了戏曲中 “青衣”的 “云步”和“碎步”,用以反映“嫦娥”在舞台上的情绪变化。

例如,全剧开场时,“嫦娥”陪伴自己的丈夫“后羿”视察人间,步伐是稍缓、略重的“云步”,表达了“嫦娥”在面对人间疾苦的时候那种疼惜的心情;而在接下来遇到桀骜不驯、嚣张跋扈的十个太阳们的挑逗时,采用急切、果断的“碎步”急奔的步伐,再加上一个“拂袖”的动作,把“嫦娥”不满的情绪最大化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另外,在第二场“人间”情境中,有一场“嫦娥”久等“后羿”回家,忽听门外有脚步声,欣喜的去开门的戏。这时笔者在无实物表演开门、关门等动作的基础上,听到门口有动静时,用急切的“碎步”、一气呵成的“开门”动作,表现了“嫦娥”“盼归”的心情;在“开门”后发现来的人不是“后羿”时,在无意识的“关门”动作后,缓慢的“云步”来表现“嫦娥”失落的情绪,前后形成了对比,表现出“嫦娥”因爱而敏感、情绪化的性格缺陷,顺理成章地为“嫦娥”最终的悲剧命运做了铺垫。

在全剧的最高潮“嫦娥飞天”的这场戏中,脚下步伐的变化演绎了更多的剧情。从“逄蒙”不请自来、调戏“嫦娥”不成,心生奸计污蔑“后羿”另有新欢开始,“嫦娥”的步伐先是端庄的“云步”,随着被激怒后,脚下的步伐开始慌乱,越来越没有规律;到了“逄蒙”说出“后羿”另有新欢后,“嫦娥”情绪开始失控,脚下也开始踉跄;直到亲眼看见“后羿”跟“蝴蝶”亲昵的场面后,彻底失控,情绪崩溃、心灰意冷,愤然跑进房中,取出“后羿”历尽艰辛寻回的“不老仙丹”吞下。可随着“仙丹”下肚,再次拥有了“仙力”的“嫦娥”“脚下生风双眼骤明、真假善恶分得清……”,洞察了一切都是“逄蒙”的奸计,懊悔万分却为时已晚,这时候的步伐开始变成跌跌撞撞,来到外面,她绝望的演唱“离别难”,并在唱到“怕离散,别离偏到你身边,拼力喊一千遍一万年,一万年……”的时候,跌坐、倒在舞台上,表达了“嫦娥”此刻极其绝望的内心,和对“后羿”无限的不舍及悔恨。

二、借鉴中国传统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塑造嫦娥形象

中国歌剧《逐月》作为一部歌剧,塑造人物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唱。因为《逐月》是中国歌剧,取自于中华神话故事,其思想内涵和表达方式就应该采用中华传统方式。在歌唱表现中声音的表现借鉴中国传统戏曲的行腔,在咬字上注重抑、扬、顿、挫,防止吐字不清,另外,注重音色的变化来体现情感表达,从而实现嫦娥这一形象的塑造。

本剧中的“嫦娥”是温柔、端庄、智慧、敏感、稍有情绪化的复杂性格。因此,在声音的塑造方面,笔者首先采用柔美的、流畅的音色给“嫦娥”定位,让观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便能从声音中就听出一个“嫦娥”形象。 例如:“嫦娥”在中国歌剧《逐月》中的第一次上场是一段伴有合唱的二重唱《人月圆》,这段演唱是“嫦娥”和“后羿”经过千万年的时间,依然在天上、地狱遥遥相望,互诉衷肠。二重唱首要是和谐,因此在处理这段演唱时,笔者以中强的音量和充足的气息作为支撑,减少换气,以长线条的乐句来表达经过时间沉淀后的深沉、浓烈的情感。

在《寻芳草》唱段中,为了表现“嫦娥”跟随丈夫“后羿”来人间视察,看见生灵涂炭、一片荒芜的景象,心生悲悯而感叹。笔者把“嫦娥”的视觉和心态定位在“神仙”状态。人间的变化对于“神仙”来说只是寻常事,只是此次是 “天神”造孽,令天神共愤。嫦娥这个“神仙”情绪上应该不会特别的激昂,倒是悲悯、大爱的情绪更多一些。因此在演唱这段时,声音依然是以Legato的方式来处理,做长线条的渐强和渐弱,以抑制情绪的变化。演唱中笔者在“可叹天无情,家园田荒屋倒……”中的“可叹”,还有“既然能造就生和老,何不叫春来早……”中的“何不叫”做一个语气加重,表现“嫦娥”作为“神仙”对“人”的关切之情。

在中国歌剧《逐月》中,“嫦娥”这一人物的音乐形象很丰富,唱段色彩纷呈,因此演唱者需要对每一个唱段的场景、对象、情绪都做细致的分析,多做情感表达,让这个人物在舞台上“活”起来。其中有一个《喜朝天》唱段,词句真挚优美,旋律婉转动听。特别是作曲家徐占海先生为“嫦娥”在这一唱段中加入了民歌的元素,使“嫦娥”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的灵动、立体。但同时这也加大了演唱难度,快速的八度、六度、减六等音程的连接,对演唱者的音准和基本音乐素养是个极强的考验。面对这样的“挑战”笔者在整个唱段的音色把握上,借鉴了一些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和技巧,让声音稍微明亮一些,这会让本段中装饰音的演唱清晰。另外,在处理快速的装饰音时“以气托声”,把重音落在时值较长的词句或者逻辑重音字上。例如“你如山”这一句中, 让“山”字突出逻辑重音。把这一唱段大致分为三个情绪递进的段落,从“你如山,我一似山泉与你相伴……啊,一朵朵涟漪就是笑语欢颜”为第一段落;“啊,依偎你的勇敢,万载千年似一瞬之间……”为第二段落;“啊,每逢雨雪,你的臂膀给我安全,只要跟随着你,我不怕它地覆天翻,也不怕风霜雷电烈日炎炎”为第三个段落。根据划分的三个段落,情绪上层层递进,从一开始的陈述到最后的坚决,音量上也是递进的。

《逐月》中的“嫦娥”咏叹调《惜分飞》和《离别难》是两首接连演唱的唱段,情绪变化多,段落长。叙述了“嫦娥”一时冲动吞下“长生仙丹”,在飞升上天的同时知道了误会“后羿”,悔恨不已的情绪。整个段落演唱强度和难度都很大,情绪从失魂落魄,到认定“后羿”不忠决定愤然离去的激动,再到吞药后的顿悟而绝望哭泣,最后是“飞升”时不舍得的撕心裂肺。情绪上分层次的变化,都需要做出对比和区别。例如:从开始的“只有他,才能让我心里这么难过……”笔者用轻声配合散板自由的节奏去表达,随着“嫦娥”自述的情绪层层递进,音量和力度也逐渐增加,在“你欺骗了我”中的“我”字用了哭腔渐弱来表达人物此刻绝望的内心情绪;“一切都不该完,什么也不能完”这两句是无伴奏演唱的,速度也很慢,用充足的呼吸来控制乐句,两个长句子只换一口气,并且尽量减小换气的声音,用近乎没有颤音的声音弱唱,力求让观众通过静静地聆听进入剧情,感受人物的悲痛心情,并为接下来的“做孤灯成孤雁,梦中也一声声把你呼唤,后羿……”这一最激动、情绪表达最极致的乐句的演唱做好对比,使得最后的高潮段落得到最爆发的效果。

綜上所述,是笔者在中国歌剧《逐月》饰演嫦娥这一角色的体会和感受,整个过程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滋养和前辈们的精心培育,得益于声乐演唱技巧不断提高,为自身探索塑造舞台人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而激励自己不断追求表演的最高峰。

参考文献:

[1]方韬.山海经·大荒西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9.

[2]鲁迅.故事新编[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情感表达嫦娥
对着月亮找嫦娥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了不起的“嫦娥”家族
相思·中秋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嫦娥”为何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