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调查研究

2020-04-07吴昌华陈柳萌戴星照

农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资源化废弃物江西省

吴昌华,陈柳萌,戴星照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南昌330200;2江西省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昌330200;3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南昌330200;4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南昌330200)

0 引言

废弃物被称为“放错位置的资源”,农业废弃物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污染源和潜在资源库[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节约生物质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江西是传统农业大省,农业废弃物种类多、总量大,已成为农业绿色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的难题。笔者结合江西实际,主要对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粪污2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 江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现状和利用情况

近年来,江西把农业废弃物利用作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重要抓手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和工业原料化(以下简称“五化”)综合利用,实现了综合效益的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江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还比较严峻,总体利用方式粗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综合效益低。

1.1 农作物秸秆

1.1.1 总量测算 经测算,2016年江西省农作物秸秆总量为2520.9 万t,主要来源于水稻、蔬菜和油料的种植(表1),其中以水稻秸秆为主,约2072.9万t,占总量的82.2%。按60%的可利用率折算,当年可提供秸秆废弃物1512.5 万t,如进行肥料化利用,秸秆废弃物的总养分含量44.4 万t(氮含量13.8 万t、磷含量2.0 万t、钾含量28.6 万t),占全省当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的29.1%;如进行能源化利用,约折标煤669.4万t,占全省当年能源生产总量的33.4%、消费总量的7.6%。

1.1.2 资源化利用情况 近年来,江西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工作成效明显。江西省制定了《江西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在2020 年秸秆综合利用总量达到90%以上。据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江西早稻秸秆的还田利用率超过80%,露天禁烧已大幅下降,秸秆基料化利用和生物质发电方面稳步推进[4]。调研分析发现存在一些问题:(1)秸秆利用方式单一粗放,综合效益低,早稻秸秆还田不当或过量还田会导致烧苗,其他高附加值综合利用低;(2)秸秆零星焚烧还存在,部分地区还比较严重。

1.2 畜禽粪便

1.2.1 总量测算 经测算,2016年江西省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类废弃物约为4020.9 万t,其中以猪、牛的养殖粪便为主,总量约3703.4 万t,占总量的92.1%(表2)。按畜禽粪便总量的70%可利用率折算,如进行肥料化利用(折纯量),可为全省农田带来132.7 万t 有机质、7.69万t的氮肥、2.16万t磷肥、7.06万t钾肥,分别相当于全省当年氮、磷、钾肥施用量的11.6%、4.5%和15.3 %。

1.2.2 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情况 近年来,江西省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不断提升[7]。调研分析发现存在一些问题:(1)养殖场畜禽粪便用作肥料的处理方式以堆沤腐熟或直接入田为主,堆肥发酵工艺和设备化水平较低;用作沼气工程处理的发酵浓度低、经济效益差,且有一定比例的沼气工程处于病态运作或闲置。(2)部分县市养殖业规划布局不科学,养殖密度过高,养殖总量超出有效处理负荷和环境容量。

表1 江西大宗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测算表

表2 江西主要畜禽养殖粪污总量测算表

2 江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和认识不够,扶持激励机制不健全

2.1.1 宣传推广不到位 一些基层政府、媒体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农民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认识程度不足,积极性不高,加之许多农民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意识及环保意识淡薄,往往只看重眼前利益,工作推进难[8]。

2.1.2 扶持激励政策不到位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江西省农业废弃物利用主要是依靠国家和省项目资金推动,并且支持力度不大,尤其是市县财政扶持严重不足,缺乏实质性和操作性强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补贴扶持措施,对生产主体的激励机制缺乏。据调研,江西有些地方对企业的政策性补贴不能及时到位,有拖欠现象;政策激励的系统性不强,如当前省内生物质发电价格0.75 元/kWh,但只针对秸秆发电,未将沼气发电列入补贴范围,所以目前的沼气发电价格仅为0.59元/kWh,2项对比挫伤了企业积极性。

2.1.3 监管执法不到位 国内已制定并不断修订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秸秆焚烧、养殖污染行为的处罚措施。从实践来看,由于违法成本低、监管执法力度不够,处罚落实有一定难度[9]。

2.2 源头有害成分控制不严,后端资源化利用压力大

可资源化利用的农业废弃物多数来自种植和养殖业,前端生产的有害成分管控直接影响着废弃物后续利用。这一问题在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中尤为明显。生猪养殖过程中,饲喂环节的不规范(重金属、抗生素、盐分)或清理栏舍的不合理操作(超量使用消毒剂)极大制约了生猪粪便在有机肥制备和沼气发酵;同时也影响了后续利用,很多地方政府及农户就因重金属超标、总盐含量高等问题对沼液(沼渣)肥的还田存在疑虑,并拒绝使用。

2.3 技术配套和装备落后,转化推广乏力

2.3.1 技术配套和装备落后 江西省很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开展了研究,但技术力量单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推广价值的技术少,主要表现为与产业配套不紧密,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田间收集、现场压缩、打包、转运等技术装备研发滞后,工艺技术无法与高效的机械设备有机融合,难以实现设备和技术保障问题。如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些关键性技术尚待完善,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建设成本比较高;畜禽粪便处理方面,对沼气、沼液和沼渣的综合利用技术还需进一步深入;农业废弃物在工业方面的利用技术还不成熟,比如乙醇制取、建材生产、材料包装等[10]。

2.3.2 技术转化推广乏力 由于省内各地资源禀赋、政策及产业差异较大,现有单一、统一的技术模式适应不了产业发展需求,农民的接受认可度低。由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单个环节的经济效益不明显,企业不愿投入过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导致技术装备的提供方与需求方对接错位,即使采购了先进的技术及装备,也往往因使用者的素质问题产生技术装备的低值使用现象。

2.4 收集储运体系不健全,产业基础薄弱

2.4.1 农业废弃物面广量大、收集难度大 秸秆收贮方面,江西作为粮食主产省,秸秆体积蓬松、量大、分散,茬口时间紧,劳动力少,先进实用的捡拾、打捆等配套设施缺乏,造成秸秆难以收集和贮运。据有关研究显示,秸秆需要储存场地面积为0.67 hm2/万t,且秸秆收获后仍处于后鲜期,含水量30%~60%,在打包、堆垛后极易霉变、发热,还需进行防火、防雨和防潮等设施建设,投资成本和维护费用高,储存风险很大[11];畜禽废弃物收集处理方面,由于江西省以中小型养殖规模为主,场地较偏远,造成因畜禽废弃物分布分散或难以收集而被丢弃。

2.4.2 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经济效益低 江西农业废弃物收集贮运企业严重缺乏,产业市场薄弱。相关企业在立项审批、场地寻找、设备购置以及生产与销售的各环节中缺少政策支持。目前仅有的政策主要是围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对生产企业给予支持,但在农业废弃物收储运、终端产品应用等薄弱环节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12],不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3 江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建议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总体思路是: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分步实施”为运作方式,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技术路线,加大资金和科研投入,注重因地制宜、县乡村企联动和建管运行结合,强化政策支持与市场化路径相结合,构建政策支撑、收集储运及组织监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五化”综合利用。

3.1 顶层设计,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统筹规划

3.1.1 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 制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总体战略,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相关法规,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把资源化利用融入产业链。在产业布局方面,坚决实施各地区种植业与畜牧养殖业协调发展,明确各地环境敏感区,优化调整产业布局;综合考虑本地秸秆资源现状、成本和收集半径,合理规划秸秆“五化”项目;依据各地养殖区环境容量、土地承载能力和市场需求,推进循环农业发展。

3.1.2 因地制宜,试点探索不同区域的资源化利用模式 加强江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调研工作,摸清全省农业废弃物资源情况。通过财政资金公益项目立项,根据各地农业产业特性、废弃物种类分布及利用基础,引入产学研联合体,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不断探索适应不同区域特色的利用模式[13]。江西新余打造的“N2N”区域循环农业模式就是一个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案列,其核心是“区域内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沼液沼渣就近还田利用”模式。

3.1.3 宣传引导,强化监管审批 积极开展技术业务培训和政策宣讲等工作,提高农民和基层干部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重要性认识。主管部门要明确职责职能,建立农业环境综合执法队伍,加大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和秸秆焚烧执法监管力度;加强环境监测、环保执法和环保审批[14],对于改扩建、新建畜禽养殖场要按规定办理相应环评手续,强化源头减量。

3.2 激励补偿,加强政策支持与帮扶力度

3.2.1 加大对农户和农村组织的激励补偿补贴 明确农户和农村集体组织的任务和责任,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补贴力度,主要包括秸秆禁烧补贴、沼气补贴、农业废弃物打捆、还田等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

3.2.2 强化对企业的扶持 建立健全利益驱动和政策导向机制,引导和激励社会和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开展资源利用的企业实施贷款、土地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14];推进“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扶持模式,加大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项目的补助力度。

3.3 市场运作,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化

3.3.1 推进农业废弃物利用市场化、商品化 引导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品市场机制,制定管理办法,将原料收购、秸秆固化、秸秆打包、沼液、沼气、沼渣等作为商品,通过政府指导定价,建立合理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品价格机制;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品市场,对使用沼渣、沼液为肥料的优质农产品实行扶持和保护性措施[15],调动农户和企业的积极性,使农业废弃物利用与生态高效农业结合发展。

3.3.2 试点开展向企业购买公益服务 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筛选服务体系健全、价格合理、技术先进的企业作为农业废弃物利用资源化服务供应商,建立动态管理、因地制宜机制[10],做大做强农业废弃物利用产业。

3.4 突出重点,完善农业废弃物收集贮运体系

通过重点扶持、招商引资,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如秸秆捡拾打捆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完善以企业需求为龙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农民为基础的农业废弃物收集贮运组织体系,由乡(镇)、村统一部署和管理。试点推进组有堆放点、村有收贮站、乡镇有收贮中心和县有规模化利用龙头企业[16]秸秆收贮场地体系建设;加大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建设,构建畜禽粪便收贮体系;针对处置废旧地膜和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的企业,要明确销售、生产等企业的处置主体责任,配套建立合理的“以奖代补”政策和农药包装物押金制度,在企业履行处置责任的同时,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3.5 科研攻关,解决资源化利用技术瓶颈

3.5.1 着力改善科研条件 依托江西省科研院所和高校现有的硬件条件,加大资金支持,推进以“江西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为重点的平台建设;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一支专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的创新团队。

3.5.2 推动产学研联合协作 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方面的科研项目资金投入,大力推进实用和新型技术研发。加大对省内龙头企业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发资金支持,建立一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机械设备示范工程。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结合,通过试验、示范提出切实有效可行的技术模式并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资源化废弃物江西省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模拟成真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退役三元材料资源化利用研究新进展
水泥回转窑处理废弃物的分析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电子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