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档案馆公共服务优化研究

2020-04-07文·

山东档案 2020年6期
关键词:显示器档案馆公共服务

文·

增强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吸引了不少来自各行各业专业人士的目光。与虚拟现实技术不同,它利用自身的核心技术,给用户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馆作为一种社会机构,逐渐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人口基数的众多和历史底蕴的沉淀使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这一新兴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档案馆信息资源,提升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

一、增强现实技术的概述

伴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增强现实技术也于20世纪90年代初应运而生,但要究其更早的源头,应该就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计算机科学家Ivan Sutherland提出的“灵境技术”概念。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又称混合现实技术、扩增技术,是一种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捕捉现实世界中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难以具化的感官信息(如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等),将其进行模拟仿真后再不断叠加,使得虚拟信息被应用到现实世界之中,从而让人们感受到超越现实的体验[1]。增强现实技术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在现实场景的基础上加之以虚拟对象,以此增强受众用户的感官认知。与虚拟现实技术不同,增强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而成的虚拟信息加在真实的现实世界之上,接受者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地掌握现实世界中已被形象化的信息,而虚拟现实技术是创造一个完全虚拟的环境,用户借助某种设备获得沉浸式的体验,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别[2]。

二、增强现实技术在档案馆的应用

目前增强现实技术依旧处于发展阶段,在国内的档案馆中还尚未获得广泛的推广应用,但是英美国家的档案馆已经有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的先例,比如美国费城的档案机构将19世纪以来费城的城市照片档案建立了“费城历史”在线数据库,并在美国国家人类基金的支持下于2010年开启了一项有关增强现实技术的研究,旨在利用手机应用程序将历史照片与真实影像的叠加使得用户通过手机镜头里的场景中就可看到历史照片以及相关信息[3]。英国的部分大学与图书馆合作了一个“利用增强现实技术促进对特藏的研究和教学”的项目[4],学生在深入仔细研究古籍档案的同时,能够对古籍档案起到不小的保护作用,以此来延长古籍档案的寿命。

三、增强现实技术的关键技术

增强现实系统的虚实结合不是简单地将现实场景与虚拟对象进行结合,而是实时互动融合,这些必须借助其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跟踪注册技术、虚拟对象生成技术、显示技术。

(一)跟踪注册技术

跟踪注册技术指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相应的算法,快速并且准确无误地计算出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坐标系之间的映射关系,使得两者之间精准对齐,从而实现虚拟世界的信息能够与现实世界的目标达到完美叠加的程度。目前通用的跟踪注册技术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基于计算机视角的跟踪注册技术、基于硬件设备的跟踪注册技术以及混合跟踪注册技术。

(二)虚拟对象生成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就是将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进行融合,因此虚拟对象生成技术赋予了该技术的灵魂之处。目前虚拟目标的生成是在三维建模的基础上实现的。在生成虚拟物体的过程中,较为关键的技术内容当属自然交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对增强现实技术的有效实施有一定的辅助效果,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注册。

(三)显示技术

显示技术是直接与用户使用增强现实技术的体验感、科技感等因素挂钩的,为了能够尽可能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完美契合,使用色彩较为丰富的显示器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增强现实技术系统的显示器分为:头戴显示式、手持显示式和投影显示式。头戴式显示器更能增加使用者的沉浸式体验,谷歌公司之前推出的Google Glass就是一款基于光学原理的光学透视式头戴式显示器,这类头戴式显示器主要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以及一块半透明的光学组合器实现虚拟信息与真实的物理空间相融合的结果[5]。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基于摄像机原理的视频透视式头戴式显示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对显示器上相机获取的一定数目的图像信息,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相结合。手持式显示器多为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器,这类显示器的优点在于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便携可触控,适用于人机交互的设计理念。投影式显示器则是借助投影设备进行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融合显示,其应用范围有所局限,主要受到设备体积庞大不方便、光照等因素的限制。

四、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档案馆的可能性

(一)国内外大环境的需要

首先,作为拥有千年历史底蕴的文化大国和人口大国,我们需要结合本国自身的特点,在档案馆公共服务方面不断寻求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创新的重要方面。如今,个人以及组织的档案意识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人们走进档案馆的机会也逐渐增多,仅仅依靠传统单一的方式是难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档案需要的。其次,在前文中笔者就有提到,目前在我国,增强现实技术尚未应用到档案馆的公共服务之中,然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却早有应用的先河。由此看出,本国自身的需求以及国内外的悬殊差距促使我们必须推进增强现实技术等其他一系列的新技术尽早应用于档案馆的公共服务。

(二)新技术应用于传统档案馆公共服务方式的挑战

由于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档案馆自产生以来就是为国家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封闭守旧的工作氛围一直是人们对档案馆的印象。然而,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档案馆也不再是统治阶级的“专属物”,而是人民所共同拥有的。服务方式也渐渐发生了改变,不再仅仅局限于保管档案等传统的服务方式。尽管这样,在面对增强现实技术等新技术的挑战时,档案馆也依然显得略逊一筹。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实现档案馆导航、信息推送服务、档案展览讲解和档案保护四种主要应用,丰富档案馆公共服务的方式。因此,想要摆脱单一传统的公共服务方式提升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能力,就必须迎接包括增强现实技术在内新技术的挑战。

(三)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

近年来,档案馆逐渐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以此来丰富壮大档案建设的队伍,为其注入新鲜活力的血液。这些专业技术人员都是掌握新技术的人才,因此在面对增强现实技术等的新技术时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并付诸应用,使得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档案馆公共服务显得更有信心。

(四)最大程度实现档案的使用价值的需要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的古籍档案不计其数。但是时间变化和空间的转移会加快古籍档案寿命的衰减。如何更好地保存古籍档案,发挥其最大的历史价值和使用价值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除此之外,人口众多的我国意味着档案数量基数的庞大以及增长的迅速,如何让每一个人或组织快捷便利准确地使用档案也同样引人思考。增强现实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两个问题,基于档案信息化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增强现实技术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直接利用手机应用程序即可完成档案的查询、研究以及其他用途,用户可以在现实世界感受到档案馆内才能拥有的非凡体验,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档案的使用价值,同时还能延长古籍档案的寿命,缓解纸质档案占地空间大使用难度不便的压力。

(五)国家政策的鼓励

2016年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要“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在“保障措施与实施建议”中指出需要“积极应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和影响,创新档案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强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充分运用新技术,利用档案报刊等媒体,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6]。这些都为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档案公共服务提供了条件。国家政策的鼓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对于档案工作事业的重视。作为档案工作重中之重的档案公共服务更加需要创新来加快发展脚步。

五、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档案馆公共服务应用的建议

(一)完善增强现实技术与档案馆公共服务应用的适用性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阅读浏览档案的模式。如果想要将增强现实技术更好地应用到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应该抓住这一关键点。传统的档案馆主要以纸质载体为保管和利用对象,纸质载体的档案的表现形式基本上都是文字和图画。这一点与增强现实技术基于文字特征的识别注册方法相契合。在我们以往的查询利用档案的体验中,翻阅和静态的互动性增加的查询利用的快感增强现实技术在纸质载体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全新体验系统,从静态的查询浏览转变成动态的,在纸质媒介向电子媒介转化的情况下,使画面立体或动态化起来,形成了视觉跳跃性的二次媒介转变,体验感和科技感翻倍[7]。增强现实技术也需要克服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迎合档案馆公共服务的需要和受众的诉求,把工作重点放在增强内容的有用性和操作的易用性上,提高用户的接受度,尽善尽美以求达到更好的地步,档案馆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也必须借助增强现实技术等的新技术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因此也需要紧跟信息技术时代的步伐,不能一味地固步自封,不求创新不谋发展。二者只有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改善,才能实现最佳适用性。

(二)增强与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交流

增强现实技术自提出以来,首先被应用于军事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开放,逐渐应用到医疗卫生事业和娱乐教育事业之中,并且取得了非凡的成果。除此之外,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到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博物馆的建设之中,理论和实践均有初步成果。例如,2014年,中国美术学院周伟等人将二维码和增强现实技术进行融合,并且借助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显示)的Wi-Fi室内定位技术,为该校图书馆实现了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图书导航系统[8]。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展览的智能化水平。借此,在建设智慧博物馆的过程中,将各种文物的3D扫描图像以一种合理的布局叠加到某个文物实景之中,如在马王堆汉墓展览中研究如何运用增强现实技术还原墓葬下葬之初的景象,观众可以直接在移动设备终端观看到平时存放在其他展柜中原本存放在出土棺椁的文物。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教授从事通过数字化手段重现圆明园的研究工作,特别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圆明园损毁或者丢失的部分以虚拟图像的形式叠加到现实遗址之中,观众可以欣赏到圆明园本来的样貌。借助增强现实技术实现档案馆公共服务优化存在巨大潜力,通过增强与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交流,可以让公众查询利用档案更加准确便利,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档案的魅力,增加与其接触的趣味性。

(三)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

猜你喜欢

显示器档案馆公共服务
太原市档案馆牵手百年胡氏荣茶共寻文化脉络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IDC发布《2018年PC显示器市场跟踪报告》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when与while档案馆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分析
你愿意买单吗
显示器的画面不停地抖动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