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学课程实践研究
———以宁夏育才中学地理研学活动为例

2020-04-06潘德亨陈虎堂

关键词:贺兰山研学旅行

潘德亨,陈虎堂

(宁夏育才中学,宁夏 银川 750021)

研学旅行是近几年兴起的地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地理课堂走向田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良好手段,更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在未来地理教育中将呈现常态化、课程化、区域化、专业化的特点。宁夏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环境,这些资源为高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了充足条件。宁夏育才中学近年来成立了贺兰山周边研学课程建设课题组,积极投身贺兰山周边研学旅行资源的探索和研学活动的组织,以落实核心素养目标为研究目的,有序开展了十余次不同主题、不同地域的研学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经验。课题组通过梳理研学教育成果、结合课程理论,探索开设研学课程的途径,为学校将来的研学教学做好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一 学校开设研学旅行课程的必要性

(一)地理学科与研学旅行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关注的领域之一。地理学科有着区域性、综合性、实践性、跨学科等特点,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是影响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

地理是中学阶段最适合环境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学科,在学生开展自然探索和社会实践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研学旅行是最近几年兴起的实施教育教学转型的桥梁课程。从课程论的角度出发,研学旅行将发展成为一门立体的、全方位、有创新的课程。

(二)新高考评价体系视角下的研学旅行

2019 年12 月,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教学、高考、学习指明了方向,具体可以用“一核四层四翼”概括。从“一核”角度来说,研学旅行课程将课堂由单一的室内空间搬至田野,课堂构成由师生加课本资料变成了师生加真实情境,学生在真实体验过程中加强了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研学旅行课程意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意在避免高分低能现象,意在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提供课程保障。研学旅行课程的开设本身就是高考评价体系在引导教学方面的体现。从“四层”角度来说,研学旅行通过不同的研学主题,巩固了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在师生沟通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从“四翼”角度来说,规划合理的研学课程和组织有效的研学旅行活动有利于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学生巩固了基础性知识,为综合性问题的解决培养能力,为创新性问题的解决培养灵感,为实践性问题的解决提供情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强调,情境是落实高考评价体系核心要义的载体,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围绕真实复杂的情境展开,研学旅行给学生提供的正是这样真实复杂的情境。

(三)研学旅行对学生的影响

课题组选取宁夏育才中学高三年级文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了他们在高中二年级分科以来历次地理成绩,并经过数据校正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参加过地理研学的学生相比未参加的学生均分偏高(见图1),多次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虽然从成绩上看不出明显优势,但从调查问卷中发现,他们在课堂及学习过程中综合素养偏高。

究其原因,主要是参加研学的学生本身也是对地理学科有浓厚兴趣,已经形成了以探索未知去获取知识的习惯。而通过研学旅行又提高了他们的分析、总结能力,强化了他们对于学科知识和真实情境之间的联系,更容易在以素养立意的课堂和考试中展示自己的综合能力。但成绩离均差作为衡量因子过于单一,且存在诸多干扰因素,不能准确、全面反映学生能力。

二 贺兰山周边研学旅行资源概述

(一)研学资源概况。银川市所在的宁夏平原位于贺兰山东侧,黄河流经,地理位置有着复杂性、独特性、典型性等特点。贺兰山周边研学旅行资源丰富,大体可分为5 类:自然地理类、文化地理类、经济地理类、城乡景观类、综合研学类。各大类均有代表性的研学资源:位于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带性明显、地质标本资源丰富,是理想的研学目的地。贺兰山岩画风景区以及位于景区内的韩美林艺术馆是独特的文化地理研学目的地。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宁夏共享集团、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理想的经济地理类研学目的地。智慧银川项目、闽宁镇、镇北堡特色小镇建设、银川市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污水处理厂是理想的城乡景观类研学资源。宁夏地质博物馆、宁夏青铜峡大坝水利风景区、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宁夏水利博物馆是综合研学的理想目的地。课题组对贺兰山周边研学旅行资源进行分类统计,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贺兰山周边研学旅行资源统计表

续表

(二)研学资源开发情况。目前,银川市公布了一批研学旅行基地名单,这些研学资源点接待经验相对丰富,已经有了为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开发相关课程和服务的意识和措施。但是许多具有典型性的资源还有待开发。银川市周边中小学陆续组织了各具特色的研学活动。

(三)研学资源评价。整体看,贺兰山周边研学资源丰富、资源集群状况和组合状况良好,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良好,能够满足中小学研学旅行需求。然而不同的研学点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课题组经过总结如表2 所示。

表2 贺兰山周边研学旅行资源评价表

续表

三 研学旅行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

(一)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人地协调观是贯穿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更是地理教育的首要目标。杜威的教育理论认为,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至关重要。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也把立德放在首位,而地理学科承担了重要的落实任务。研学旅行在人地协调观培养中的特殊意义在于研学过程的体验感和互动性,可帮助学生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加深对人地关系的感悟,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后果,尊重自然规律,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课题组基于人地协调观的研学问题设计如表3 所示。

调查数据显示,91%的学生在研学后都获得了饱满的情感体验,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也在积极思考,自己能为环境保护做哪些努力。

(二)区域认知的培养。区域认知是一种关键的地理学习能力,在地理学科中体现为能用空间—区域的思维去感知地理环境、理解地理现象,用“图层化”理论分析地理事物、对比区域差异。课堂教学中许多问题是“理想化”的,即使是复杂问题也有许多限定条件,此类问题和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别,然而研学旅行中的问题却是综合的、复杂的,所以图层化思维将问题分化、细化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是学生通过学习进阶提升区域认知水平的必要途径。课题组基于区域认知的研学问题设计如表4 所示。

(三)综合思维的培养。综合思维是一个人的必备素养,是空间上用整体性思维、时间上用区域发展理论观察环境,从不同维度探讨地理问题,最终用时空综合的办法认识地理事物的目的。在研学旅行过程中通过时空综合、要素综合、地方综合的逻辑设置问题是落实核心素养的绝佳途径。课题组基于综合思维的研学问题设计如表5 所示。

表3 贯彻人地协调观的研学问题设计

表4 区域认知的图层化问题设置

(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1]。地理实践力是在解决地理实际问题时表现出的能力和品质,具体是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观察与测量、模型制作和绘图、实施操作和设计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展现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等品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地理实践力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落实地理实践力成为检验地理学科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有实践载体去完成,地理情境是最好的载体。研学旅行活动无疑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创造了最真实的地理情境。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和远足,研学旅行活动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探究问题。明确的分组和任务会让参与研学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展现个人的地理能力和意志品质。指导教师详细设计的研学手册(研学任务单)有关于学生能力和品质的评价性指导,学生依据研学手册的指导,完成任务就是地理实践力提升的实战练习。课题组基于地理实践力的研学问题设计案例如表6 所示。

表5 基于综合思维问题设计

四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研学课程开发方案

(一)研学课程开发总思路。研学课程的开发主要有前期探索、资料整理、课程规划、教材编写、实施调整几个过程。

前期探索主要指在没有研学经验的条件下,以学校周边资源开展研学探索活动积累经验。资料整理是指研学结束后对于研学主题、研学问题、学生分工、研学作业、研学经验进行文字总结。课程规划是在前期研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安排研学课程开设的年级、研学次数、研学目的地年内分布、课程开设性质、学生研学费用等关键内容所进行的规划。教材编写是指根据前期研学经验编写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包含研学旅行的意义、培训知识、安全教育、研学目的地资料、研学问题、前期学生研学成果等。实施调整是按照研学课程规划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就新问题、新发现对研学课程内容和研学教材进行调整,让研学活动更加完善。

(二)研学课程内容体系[2]。课程内容共分为8章。结合研学实践,研学内容分别在上、下两个学期完成,每章占用2 课时。(详细内容见表7)

续表

表8 研学活动组织流程

(三)研学活动组织流程(见表8)

(四)研学课程评价方案

课程评价分为完成度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完成度评价指标按照地理核心素养设计,完成指标明确、具体。表现性评价由教师结合学生研学过程中自我评价和表现综合评定。(详细方案见表9)

表9 研学课程评价方案

续表

总之,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研学旅行课程必将在新教材、新高考评价体系、新理念的背景下逐渐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继续探索研学旅行在地理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学校课程建设发展探索道路。未来的地理课程将更加丰富、更加立体、更加生动。

猜你喜欢

贺兰山研学旅行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贺兰山沿山地区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印象贺兰山
研学之旅
《满江红》中的“贺兰山”在哪儿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