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人情债”淹没“人情味”

2020-03-30孙敏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情味乡风礼金

孙敏

名目繁多的宴席、五花八门的礼金、节节攀升的彩礼……部分农村地区出现这种不好的风气,导致“随礼返贫”“因婚致贫”屡见不鲜。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农业农村部驻村调查发现,当下农民消费第一支出为食品,很多农民第二支出是人情礼金,超过看病支出。这样的“人情债”,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成为农民小康路上的沉重负担。

过去,在农村碰到“红白喜事”,一般是送点儿日常用品或者鸡蛋、白砂糖、罐头等实物,邻里一起出力帮忙,很少有人出礼金。现在,收入高了,农村地区人情礼俗交往基本也变成赠送礼金,金额也提高到了数百元乃至上千元不等。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民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人情礼金来往范围也不再局限于亲属、邻居和朋友之间,导致这方面支出大幅增加。

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让农民背上了沉重的“人情债”,带来的问题不容小觑。一是给家庭和个人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很多时候,人际关系的亲疏程度与礼金金额的多少挂钩,甚至形成“回礼金额比收礼金额多”的惯例,导致礼金标准不断提高。二是带坏了社会风气。人情礼金成为“面子文化”的体现,面对人情往来时,有些贫困户本身在经济上还在接受国家的资助支持, 却不得不用维持生活的钱去应对,被“面子”问题所困扰。三是给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有些地方礼金名目很荒唐,人情礼金变异为腐败和敛财工具。

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真正“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贾汪区马庄村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人情礼金,本是中国乡村“熟人社会”维系人情往来的一个渠道,倘若变了味成为“人情债”,就会淹没乡村淳朴的“人情味”。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旗帜鲜明地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天价彩礼、铺张浪费等。今年2月,盐城市阜宁县向乡间红白喜事的攀比問题“开战”: 推动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间的份子钱往来200元封顶。大家普遍反映,负担轻了,“面子”“里 子”都有了。

重人情往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乡风治理中,对“人情债”搞“一刀切”,效果未必就好。应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自治力量,引导村民参与协商,通过村规民约、 道德劝说、树立标杆等加以引导,从村干部做起、从党员做起,既保留应有的“人情味”,又不让人背上“人情债”,努力让好家风、新乡风由部分地区的“小气候”变成全社会共同遵循的“大气候”。

摘自中国文明网

猜你喜欢

人情味乡风礼金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城口县左岚乡:提升乡风文明的“红与黑”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农村乡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情味
不讲“人情味”的荷兰人
变味儿的“礼尚往来”
华住酒店集团:有“人情味”的IT微创新
拉黑
“收受礼金罪”入刑应当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