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大简《国风》的次序及 “侯风”试解

2020-03-30陈民镇

北方论丛 2020年1期
关键词:次序国风诗经

陈民镇

[摘 要] 安大简《国风》并非全本,各风次序与今本《诗经》不尽相同,但其相对次序值得重视。在安大简中,《秦》在《魏》前,与《左传》相合;在安大简中,《侯》在《魏》前,从其实际内容看,相当于《魏》在《唐》前,与传世古书的次序相合。有一种可能性的解释是《侯》即《唐》,安大简中关于《魏》《唐》的实际相对次序与传世古书并无二致,但安大简的抄写者误将“侯(唐)”“魏”的风名分别安到《魏》和《侯(唐)》之上。

[关键词] 安大简 《诗经》 次序 侯风

[中图分类号]I20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20)01-0023-04

安大简《国风》的次序与传世古书的记述不同,其中,《毛诗》十五国风的次序为:

《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诗谱》作:

《周南》《召南》《邶》《鄘》《卫》《桧》《郑》《齐》《魏》《唐》《秦》《陈》《曹》《豳》《王》

与《毛诗》相比,《诗谱》将《桧》提前,将《王》后置。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所记季札观乐,则作:

《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齐》《豳》《秦》《魏》《唐》《陈》《郐》

《王》以下,与《毛诗》次序多有不同。

安大简《国风》則作:

《周南》《召南》《秦》《某(缺失)》《侯》《鄘》《魏》

安大简本《诗经》显然是一个不完整的版本,但其各风之间的相对次序值得注意:

1.传世古书皆把《鄘》放在相当靠前的位置,在安大简中却相对靠后。

2.在《毛诗》和《诗谱》中,《秦》均在《魏》之后,安大简和《左传》则是《秦》在《魏》之前。

3.在传世古书中,都是《魏》在《唐》前,安大简《魏》在最后,但其内容实际上是《唐》。

其中,第二、第三点,对于我们认识安大简《国风》的性质极为重要。

关于第二点,《秦》与《魏》的相对次序,安大简与《左传》季札观乐的次序相合。季札观乐(前544年)的记载若有可靠的史料来源,那么其次序当是目前所见最早、最原始的《国风》次序。安大简与其相一致,暗示《秦》在《魏》前可能是相对原始的《国风》次序。

至于第三点,则涉及“侯风”的问题。安大简所见“侯风”前所未见,其中包含的6篇诗属于《毛诗》的魏风。关于其具体所指,目前有如下六种意见:

1.王风说。整理者引黄德宽先生的观点,疑“侯风”即“王风”。郑玄《诗谱》:“申侯与犬戎攻宗周,杀幽王于戏。晋文侯、郑武公迎宜咎于申而立之,是为平王。以乱,故徙居东都王城。于是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其诗不能复雅,故贬之,谓之王国之变风。”朱熹《诗集传》:“然其王号也,故不曰周而曰王。”战国楚简抄本则直接称之为“侯”,盖有“贬之”之意,并指出:“《侯》所属《魏》风六篇,疑为抄手误置所致。”[1]115王风说的缺陷在于,文献中未有贬“王”为“侯”的实例,且《侯风》与《毛诗》的《王风》所收诗篇并无关联。

2.晋诗说。夏大兆认为,“侯”指晋,理由为:《侯风》六篇全部属于《毛诗·魏风》,内容高度一致,而魏为晋所灭;晋君的爵称为“侯”,简本“侯六”之“侯”为晋国自称,故无须再标出“晋”;简文“侯六”之下有“鱼寺=”,应读为“作吾之诗”,这正如《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凡说到鲁国皆称“我”,无称“鲁”者;《毛诗·唐风》在安大简本中是《魏风》,这应该才是真正的《魏风》诗[2]。夏大兆又从《左传》《国语》晋人、楚人引诗以及晋楚关系、三晋传诗等方面进一步加以论证[3]。此外,王化平认为,安大简“魏”“唐”是混淆的,考虑到魏为晋所灭,晋为诸侯,于魏而言,晋自可称“侯”,因此推知安大简内的“侯”,实相当于《毛诗·唐风》。由于魏、唐两风在音乐风格上实可视为“晋风”,安大简没有像《毛诗》那样将两风完全分开,从《毛诗》角度看便是 “误置”。《葛屦》被抄在“魏”内而不被统计,正是安大简本“魏”“唐”混淆的证明[4]。侯乃峰认为,安大简所谓的“侯”字很有可能原本当是写成“疾”字形(或是从“矢”作的可以与“晋”通假的某种字形),即“晋”[5]。笔者认为,晋诗说目前来说最为合理,详见下文的讨论。

3.唐风说。王宁认为,从诗篇的排序上来看,仍旧是《毛诗》的《魏风》在前而《唐风》在后,只是篇题换了前后位置。他怀疑安大简所谓“侯”字实是从勹从矢,像矢中人形,即箭矢射伤人的样子,而被误书作“侯”形,若果如此,则此字当释“ ”,或作“ ”。在传抄古文字中,《碧落碑》中“唐”字有 的写法,“侯”当是“ ”之误,也就是“唐”[6]。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晋诗说。王宁此说是在安大简尚未公布的情况下提出的,从安大简的字形看,“侯”系“ ”之误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其据《魏》《唐》的次序推测侯风即唐风,不失为一种可能。

4.魏风说。胡平生认为,安大简《魏》主要见于《毛诗》唐风,安大简《魏》名不副实,名存实无,而安大简《侯》下数篇皆《毛诗》魏风内容。战国时魏国国君称“侯”,最著名者是魏文侯与魏武侯,其在位正当战国早中期。传魏文侯曾受教于孔子弟子卜子夏,而众所周知,子夏与《诗经》关系密切。安大简《诗经》的祖本可能为魏人所抄写,因此其对本国国风的称呼就直接写作“侯”,即魏文侯(或武侯)[7]。此说的长处在于,安大简《侯》中的诗篇相当于《毛诗》的《魏》,且魏文侯时期正是《诗》的重要形成时期。缺陷在于,安大简本中已有“魏风”,很难说会另立名目;且考虑到文本传播的时间差,魏文侯与子夏距离安大简抄写年代过近,不免令人生疑。此外,胡宁认为“侯”与“维”相通,故与“魏”相通[8],但“侯”与“维”是义近的关系,在音韵上有距离,用字习惯上也存在障碍。王化平指出,从《诗经》各国风命名传统和安大简有《周南》《召南》《秦》等题名来说,“侯”是地名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不过,安大简的特殊性也不能不考虑,仍不能排除“侯”是爵位,与魏惠王称“王”形成对比,《侯》收录古魏国诗篇,《魏》则收录战国时魏国的诗篇[9]。

5.句風说。网友“子居”认为,安大简《诗经》的“侯”当读为“句”,《水经注·汾水》引杜预曰:“韩康子居平阳,魏桓子都安邑。”而安邑旧有“句”地,《原本玉篇残卷·阜部》收有“ ”字,释曰:“呼矩反,《苍颉篇》: 乡,在安邑也。”因此战国时取安邑的“ ”地为魏风别名,这大概与邶、鄘已亡而卫风仍别为邶、鄘、卫等三风,豳早亡而国风仍收有豳风类似,是一种崇古的倾向使然[10]。王宁已辨其误[6]。

6.桧风说。王化平曾根据传世文献中的《国风》次序,怀疑“侯”实即《毛诗·郐风》[11]。然此说并无直接的证据。

以上诸说,晋诗说有相对充分的依据,夏大兆已论之甚详,其他学者亦有补充,但具体观点有所差异。如夏大兆将“侯”读如字,认为指晋侯的爵称;侯乃峰先生认为,“侯”系“疾”之讹,通“晋”。“侯”确与“疾”形近,且“矢”“至”“晋”音近,楚简中便有“ ”读作“疾”的例证[12]。如若“侯”系“晋”,那么它只能是作为中性的国名存在;如若“侯”是爵称,且指涉晋诗,那么安大简本很可能出自晋地,是晋地的一个传本。“侯”字的释读关系到如何理解安大简本的来源。从用字习惯看,无论是青铜铭文还是楚简(如清华简《系年》),晋国的国名皆写作“晋”,其是否能讹作“侯”尚有疑义。

无论是唐还是魏,皆为晋所并,故唐风和魏风大体上都可以归入晋诗。这里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安大简本当存在晋诗内部尚未明确离析的情形,其中,《魏》相当于《毛诗》的《唐》,《魏》之首篇《葛屦》又属《毛诗·魏》,相对混乱;二是彼时《魏》《唐》二风已有较明确的区分。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就不能排除一种可能,即所谓《侯》实际上便是“唐”。根据《毛传》,唐风都是典型的晋诗。无论是《毛诗》《诗谱》,还是《左传》,都是《魏》在《唐》之前,可见这是较确定的相对次序。在安大简中,《侯》在《魏》之前。看似与传世古书不同,但实际上的相对次序是一致的 。安大简中的《侯》,实际上相当于《毛诗》的《魏》,安大简中的《魏》,实际上相当于《毛诗》的《唐》。从实际包含的诗篇看,安大简《侯》在《魏》前的排列,与传世古书《魏》在《唐》前的次序相合。

综合以上因素,一种合理的推测是《侯》即《唐》,安大简中关于《魏》《唐》的实际相对次序与传世古书并无二致,但安大简的抄写者误将“侯(唐)”“魏”的风名分别安到《魏》和《侯(唐)》之上。

整理者曾提出一种可能:《侯》所属这组诗的误置,引发《魏》与《唐》诗的连环误置[1]3。按理来说,像安大简《国风》这种较为成熟的抄本,误植题名的可能性较小。《左传》《毛诗》《诗谱》的《魏》《唐》相对次序保持一致,同时存在错误的可能性不大,可作为我们的参照。安大简《国风》虽然可能是晋地传本,但其文字看不出晋系等别国文字的特征,已然是成熟的楚地写本,其在楚地当已经过持续的流传。楚人已不清楚“侯”之得名,并且在抄写过程中混淆风名,其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安大简《魏》混杂有《毛诗》中《魏风》与《唐风》的诗篇,且《魏》明明包含10首诗,最后却总结为“魏九”,说明安大简《魏》诸风的确存在混乱的情形。王化平已经指出,《葛屦》虽归入“魏”,但有可能因与其他9篇并非一类,故并未计在“魏九”之内[9],可供参考。

(本文得到夏大兆、苏建洲等先生的指正,谨致谢忱)

[参 考 文 献]

[1] 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M].上海:中西书局,2019.

[2] 夏大兆.安大简《诗经》“侯六”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3] 夏大兆.安大简《诗经》“侯六”续考[J].北方论丛,2020(1).

[4] 安大简《诗经》读书班.安大简《诗经》讨论纪要(2019.10.1)[EB/OL].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网站,2019-10-07.

[5] “汗天山”跟帖.安大简《诗经》初读[EB/OL].简帛网简帛论坛,2019-10-02.

[6] 王宁.安大简《诗经》“侯”臆解[EB/OL].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9-04-06.

[7] 胡平生.安大简《诗经》“矦”为“魏风”说[EB/OL].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网站,2019-09-30.

[8] 胡宁.安大简《诗经》“侯六”及相关问题析论[EB/OL].上大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2019-10-01.

[9] 王化平.安大简《诗经》“侯六”“魏九”浅析[J].北方论丛,2020(1).

[10] 子居.安大简《诗经》“侯”风及清华简“厚父”试说[EB/OL].中国先秦史网站,2017-10-21.

[11] 安大简《诗经》读书班.安大简《诗经》讨论纪要(2019.9.29)[EB/OL].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网站,2019-10-04.

[12] 颜世铉.说“至”和“晋”的关系[J].饶宗颐国学院院刊,2019(6).

An Explanation on the Sequence of Airs of the States in Anhui  University Manuscript and “the Songs of Hou”

Chen Minzhen

Abstract:  The Airs of the States in Anhui university manuscript is not a complete version. Its chapter sequence is different from transmitted version, but its relative sequence deserves attention. In the Anhui university manuscript, Qin is in front of Wei, which combined with Tso Chuan. Also in the Anhui university manuscript, Hou is in front of Wei, what is equivalent to that Wei is in front of T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 contents that corresponding to the transmitted texts. One possible explanation is that Hou is Tang, the actual relative sequence about Wei and Tang in Anhui university manuscript is the same as that of ancient books what handed down. However, the copywriters of Anhui university manuscript mistakenly put the names of “Hou (Tang)” and “ Wei” on the Wei and Hou (Tang) respectively.

Key words: the Anhui university manuscript  The Book of Songs  sequence  the songs of Hou

猜你喜欢

次序国风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国风时尚关键词
首届晋祠国风文化节举行
比高矮
生日谜题
新疆风情
巧用《诗经》解难题
放假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