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的丰碑(散文诗)

2020-03-30王永生

地火 2020年1期
关键词:大卡车丰碑会战

王永生

站在这幅画前

我一直想写点什么

但迟迟没有落笔

怕我的笔

难以表现它的凝重与深厚

还有岁月积淀的大美

这是画吗?

是画  又不是

它更像浮雕  一幅长长的浮雕

似乎凝固 又似乎在静静地延展

向着无限延展

看到它

令人想起天安门广场上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那一组浮雕

中华民族近代史的历史画卷

看到它

令人想起林县南太行的大峡谷

红旗渠在崇山峻岭里盘旋……

灰白的天空  一望无际的荒原

北风呼啸  天气奇寒

大卡车上站立的人

似乎已凝固成雕塑

心里却燃烧着火

因为在远方  风雪中

高耸云天的钻塔在召唤

这一队人

负重的身形弯成弓

却又顽强地张开

不屈不挠向前  向前

一瞬间  我进入了夏天

茫茫的大芦苇荡

辽河上有汽笛在响

一队又一队的人出现

脚下是扎人的苇茬

身上是沉重的水泥

不能倒下

一定不能倒下

英雄奋战“双七井”[1]

豪情万丈高于天

……

我知道

这一队人马的先躯

是公元一九五二年春天

毛泽东签署命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英雄师

放下钢枪  换上工装

沿着河西走廊前行

将新的重担承担

而那个时候

共和国的全部家当

仅有钻机8部  油井52口

用吨计算的产量12万

我知道

在这支大队伍里面

会常常听到一个名词——会战

人们说起时

特别亲切也很上口

因为

他们有过太多太多的会战

大庆会战  江汉会战

胜利会战  辽河会战

塔克拉玛干……

数不清的会战

他们很自豪

它的时代烙印鲜明

但没人能否认

在当时  在那样的条件下

为共和国发展做出的贡献

你看過石油压裂时的管线吗?

四五百个压力时

那管线似乎在微震中拉长

张力充满了画面

拉运巨型设备的绳缆笔直

它们似乎就要断

然而它们绝对不会断

他们的肩膀是钢铁

他们都有着一张张

无比坚毅的脸

还有沉重吗?还有巨大吗?

没有

因为他们就是沉重

因为他们就是巨大

钢铁的颜色是灰与黑

岩石的颜色是灰与黑

他们的颜色也是灰与黑

他们就是钢铁

他们就是岩石

画不是用画笔画出

而是用画刀雕出

人世间有风荷的迷人 女人的柔美

但这似钢铁似岩石的人

更是一种大美

人的生命确实是脆弱的

因为那毕竟是肉体

但人的意志和信念

却可以锤炼而至坚毅

当井喷发生时

我们一定会想到一个熟悉的画面

铁人王进喜

当他奋力一跃泥浆池时

《大庆战歌》的旗红满了天

红满了中国的天

狂风暴雨  泥浆如注

天然气的吼声震天

这让我又想到了一个

一个他们经常挂在嘴上的词——抢险

在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中

他们有太多的抢险

请不要责备他们“不注意安全”

还是那句话

一切取决于时间条件

HSE的理念那是今天

一位老石油曾向我讲述一个故事

在新疆的戈壁滩

零下三十多度

井喷时卸方钻杆

那狂暴的天然气正向外喷射

竟然连防毒面具也没有

人上去一个  倒下一个

倒下一个   再上去一个

倒下的人顺着滑道被往下拉

像一根根冰棍

这是历史

历史有时就是需要拥抱危险

张子文下船前[2]

悄悄地

将女儿的照片塞进胸前

他们被称为“冰火七英雄”

他们视自己既简单又平凡

这一切

就是极普通的石油人

也时常经历一番

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

辽河女子钻井队一个年轻队员

抬着已被打中头部的师傅下钻台[3]

那一刻

她没有因为害怕而发出尖叫

只有眼泪如流水不断

……

当会战的炮声远去

当创业的岁月凝固成历史

当荒原变成美丽的城市

当舒适的高铁已成出行标配

当我们端起酒杯享受佳肴美宴时

我们还能否想起

那画面上的大卡车与“道道服”

还有那些燃烧的激情

生与死的抢险

钢铁与汗水

还有大碱滩上飘散的炊烟

不能啊不能

眼前这幅画  这浮雕般的画

就是让记忆不会丢失的历史长卷

前方的路还很远很远

所以  它会是丰碑

永远的丰碑

因为它蕴育着一种精神

会激励我们永远向前 向前!

猜你喜欢

大卡车丰碑会战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丰碑
太空“大卡车”——“天舟二号”
他们,是永远的丰碑
库尔斯克会战
大卡车去运货
大卡车
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