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永宁寺记》碑文语言文字体系中分析女真俗语的演唱语汇

2020-03-30李丹丹

艺术科技 2020年2期

摘 要:黑龙江原住民语言女真语以俗语表述为核心。女真俗语扎根于原住民生活的土壤中,是民间用语。它的表达方式是从生产、生活当中世代积累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传达简练,是体现女真先民思想感情的重要表现形式。

关键词:《永宁寺记》;碑文语言;女真俗语;演唱语言

歌唱是人们表达文化思想的延伸,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手段。黑龙江原住民的语言是以俗语为核心的语种,并且具有歌唱性。俗语通常是指口头用语,是一种十分具有声音表达力的语言,并受到原住民的喜爱,容易接受,流传广泛,歌唱色彩较强,代表一定的地域特色。我们通过从文字考证入手,从女真语汇百科挖掘起步,从女真文辞字典编辑整理,以科学、实用的检索方法进行考证,进一步了解俗语的社会属性、日常用语、语义特征等,达到对女真文化风俗、文学历史的传承。

1 女真俗语词汇的多样性

把表述古老而原始的语言所使用的文字组合起来,然后对碑文中的语汇属性进行归类。把握女真文字所表述的语感、语境、语义在人们思想传递中的含义,同时对永宁寺碑中女真文词汇多样性的特点进行分析考证。对原始语言所使用的文字组合与碑文中的断词、断字、断句的规律进行解析。寻求原住民文化的本源,比较如今黑龙江流域各个少数民族的语言表述现象,验证原住民文化历史证据,然后从历史语言文字、文献上考证,确认永宁寺碑文化历史,深入研究在不同角度所得出的碑文寓意的不同,通过探究得出最终答案,以此确认清代文字与古满族文字这两种体系实际上是同宗同源。这对永宁寺碑文的诠释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为进一步研究女真俗语演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多年研究,发现女真基础标准文字有812个,其有多种不同的属性。第一,常量词根字,词汇的第一个字作其他转位功能使用;第二,变量词根字,虽然作为词汇的第一个启示音文字,但有时也可转位作为其他功能的文字;第三,收束音字,与词根字构成词汇语义的表达,但是属于词汇语义的半终止,即不稳定的语言表意文字;第四,词缀字,对词语汇的最终语义确定的完全终止文字;第五,文言、官方词汇文字,一般并非原住民本源感念的词汇,属于外域词汇的“写音词汇”,其中也包括官方、文书环境的词汇表述文字;第六,数词字,数量词的书写法文字;第七,数名词字一般用在新生儿起名的文字,具有数字的含义,又与数词读音不同的文字;第八,地理名称、与姓氏人名专用文字。将女真文上述8种属性的文字巧妙地组合起来,研究永宁寺碑词语汇的文字化,进一步推断出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女真文字在书写上的变化和发展是与历史相适应的。

2 女真俗语的语言特点及音乐的歌唱性

女真俗语的特征就是在语言感、语言环境、语言寓意的递进式的相关语汇,有生活化和口语化的基本特点。这种语言能够较好地保留民间生活的原貌,展现历史场面,画面比较生动,话语也很传神。当一个较基本的动词语汇,词缀收束音的语感、语义在引申的词缀上给予不同变化的引申、顺和、转折、修饰后,便可以表述出更加细腻的情感形态。例如,女真文字的读音忽、的、刺释义为唱。同时还有“驾驭”之意。所以,黑龙江原住民的语言与歌唱的区别在于,歌唱更接近人们与生灵、与灵魂的沟通。“来”的语意,女真文“”,在发音上是有区别的,男子的发音为“的者鲁”(de zhe lu),女子的发音为“的者汝”(de zhe ru)。因此,俗语在语言的表述上有性别不同、发音也不同的特征。例如,要表扬一个人的勤奋,“勤奋”这一语汇的表述就分为男人语感和女人语感。“”(男人语感)汉译读音为“都山别(dushanbie)”;“”(女人语感)汉译读音为“都闪埋(dushanmai)”。

女真俗语民歌中的儿化音现象较为突出,如鸟儿、马儿等。“儿”字的大量运用能够满足女真民歌对句式与音节的要求,是一种衬托音节的成分。在俗语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存在时间和地域的差距,在地域中的读音也有相对的差异性。在俗语演唱中表现力极为丰富,很适合歌唱,并充满浓郁的地方风情,唱起来通俗易懂,听起来亲切悦耳,别有一番韵味。女真俗语的音乐歌唱性是非常好的,相比较而言,它不适合用于逻辑推理性较强的词语。

3 女真俗语演唱的艺术形式

在研究俗语演唱过程中,既即遵循历史文化的贯通性,又要结合当今的融合性。我们以“古满族语言文字为验证体系”来探索黑龙江原住民的永宁寺碑女真象形文字体系,把遗存的历史文化文献、文物信息与碑文文字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清代的文字的拼音体系和满文即女真文字的象形文字体系的对比研究,来确认满代文字与满族文字这两种体系实际上是同宗同源。这样对永宁寺碑文的诠释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为研究女真俗语的演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由马骥、朱晓琪两位老师以永宁寺记碑文语义创编的《伊玛嗨—风之谷》就是典型的女真俗语演唱的作品,“伊玛嗨”是“完整”的意思,是一种口头文化,即原住民说唱艺术的一种规范,其意义在于说唱者所陈述的故事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伊玛嗨—风之谷》被称为“真实的风之谷”,是一首叙事、诉说与演唱一体化的黑龙江原住民文化,是一种说唱艺术。它的题材是建立在原住民自身的文化风俗、文化信仰基础上的,是黑龙江原住民文化形式的一种,往往是由一个人演唱,如同古希腊的“游吟诗人”一样,是一种咏、唱、舞结合的文化表现形式。纯朴的原住民对这种口口相传的文化形式以完整的、真实的词汇谓之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

“风之谷”采用交响乐的协奏,借鉴了东方古老的游吟诗人文化表现形式,将原住民文化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引申,渲染了黑龙江原住民说唱艺术的感染力,所描述的地点是黑龙江中游太平沟所发生的故事。“斯柏山”位于嘉荫县东部,如今被称为观音山的北部,是太平沟峡谷北口的第一座高山。在航运的江道地理位置名称为“斯巴山”,并非行政地理名称,在本故事中称为“斯柏山”。

太平沟被人们誉为黑龙江上的“三峡”,因地势险峻,人烟稀少,常年无人攀登,冬天更是无人过问。但是,时常有女真走山人(野人女真)冬日狩猎攀登此山。此作品展现了此山的险峻寒冷以及鸟兽都不去的地方,歌唱了原野中女真人执着的登顶过程,为了祭拜冬季的天宫之神——北极星,黑龙江原住民不畏艰辛,不畏高寒与天宫之神同在的豪情,在冬夜的风雪中,人们见到圣雪女神、青雪女神、飞雪女神、凌雪女神、昭雪女神。这时,圣雪女神为英雄的原住民歌唱起来。那飘荡在万里寒空中的歌声在斯柏山谷回荡,发出那优美的歌声的峡谷被人们称为“风之谷”。这是一部由具有传奇色彩、神话、完整、真实、口口相传于游吟诗人中的故事创作的。

女真俗语民族歌曲《努尔干,我美丽的福地》是一首采用女真文俗语演唱整理的歌曲。努尔干是松花江下游至黑龙江出海口一带的古代地理名称的称谓。词汇词义是“美丽如画的地方”,歌曲表现了人们乐观、快乐、自信的生活。

俗语逻辑性较强的词汇,在语义引申的词缀上给予不同变化的引申,顺和、转折、修饰后可以表达更加细腻的情感形态。例如,一个动态词或形容词在表述不同对象时所产生的不同时态、层次、性别等,相应地产生了系列不同的词语汇。本歌曲在对快乐的表述中采用了相关的系列术语,使形象逼真、语义通达、生动活泼。奴儿干“奴若哥”(歌唱用语)、“奴尔哥”(口语)、“奴儿干”(文言用语)3种不同的读音是女真俗语的一个特征。它是松花江下游至黑龙江出海口的地理名称,释义为“美丽如画的地方”。[2]

女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受到过多次融合与冲击,现存的有关女真语言文字和歌曲的相关书籍都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對女真俗语民歌的运用及研究有助于挖掘和传播女真俗语歌唱的艺术形式,同时也能考究永宁寺记碑文这块活化石,在“女真语言文字体系”的文化传承中加以有效的整理和保护。

4 结语

通过对女真语中所表现的各方面内容,如歌曲中的词语、文字进行研究拓展,能更好地呈现女真人的文化生活方式以及风格与文化的变迁,使女真文化历史遗存得以彰显和传承。同时,将“口口相传”的优秀民歌与“民族文字词语的遗存”相结合,也能够更好地确保女真文化遗产的完整再现,为我国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对黑龙江文化历史的发展脉络的认知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礼仪,石光伟.满族民歌选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21-23.

[2] 金光平,金启孮.女真语言文字研究[M].文物出版社,1980:53-54.

作者简介:李丹丹(1982—),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研究生,音乐教育系声乐教师。

通讯作者:李莉,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