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方向移动训练法在网球训练中的应用*

2020-03-30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斜线训练方法身体素质

葛 聪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0061)

大部分的体育运动项目都有着移动要素方向,移动是单一的移动技术综合题,学生必须身体灵活且灵敏,肢体协调,有一定的速度和力量。多方向移动训练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机动灵敏度和运动速度,是网球教学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该技术,能让学生在网球比赛中拥有高水平的位移能力。

1 研究目的

这些年,中国教育中体育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各高校相继举办网球比赛,逐渐训练队伍,而怎样让学生选手发挥潜力,值得思考探讨。到当前为止,多方向移动训练法在高校网球训练中的应用相关研究很少,且大多是理论方面的文章。文章对高校网球训练队学生展开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应用研究,和传统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就是为了评估哪种训练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效和科学,希望给高校网球训练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某高校网球训练队18名男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反拍击球双手持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名。实验组学生年龄21~22岁,平均(21.3±4.5)岁;球龄1~2年,平均(1.7±2.6)年。对照组学生年龄20~22岁之间,平均(20.8±6.4)岁;球龄1~3年,平均(1.8±3.4)年。纳入标准为:男生;球龄>1年;身体素质过关;反拍击球皆为双手持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研究过程中通过网络、图书馆文献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给研究提供相关文献支持。

2.2.2 专家访谈法 就研究内容和多方向训练法实验内容安排,以面对面咨询或电话咨询的方式,和专家进行交流,采纳相关建议。

2.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20.0软件来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用()表示,t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4 实验法 根据参考文献和专家建议,进行实验设计:实验组采取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训练方法。每周周三、周五上午9:30-11:00训练,一共训练6周,12节课。对比实验前后两组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变化情况,详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信息对比表(n=18)

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实验前后测试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其中,身体素质测试包括预定位置灵敏性测试、扇形跑测试、底线折返跑测试。基本技术测试包括正手直线、正手斜线、反手直线、反手斜线。

两组准备部分皆安排热身慢跑、头部运动、臂绕环运动、体转运动、膝绕环运动等。

两组基本部分:对照组为行进间后踢腿、侧滑步、交叉步、高抬腿、收腹跳、原地纵跳和深蹲、正反手击球练习、接发球练习等。实验组为直线高抬腿、单腿左右小跳、变换跑、绳梯分腿垫步和双侧交叉步、T字形跑、M字形跑、Z字形跑、随机方向接球练习、正反手击球练习、接发球练习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训练前后两组身体素质情况测试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实验前后,预定位置灵敏性测试、扇形跑测试、底线折返跑测试这三项身体素质情况皆有所提升,测试所用时间显著缩短。其中,预定位置灵敏性测试9名学生,实验前平均花费时间26.39s,实验后减少到25.14s;实验前扇形跑测试平均花费时间16.62s,实验后减少到15.24s;实验前底线折返跑测试平均花费12.01s,实验后减少为11.34s,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说明,应用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的实验组学生,其瞬间启动能力、腿部爆发能力都得到了强化,快速移动对身体的控制和体位变向也得到提升,训练效果明显。

表2 实验组训练前后身体素质情况测试对比表(±s)

表2 实验组训练前后身体素质情况测试对比表(±s)

组别 人数 预定位置灵敏性测试(s)实验前 实验后扇形跑测试(s)实验前 实验后底线折返跑测试(s)实验前 实验后实验组 9 26.39±0.65 25.14±0.32 16.62±0.27 15.24±0.16 12.01±0.27 11.34±0.15 t 5.24 5.15 5.07 p <0.01 <0.01 <0.01

从表3可以看出,对照组实验前后,预定位置灵敏性测试、扇形跑测试、底线折返跑测试这三项身体素质情况也有所提升,测试所用时间缩短。其中,预定位置灵敏性测试9名学生,在实验前平均花费时间26.43s,实验后减少到26.04s;实验前扇形跑测试平均花费时间16.75s,实验后减少到16.42s;实验前底线折返跑测试平均花费12.38s,实验后减少到12.14s。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传统训练方法也有一定提升身体素质的效果。

表3 对照组训练前后身体素质情况测试对比表(±s)

表3 对照组训练前后身体素质情况测试对比表(±s)

组别 人数 预定位置灵敏性测试(s)实验前 实验后扇形跑测试(s)实验前 实验后底线折返跑测试(s)实验前 实验后对照组 9 26.43±0.75 26.04±0.83 16.75±0.28 16.42±0.27 12.38±0.56 12.14±0.32 t 3.17 2.04 3.32 p <0.05 <0.05 <0.05

表4 两组训练后身体素质情况测试对比表(±s)

表4 两组训练后身体素质情况测试对比表(±s)

组别 人数 预定位置灵敏性测试(s) 扇形跑测试(s) 底线折返跑测试(s)实验组 9 25.14±0.32 15.24±0.16 11.34±0.15对照组 9 26.04±0.83 16.42±0.27 12.14±0.32 t 6.32 6.28 6.52 p <0.01 <0.01 <0.01

从表4可以看出,两组经过6周的训练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身体素质情况测试方面,预定位置灵敏性测试、扇形跑测试、底线折返跑测试差异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比于传统训练方法,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的效果更显著。从实验后的数据对比来看,多方向移动训练法能帮助提升学生的网球运动移动能力,让学生能十分快速的反应、击球、回味,且身体在多方向快速移动中也能够控制稳定。这些对于网球比赛都是十分重要的素质。

3.2 训练前后两组基本技术测试对比

从表5可以看出,实验组实验前、后两米基本技术测试数据对比的正手直线、正手斜线、反手直线及反手斜线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正手直线和反手直线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手斜线和反手斜线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移动两米正反手击打直线较为容易,而正反手击打斜线较困难,但经过多方向移动训练后,学生的步伐调整和移动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能够更从容的到达球所在位置后击球,正手直线和反手直线的进步尤为明显。

表5 实验组训练前后两米基本技术测试对比表(±s)

表5 实验组训练前后两米基本技术测试对比表(±s)

测试指标 实验前 实验后p正手直线8.01±2.57 11.42±1.56 <0.01正手斜线10.53±2.84 12.46±1.27 <0.05反手直线 7.03±2.45 10.32±1.38 <0.01反手斜线10.69±3.37 12.54±0.85 <0.05

由表6可知,对照组采取传统训练方法后,只有正手直线和反手直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手斜线和反手斜线相比于实验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传统训练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能使学生的正手直线、反手直线得到强化,但正手斜线和反手斜线的训练效果一般。

表6 对照组训练前、后两米基本技术测试对比表(±s)

表6 对照组训练前、后两米基本技术测试对比表(±s)

测试指标 实验前 实验后p正手直线8.62±2.36 10.22±0.74 <0.05正手斜线10.67±2.14 11.02±1.34 >0.05反手直线 6.03±2.56 7.45±1.84 <0.05反手斜线8.93±2.47 9.65±2.32 >0.05

由表7可知,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米基本技术测试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反手直线和反手斜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手直线和正手斜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实验组移动两米基本技术测试成绩相比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可见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的效果要优于传统训练方法,能更好的弥补学生反手击球方面的短板。

表7 两组训练后两米基本技术测试对比表(±s)

表7 两组训练后两米基本技术测试对比表(±s)

测试指标 实验前 实验后p正手直线11.42±1.56 10.22±0.74 <0.05正手斜线 12.46±1.27 11.02±1.34 <0.05反手直线 10.32±1.38 7.45±1.84 <0.01反手斜线12.54±0.85 9.65±2.32 <0.01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所提升,可以看出传统训练方法和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都能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更加灵敏,且提升移动能力。但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的效果要优于传统训练方法,且实验组学生的预定位置灵敏性测试、扇形跑测试及底线折返跑测试成绩都要优于对照组学生。

两组学生的基本技术都得到了提升,可看出两种训练方法都能提高学生基本技术,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反手击球,增强击球准确性。但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的效果要优于传统训练法,且实验组学生的正手直线、正手斜线、反手直线及反手斜线成绩均优于对照组。

4.2 建议

相比于传统训练方法,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应多采用多方向移动训练法来训练学生,合理安排训练时间,逐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基本技术。

教练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的重要性,可通过多媒体动态软件等方式来给学生演示基本步伐,再亲身示范如何流畅运用网球击打技巧。通过两种演示示范的结合,让学生能充分掌握吃透知识,并在确实了解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对自身水平提升重要性的基础上,参与到训练中去,提升训练积极性。

相比于传统训练方法,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中的绳梯分腿垫脚、T字形跑、M字形跑等都有一定的难度,但成效也是显著的。为了保持学生的训练热情,教练应当多鼓励学生去尝试突破困难,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循序渐进的提升难度,让学生慢慢适应,并能获得更好的训练学习体验。

当下的高校网球训练课程安排,和步伐相关的往往枯燥无趣,难免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将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融入到日常训练教学安排中,应避免单一重复式的训练,尽可能保持学生的训练兴趣。教练可结合学生的爱好和需求来变化训练方案,保证灵活多样性,以期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猜你喜欢

斜线训练方法身体素质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疯狂的游戏
趣味数独
更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