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涵正交河道船舶行驶安全分析

2020-03-30金海银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0年1期
关键词:流态航道流速

徐 军,金海银,李 雷

(1.无锡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阴分院,江苏 江阴 214400; 2.江阴市澄江水利农机管理服务站,江苏 江阴 214400; 3.江阴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处,江苏 江阴 214431)

1 概 述

某地涵工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共5孔,每孔3 m×3 m。该地涵现已运行近50年,其结构老化,已多次进行加固改建,现已不能满足现状运行要求。拆建地涵结构有上洞首、十二节洞身,连接原有的下洞首。地涵连接小闫河,最大过涵流量为68 m3/s;徐洪河与地涵正交,拆建后地涵剖面图见图1。当小闫河过涵流量不满足调水要求时,从徐洪河引进部分流量区域调水需求。徐洪河航道现状等级为5级航道,规划航道为3级,船舶吨级1 000 t,代表船型尺度见表1[1]。当地涵从徐洪河引进部分流量时,地涵范围内的正交河道产生横向流速。横向流速危及过船安全,有必要对地涵段正交河道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横向流速大小。

图1 拆建地涵剖面图

表1 通航代表船型

2 相关规范规定

根据《内河通航标准》(GB 50139-2014)、《运河通航标准》(JTS180-2-2011)的有关规定,内河航道中的流速、流态和比降等水流条件应满足设计船舶或航队安全航行要求[1];运河航道中纵向流速不超过1.0 m/s;运河中的取、泄水口和其他汇流口的水域,航道横向流速不应超过0.3 m/s,回流流速不应超过0.4 m/s[2]。

3 数学模型

第二节洞身在徐洪河设置引水口,两侧共两节扶壁式挡土墙;徐洪河河道河底宽45 m,河底高程15.3 m(废黄河高程,下同),河道边坡1∶3。根据地涵工程建筑物及河道布置情况,按照1∶1(单位:m)比例,建立水流三维数学模型,其中河道长度大于5倍水面宽,满足规范要求。见图2、图3。

图2 第二节洞身

图3 三维模型

4 计算设置

4.1 控制方程

该地涵工程水流流动区域三维数值模拟采用三维雷诺时均N-S方程来描述其不可压缩湍流流动,方程式如下:

连续性方程:

雷诺时均N-S方程:

式中:ρ流体密度;t为时间;ui(i=x,y,z)为速度沿i方向的分量;p为压力;v为流体的运动黏性系数。

4.2 可实现k-e模型方程

计算湍流模型选择realizable k-e方程,对于旋转流动、强逆压梯度的边界层流动、流动分离、强流线弯曲、漩涡和旋转、二次流有很好的表现。

4.3 边界条件设置

进口设置为速度进口;出口设置为自由出流,水流与空气接触面为刚盖假定,其余壁面均设为无滑移壁面条件,设定参考大气压力为1atm。所有边壁均设为无滑移壁面;迭代残差值为5×10-4。

5 结果分析

计算工况考虑极限工况,即上洞首闸门关闭,从第二节洞身进水口引水满足区域调水需求。徐洪河规划3级航道,最高通航水位22.50 m,最低通航水位18.50 m,在最低、最高通航水位之间满足调水流量。地涵流量计算依据《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L 482-2011)附录C有关公式[3],地涵最大计算流量为99 m3/s,实际最大流量为68 m3/s。第二节洞身进水口引水流量按实际通过流量,即极限工况流量分别为46.8和68 m3/s。

5.1 计算工况一

当上洞首闸门关闭,第二节洞身进水口引水,水位20.87 m,流量46.8 m3/s,即为计算工况一。计算工况一结果云图见图4。

第二节洞身引水口两侧挡墙外出现范围较小的回流区,引水口内出现较大的高强度回流,回流流速在0.4 m/s以内,较大的高强度回流会影响引水口进水流量。主河道流态较为平顺,河道内无回流等不良流态,引水口两侧5倍水面宽长度内主流流速范围在0.4~0.6 m/s,不超过三级航道过船纵向流速上限2.0 m/s。横向流速分布,引水口内分布范围在0.2~0.8 m/s;主河道分布范围在0~0.2 m/s,小于三级航道横向流速上限0.3 m/s。

5.2 计算工况二

当上洞首闸门关闭,第二节洞身进水口引水,水位20.92 m,流量68 m3/s,即为计算工况二。计算工况二结果云图见图5。

图5 计算工况二结果云图

引水口两侧挡墙外出现范围较小的回流区,引水口内出现较大的高强度回流,回流流速在0.6 m/s以内。主河道流态较为平顺,河道内无回流等不良流态,引水口两侧5倍水面宽长度内主流流速范围在0.4~0.6 m/s,不超过三级航道过船纵向流速上限2.0 m/s。横向流速分布,引水口内分布范围在0.2~1.2 m/s;主河道分布范围在0~0.2 m/s,小于三级航道横向流速上限0.3 m/s。

综上所述,主河道流态较为平顺,河道内无回流等不良流态,主流流速大小不超过三级航道过船纵向流速上限2.0 m/s,横向流速小于三级航道横向流速上限0.3 m/s,不影响三级航道船舶行驶安全。

6 结 语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主河道岸边设置引水口后三级航道流态、流速分布,结论如下:

1) 主河道流态较为平顺,河道内无回流等不良流态,主流流速大小不超过三级航道过船纵向流速上限2.0 m/s。

2) 主河道横向流速分布小于三级航道横向流速上限0.3 m/s。

3) 主河道岸边设置引水口后不影响三级航道船舶行驶安全。

猜你喜欢

流态航道流速
复合掺合料在高流态特种混凝土中的应用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巩固
实验室小浮选机流态优化对浮选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厦门港航道通过能力建模及应用
爱虚张声势的水
顺河跨海大桥工程对河道影响数值分析
新航道
英语高能高分 就上新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