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在编护士工作压力源的对策分析

2020-03-30梁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效能常规护士

梁波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室,重庆)

0 引言

随着医疗卫生环境的不断更新发展,在工作要求方面,对护士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使得护士的工作压力、精神压力随之增加,有研究表明,护士职业已经成为较高职业压力的岗位之一,换个角度来说,护士岗位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已经成为的一种职业性的风险,对从事护士行业的工作人员有着一定程度的威胁。压力源是指在工作、生活中自身能够感觉到的正性或者是负性的压力反应的刺激,在医疗行业中,护理工作方面的职业压力是护士们最主要的压力源之一,能够准确,完整的了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找到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对策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提升其主动性[1]。在医院的在编护士与非在编护士中,压力源的有着不同的差别,本次研究中针对于本院在编护士与非在编护士工作压力源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减轻工作压力的对策,详见下文。

1 样本与方法

1.1 研究样本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本院80名在编护士为对照组,另选取70名非在编护士为研究组,所入组的护士在本院均入职一年以上。将70名非在编护士按照建档时间分为常规干预组,减压干预组两组,每组35名护士,两组均为女性,常规干预组年龄20常规干预组,减压干预组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2.13±0.72)岁;年资1~3年,平均年资(2.02±0.33)年;减压干预组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99±0.76)岁;年资 1~3年,平均年资(1.98±0.31)年。两组非在编护士基线资料(年资、年龄)均衡可比(P>0.05)。

1.2 调查方法

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入选研究样本实施问卷调查,本次研究中通过在编护士及非在编护士分发问卷调查表,填写完成以后收集、处理统计数据[2]。

1.3 干预方法

1.3.1 常规干预组

常规干预组予以常规干预,包括对护士进行定期心理交流,安抚护士情绪,提高非在编护士薪资待遇,提高非在编护士年薪涨动幅度。

1.3.2 减压干预组

减压干预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予以减压教育干预,具体如下:(1)组间减压干预小组,每组包括2~4名非在编护士,定期组织集体培训,组织在编护士与非在编护士共同学习、进步;请专业心理辅导师针对护士心理健康予以指导,了解非在编护士、在编护士工作压力,弱化非在编护士与在编护士区别;(2)交派小组任务,由组内成员共同完成,提高非在编护士集体协作能力,降低其自卑感、孤独感。

1.4 评判标准

(1)一般情况调查量表所涉及的调查事项主要有日常工作当中的压力来源以及压力形式;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共35小项,护理工作压力源分为工作专业问题、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与资源问题、患者护理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等五大项,单项1-4分,分数与患者压力程度成正比;(2)通过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程度,HAMA总分0~56分,得分越高,焦虑状况越严重。其中0~7分表示无症状,8~10分表示可疑症状,11~21分表示肯定存在焦虑情况;(3)采用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评价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感,SUPPH总分28~1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

1.5 统计学意义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完成本次调研数据处理,计量资料(±s)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n,%)通过χ2完成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基本情况对比

本次调研选取本院80在编护士为对照组,70例非在编护士为研究组,两组护士基本资料如下,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2 两组护士工作压力源对比

表1 两组护士基本情况对比(±s,n,%)

表1 两组护士基本情况对比(±s,n,%)

基本资料 对照组(n=80)研究组(n=70) T/χ2 P平均年龄(年) 29.68±2.31 24.26±1.35 18.95 0.00职称护士 11(13.75) 59(84.29) 46.24 <0.05护师 60(75.00) 10(14.29) 41.04 <0.05主管 9(11.25) 1(1.43) 5.4175 <0.05文化程度中职 3(3.75) 61(87.14) 103.78 <0.05高职 60(75.00) 8(11.43) 39.12 <0.05本科 17(21.25) 1(1.43) 35.87 <0.05平均工作时间(年) 11.35±2.31 3.26±0.56 31.21 0.00

2.2 两组护士工作压力源对比

两组护士在工作压力源对比方面,对照组护士在工作专业问题、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与资源问题、患者护理问题、人际关系处理等五项对比指标数据结果方面,与对照组护士对比指标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非在编护士焦虑程度、自我效能感比较

干预前,减压干预组HAMA评分、SUPPH评分与常规干预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减压干预组HAMA评分低于常规干预组,SUPPH评分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非在编护士焦虑程度、自我效能感比较(±s,分)

表3 两组非在编护士焦虑程度、自我效能感比较(±s,分)

注:与常规干预组比较,*P<0.05;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n HAMA评分 SUPPH评分减压干预组 干预前 35 14.26±2.39 94.88±8.53干预后 35 8.57±0.84#* 125.13±14.74#*常规干预组 干预前 35 13.95±2.88 96.29±8.47干预后 35 11.84±1.25# 118.04±11.97#

3 讨论

在本次问卷调查研究,在编护士与非在编护士在工作压力源方面的个体压力情况方面,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说明工作压力源与护士工作的性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与护士的体制制度方面的关系较小。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大部分医院在规模、制度等方面在持续改进,以患者住院为例,部分患者病情重、病程长,对护士的工作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护士受限于编制的限制,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也加大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故医院为满足护士岗位的需求,开放了招收非在编护士的措施,使得非在编护士在护理总体比例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在编护士的工作压力,但是新的问题有随之而来,主要表现在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的专业性以及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基于现实化角度考虑,在编护士由于工作时间均较长,且大多出生于高职与本科院校,在护理工作专业性方面以及对护理措施的实施以及变通方面均有着一定的优势,非在编护士受限于工作时间、工作专业性等方面的限制,在护理措施的开展以及实施方面难免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也是非在编护士工作压力源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医疗护理服务的改革,人们需要的不单单只是帮助拔针、拿药的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渐渐的提高。医院应当重视护士的职业重要性,以及护士的职业受尊重程度。在很多患者的观念中,护士岗位知识水平较低,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过度责备、过度安排工作、护士工作不受理解等现象,导致护士岗位压力较大。可以通过加强护士岗位的工作条件,改善患者对护士岗位的认知,帮助护士们解决实际问题,重视护士的工作价值,让在编、非在编护士感受到来源于工作上的关心与爱护,同时给予非在编护士更多工作晋升为在编护士的机会,增加学习研讨交流的次数,改善整体职业状态。随着护士职业压力的增加,在缓解压力方面,可以通过创造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化解在编护士与非在编护士因护理专业性以及工作时间方面存在的分歧,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为基础,共同完善职业技能,满足护理工作的需求[3-4]。董婷婷等[5]研究显示,予以非在编护士心理干预,可减轻其工作压力,提高其自我效能。王洁等[6]研究显示,予以非在编护士减压干预,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减压干预组HAMA评分低于常规干预组,SUPPH评分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减压教育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非在编护士焦虑程度,提高其自我效能,与其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在编护士与非在编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工作压力的原因,并探究其工作压力源,通过减压教育及相应实施有效的措施缓解工作压力,完善护理服务,以增强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乐观积极性。

猜你喜欢

效能常规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常规之外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
别受限于常规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