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研究初探

2020-03-27颜冬梅孙新旺

艺术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植物景观知识图谱

颜冬梅?孙新旺

摘 要:为了把握1988—2019年城市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文献来源,基于CiteSpace软件,对城市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对城市森林公园的研究自1988年开始,1989年至2003年研究进展较为缓慢,从2004年起,有关城市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研究兴起后,研究视角和方法开始多元化,呈现学科交叉化与内容广泛化的趋势;研究内容主要为植物景观与城市森林公园的互动机制、基于植物区系和树种资源的城市森林规划。总之,城市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内容体系的研究趋向多元化与综合化、方法手段趋向动态化分析研究、设计重心倾向于生态性可持续发展设计。

关键词:城市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知识图谱;CiteSpace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森林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森林公园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北京副中心的城市森林公园体系建设、雄安新区的“千年秀林”工程等。加强对城市公园植物景观方面的认识显得尤为必要。因为城市森林公园概念的出现时间不长,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所以将功能定位与其相似的其他类型的绿地,如郊野公园、城市近郊森林公园,也纳入研究范畴。城市森林公园作为城市“绿肺”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植物景观成为了城市森林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有必要对近30年来城市森林公园与植物景观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一次详细的梳理。为此,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并结合常规统计方法,从热点词的视角对城市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研究文献进行深度挖掘,以期掌握此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CiteSpace软件作为信息可视化工具。近年来以CiteSpace为工具,并在WOS、CNKI等数据库的支持下对某一学科或领域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逐渐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1]本次研究主要使用CiteSpaceⅤ自带的合作网络分析和共现分析功能,梳理城市森林公园与植物景观的研究脉络和主要研究力量分布,以及通过对城市森林公园研究领域文献数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探究城市森林公园与植物景观在某一时间区间内的研究领域及热点。

1.2 数据来源

城市森林公园这一概念比较新颖,国外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范围为国内城市森林公园。研究基于CNKI检索数据,以“城市近郊”“森林公园”“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森林”“植物”“植物景观”作为关键词相互组合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1988—2019年,文献来源为网络首发、增强出版、数据论文和中英文扩展,对国内研究城市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累计得到248篇文献。在得到粗略的检索结果之后,通过剔除不相关文献、合并同义词等手段,最终筛选出有效文献数据90条。对所得文献进行初步的年度分析,构建出城市森林公园与植物景观相关研究进展的认知框架。

2004年之前,有关城市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方面的研究处于低谷期,说明有关城市森林公园与植物景观的关联性学者认知不足;2004—2008年文献数量平稳上升,城市森林公园与植物景观的研究热度逐渐显现;2008年之后,大量文献涌现,重视度与日俱增,城市森林公園植物景观研究成为热点。

2 研究领域与热点分析

因为城市森林公园是本文研究的主题,而森林公园作为城市森林公园研究的基础,大多数文献都会将其作为主要的关键词之一,所以在城市森林公园研究中“森林公园”属于宽泛的主题词;从城市森林公园本身的定义来看,它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而城郊森林公园则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两者除了地域上的不同,其他方面均类似;从功能作用来看,郊野公园与城市森林公园均采用近自然的手法营造环境,并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两者在功能上存在交叉重叠的地方,因此,“城郊森林公园”及“郊野公园”也是多数文献的关键词,本文不对森林公园、城郊森林公园及郊野公园展开评述。

2.1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早期的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研究以规划案例介绍为主,在2010年之后,对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研究涵盖了空间和植被两大方面。对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理论研究主要有“反规划”理论、“整体发展,功能复合,有效控制”的理念、生态经济理念、近自然理念等;对景观规划技术方法的研究主要有空间句法、GIS和RS分析、ROS模型、AHP法、结合AHP法的GIS分析等。这些规划理论与方法对我国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2 城市森林公园植物配置研究

植物配置是城市森林公园研究领域出现最晚的聚类热点词,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之前的研究多以具体的城市森林公园为案例,初步探讨城市森林公园植物造景的模式;为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学者从开展森林旅游的角度出发,通过绿化、美化、香化和林相的适度调整,以形成具有最佳效果的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对植物造景模式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将其应用到实际建设中,通过总结城市森林公园相关的植物造景模式、经验及方法,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城市森林公园植物的配置手法、原则及应用。

植物群落是植物配置构成的基本单元。通过对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多样性水平以及物种关联度、林层动态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得出通过人工适当引入乡土物种,能够较快地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近自然理念的引入,更加强调模拟地带性植物群落配置,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园中的植物群落正是近自然化设计的典范,其植物群落结构、植物多样性及植物生境类型值得我们探讨学习。

2.3 城市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其他方面的研究

之前的研究主要基于各城市森林公园的植物区系特征,提出植物和名木古树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建议;现阶段,学者以具体的城市森林公园为例,探讨城市森林公园林相改造中如何体现生态优先、文化彰显等原则,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对城市森林公园植物树种资源最初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调查具体的城市森林公园的树种资源状况、植物与植被景观方面的建设、野生维管植物资源[2],从植物方面对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提出树种调整原则及措施[3]、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还有规划的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基于其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原则、规划目标和总体规划布局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城市森林公园向更高水平发展,对栖息地和微生境尺度进行实地调查,提高了对城市森林公园自然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和分布格局的认识,进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植物树种资源。

3 结语

与2004年之前相比,我国城市森林公园的相关研究在研究队伍、论文产出的数量与质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高。从研究现状来看,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努力寻找解决措施,进而更好地推进城市森林公园的发展。

第一,注重多领域融合在规划设计策略与实施路径中的作用。城市森林公园的规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加强其与其他城市规划类型的融合研究,比如参与到“城市设计”或“城市双修”之中,拓展城市森林公园规划的领域。

第二,注重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城市森林公园中的应用研究。除了重视以遥感为代表的3S技术外,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还为我们提供了認识和分析城市森林公园的新思维和新方法。随着这些新技术的日益完善,其在城市森林公园的规划调研、空间分析、发展预测、评价评估和可视化表达等方面都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2] 王芳,庄平弟,廖文波,孙红斌.深圳三洲田森林公园的植物资源调查[J].广东林业科技,2011(01):74-78.

[3] 韩梅,刘芳齐,李双龙,吴代坤,戴应金.凤凰山森林公园树种资源调查及结构调整初探[J].湖北林业科技,2011(04):50-54+62.

作者简介:颜冬梅(1995—),女,江苏扬州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通讯作者:孙新旺,男,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植物景观知识图谱
公园植物结构的季节配置研究
江苏宜兴根大生态酒店生态景观设计
绿城“秀丽春江”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分析
浅析当代道路绿化景观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