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点共情 少点语言暴力

2020-03-27杨兴洁

大众健康 2020年3期
关键词:共情内化闪光点

杨兴洁

心理学家说,人格健全的人,童年都是被爱浇灌长大的,而童年的不幸,其实很多是由父母的言语暴力导致的。

什么是语言暴力呢?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和心理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样的语言暴力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其实,只要是会对别人造成心理上侵犯和损害的语言,都属于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的范围很广,有一些仿佛是玩笑话,常常被人忽略。

有的家长或者邻居常常会跟1岁~2岁的小朋友开玩笑说:“你妈妈不要你了,快跟我回家吧。”这时候小孩子很可能会吓得哇哇大哭,大人们却不以为然,觉得这种逗乐方式很正常。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有的爷爷奶奶吓唬孩子:“别哭了啊,再哭就把你卖给那个收废品的。”这时候孩子可能会被吓住不哭了,但从此在心里埋下了深深的恐惧,“我哭是不对的,我再哭就会被卖掉,我不能哭……”

再比如,有的父母可能会在无意之间对做错了一道简单数学题的孩子这样说,“你真笨,猪脑子一样”;也有的父母可能说得更狠一点,“连这么简单的一道题都不会做,你脑子被驴踢了”;更有甚者,有的父母竟对孩子说,“你这样做真是太不要脸了,你还有脸活着吗?我都替你害臊”。

诸如此类的语言还有很多,“你看看你,就不能像隔壁老王家的闺女那样吗?啥都不会……”“我怎么养了你这么没出息的孩子”“你看看你,也不给你妈争口气,这次考试又没考过那个班长,同样是爹妈养的孩子,这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呀?”

这些言语都是语言暴力。

一般来讲,常常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会有情感表达障碍,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将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压抑自己的情绪。同时,语言暴力会让孩子内化父母对自己的贬低,形成低自尊的人格,容易自我贬低和自我怀疑,长大之后为人处事的态度都倾向于消极,甚至形成心理障碍和精神方面的疾病。

再者,长期在语言暴力环境中长大的的孩子,会在潜意识中习得这种表达习惯,成为语言暴力的继承者,继续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成为不良代际传承的一个代码传递下去。

要拒绝语言暴力,家长就该这样做——

1.平复自己的情绪,共情孩子的情绪。

当家长生气时,开始对孩子发火时,学会摁几分钟“暂停键”,暂时跟孩子隔离一下,给双方一個空间去平复各自的情绪。待到情绪平复后,家长要蹲下来,放低身段,试着去抱抱孩子,拍拍他的后背,告诉他:“对不起,孩子,爸爸刚才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下一次,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2.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任何情绪都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传递给孩子的是负能量,孩子也会有一些不良情绪。但很多孩子不会把这些情绪表达出来,会以“不说话”来对抗父母。这时候,家长要用“疏-泄”的方式引导孩子表达情绪,而不是“压制”“堵住”孩子表达情绪。

3.多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肯定孩子。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孩子,肯定他的付出和坚持。从小在父母的鼓励和肯定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内化这些鼓励和肯定,以后会不停的自我激励,完成自己心中的梦想。

猜你喜欢

共情内化闪光点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