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听力筛查,不是终点

2020-03-27栾兆琳

大众健康 2020年3期
关键词:耳聋筛查新生儿

栾兆琳

家有宝贝的爸妈肯定对新生儿听力筛查都不陌生。宝宝呱呱坠地之后,面临的人生第一项考试就是新生儿听力筛查,而且测试当时就能知道成绩。

新生儿听力筛查(U n i v e r s a 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是通过成熟的技术,比如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

目前,随着政策的制定和教育的普及,大部分父母对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接受程度较高,所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覆盖率还是很理想的。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黄丽辉教授。

筛查未通过,不能说明听力就有问题

目前我国使用的听力筛查仪器,主要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的结果都以“通过”或“未通过”表示。

黄丽辉教授说,在临床上见过太多初筛未通过的父母出现激烈的情绪反应。黄教授说,这种悲痛与被诊断为晚期癌症有相似之处。一旦被宣布为癌症,可经历“吃惊、否认、悲伤、叹息、失望、接受”等过程。当听力障碍被确诊后,其双亲的表现并非完全与上述过程相同,而是表现为:或认为诊断不正确,或发怒,或有犯罪感,或悲伤,或易受伤害,或混乱等等。例如,“我的孩子还能说话吗”“他能独立生活吗”“教育能有效果吗”“现在该怎么办,以后又该怎么办”。在此过程中,如果得不到有关人员的详细解释和说明,家长可由怀疑检查结果的可靠性转而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或对听力筛查工作产生不满,更加深了对耳聋诊断的不安。

一般来说,出生后3天~7天的初筛只是初步的筛查,不能一锤定音。黄教授说,由于听力筛查的仪器比较敏感,如果宝宝接受筛查时有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就通不过听力筛查,如宝宝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体动较多,鼻堵呼吸不畅,周围环境有噪声等。

所以,在初筛未通过,等待接受聽力复筛甚至最终诊断的1个月~2个月,家长要尽量不让宝宝感冒发热和避免宝宝呛奶,减少鼻堵、减少中耳积液。多数“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宝宝,经过诊断性听力检查后,并未发现明确的听力障碍,原因多在于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的吸收或排出。一般新生儿听力筛查发现的确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约为1‰~3‰。

筛查不能为一生的听力健康保驾护航

黄丽辉教授讲了一个故事。一个8岁的孩子因口齿不清来门诊就诊,各种检查之后,确诊孩子有60分贝左右的中度听损。但是家长却不相信,因为这个孩子能听能说,在校成绩还不错。确实,医生在与孩子交流时,孩子对答如流。但是当医生用遮挡物挡住了自己的嘴说话时,这个孩子就出现交流困难了。

黄教授说,这个孩子是典型的通过听加上读唇来判断讲话内容的病例。之所以到8岁才发现听损,是因为这个孩子在出生时顺利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而听力障碍会“逼迫”孩子自发地开发出别的能力,比如通过生活场景来辨别讲话的内容和学会读唇。

新生儿听力筛查存在局限性,并不能把所有的听损患儿全部筛查出来。黄教授说,部分听神经病的患儿,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时能够通过OAE检测;一些迟发型的、遗传性的听力损失,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时也可能会通过检测。“而且,迟发型的听力损失在儿童听力损失患儿中占的比例不小。”黄教授说。

如何弥补这个漏洞?“这就需要在0~6岁儿童期听力筛查中及时发现。”黄教授说,“另外,儿童期听力筛查还可以发现暂时性听力损失,比如分泌性中耳炎。”

黄教授说,临床上经常碰到这样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话不清楚时,首先选择去看口腔科或是儿保科。口腔科剪了舌系带,还是说不清,就等着再长大一些看看,3岁上幼儿园了,老师发现督促家长去看医生,这时已经晚了。有的家长则选择去做语言训练,或者发音纠正训练。殊不知,听力问题引起的语言发育障碍,如果没有改善听力的话,单纯语言训练或者发音纠正训练收效都不会理想,关键是耽误了孩子宝贵的时间。所以,黄教授强调,发现孩子说话不清楚,请务必第一时间到耳鼻咽喉科或儿童听力诊治中心检查一下听力。

基因筛查,听力筛查的有力补充

从2012年4月开始,北京市实施新生儿出生后住院期间抽取足跟血,除了检测代谢病(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之外,还会检测常见耳聋基因。新生儿家长会在出院之后不久收到两条检查结果的短信,一般第一条短信是代谢病的检查结果,第二条短信(宝宝生后3个月左右)才是耳聋基因的检查结果,如果没有收到第二条短信,请电话查询。黄丽辉教授说,耳聋基因检查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有力补充。

耳聋基因检测就是通过对人的DNA进行检测,发现是否存在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位点。无论家族中有无先天性耳聋成员,对于明确耳聋病因或者婚育指导,耳聋基因检测都具有良好的预防意义。

但并不是说耳聋基因有问题,就一定有听力障碍。耳聋基因在正常人群中也有携带。携带耳聋基因并不代表会耳聋,夫妇听力正常也可能会生下聋儿,有耳聋病史的夫妇也可能生下听力正常的孩子。患有遗传性耳聋的患儿,其疾病的根源在于携带基因突变的父母。但是父母亲的听力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不正常的,如果宝宝耳聋基因筛查未通过,务必找专业医师进行遗传咨询。

黄教授说,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意义还在于可以规避一部分药物性耳聋。有些携带耳聋基因的人,对于某些药物存在药物易感性,就是一旦使用某一个种类的药物,比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药物,就可能会耳聋,但是只要不使用,就可以避免耳聋。

由于携带耳聋基因的父母有可能听力是正常的,所以新生儿可能是这个家庭中第一个接受这项检查的人,往往一个孩子查出问题后可以牵连到10个亲属,对于整个人群的听力障碍的防控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篩查关卡前置:从孕期开始

不管是新生儿听力筛查,还是儿童期听力检查或是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都是在新生儿出生之后的干预措施。如果能在孕期实现对新生儿听力的保护,避免新生儿出现听力障碍,那才是更优的选择。

黄丽辉教授说,现在的确在研究针对新生儿听力的孕期检查项目,比如,上文提到的耳聋基因检测,建议每一位孕妈妈都尽可能在孕前或者孕中进行耳聋基因筛查,特别是有耳聋或耳聋家族史的夫妇、曾生育过耳聋患儿的夫妇,以预防或减少耳聋患儿的出生。当然,孕前最好。

黄教授说,一般而言,引起听力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基因问题就是遗传因素,而孕妈妈们还面临着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孕早期的病毒感染,包括风疹、巨细胞病毒或带状疱疹等。现在国外已经开发出筛查巨细胞病毒的检测芯片,如果发现问题,2周内就可以进行干预治疗。此外,孕期尽量避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危孕妇,如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是孕产妇面临的问题。

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期听力检查、耳聋基因筛查,再加上孕期严格的检查,我们目前所拥有的医学技术编织出一个防控新生儿听力障碍的网络。医学的发展,有朝一日可以让每一个新生儿宝宝能听到各种美好的声音。

猜你喜欢

耳聋筛查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两癌筛查中的健康宣教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致聋基因
耳聋左慈丸治肾虚老年耳鸣
耳聋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