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萎克”喷雾加滴灌防治新疆棉田黄萎病效果初报

2020-03-27师勇强马银虎刘爱忠冯自力冯鸿杰赵丽红魏锋朱荷琴

中国棉花 2020年1期
关键词:阿拉尔黄萎病棉田

师勇强,马银虎,刘爱忠,冯自力,冯鸿杰,赵丽红,魏锋*,朱荷琴*

(1.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000;2.塔里木大学,新疆阿拉尔843300)

“棉萎克”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濮阳市农业科学院联合研制。它作为一种以预防和控制棉花黄萎病为主的新型多功能肥料[1],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其作用机理是将传统的以杀菌为目的的“对抗疗法”转化为“诱抗疗法”,通过诱导抗性减轻植株体内病菌毒素的危害,从而达到防治黄萎病等的目的[2]。 棉花是新疆重要的大田经济作物。 长期连作与秸秆还田,使一定面积的新疆棉田黄萎病害发生较重。 当前,棉花黄萎病的连年发生危害已成为影响棉花产量重要的限制因子[3]。 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棉萎克”在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单独进行喷雾和滴灌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2-3]。 因此,本团队于2018―2019 年在南疆阿拉尔和北疆精河县连续2 年安排“棉萎克”喷雾加滴灌试验示范,旨在为该产品下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和棉花品种

供试药剂“棉萎克”由濮阳市农科农化有限公司提供。 棉花品种为中棉所49 (南疆地区主推品种)和中棉所87(北疆地区主推品种)。

1.2 试验设置和施药方法

2 年示范地点:南北疆地块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连作30 年以上,棉花黄萎病发生中等偏重的棉田, 南疆阿拉尔和北疆精河县各13.33 hm2(200亩)。 阿拉尔试验地于4 月20 日机械播种,种植模式为一膜六行,株距 10 cm,行距(66+10) cm,密度每公顷15 万株;精河县试验地于4 月15 日机械播种,种植密度、种植模式、株距和行距同阿拉尔示范地。 棉田管理同当地常规棉田。 各处理区示范面积为100 亩(6.67 hm2),试验分别设阿拉尔处理区(1)、阿拉尔对照区(2)、精河县处理区(3)和精河县对照区(4)。施药方法为播种后50 d(黄萎病发病初期)时进行喷雾,剂量为每666.7 m250 g;播种后60 d 时进行第一次滴灌用药, 剂量为每666.7 m2100 g;播种后70 d 时,进行第二次滴灌用药,剂量为每666.7 m2100 g。

1.3 田间调查和纤维检测方法

黄萎病调查统计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规定的分级标准[4]进行。在处理区和对照区分别设定15 个点,每个点至少有100 株棉花,每次施药后间隔10 d 统计各区棉花病情。

产量和纤维品质测定:棉花收获期在选定的小区随机收取50 个棉铃用于检测纤维品质, 同时收取每6.67 m2小区棉花计算籽棉产量。 纤维样品送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 校准)纤维品质5 项指标(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和断裂伸长率)。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计算各试验点的平均发病率、病情指数(I)及防治效果(E)。 公式如下:I=∑(Ni×i)/(N×9)×100.式中,Ni为各级病株数,i为相对分级数值,N为调查总株数。E(%)=(ICK-IT)/ICK×100.式中,ICK为对照区病情指数,IT为处理区病情指数。

采用DPS 14.5 统计软件和MS 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法(α=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2 年防病试验示范表明,在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生偏重的棉田,于黄萎病发生初期使用“棉萎克”喷雾,之后每间隔10 d 连续滴灌2 次,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表1)。

2018 年结果表明:“棉萎克”喷雾后 10 d(播种后60 d)时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明显,在阿拉尔和精河县地块分别为40.5%和44.4%;第一次滴灌用药后10 d(播种后70 d)时,阿拉尔和精河县“棉萎克” 处理对黄萎病防治效果仍达31.2%和30.2%;但第二次滴灌用药后10 d(播种后80 d)时,由于试验地土壤盐渍化及气候原因,处理区棉花出现不同程度的早衰,导致“棉萎克”对黄萎病防治效果不明显。 2019 年各次用药后的防治效果变化与2018 年相似。

表1 “棉萎克”喷雾加滴灌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2.2 对籽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表2 产量数据表明,2 年“棉萎克”喷雾加滴灌处理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增产(7.0%~9.3%)。 2 年纤维品质检测结果表明,“棉萎克” 喷雾加滴灌处理的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 马克隆值和断裂伸长率较对照均无显著差异。

表2 试验示范各处理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之前的研究表明,“棉萎克”前期喷雾对西瓜枯萎病[5]、棉花黄萎病[2,6-7]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棉花黄萎病的防病效果明显高于其他非化学农药[8-12]。 另外,在新疆阿克苏温宿县棉田7 月上旬进行“棉萎克”滴灌,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效果也可达50%[3]。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南疆阿拉尔和北疆精河县黄萎病中等偏重的棉田,采用“棉萎克”在黄萎病发病前期喷雾1 次, 之后每间隔10 d 连续滴灌2次,对黄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增产效果明显, 实收籽棉产量较对照增加7.0%~9.3%。 本研究中棉花第二次滴灌用药后10 d (播种后80 d)时,“棉萎克”对黄萎病的控制效果不明显,但是棉花生长中后期黄萎病发生对产量没有明显影响[13]。 综上,在新疆黄萎病发生较重的棉田,在黄萎病发病初期用“棉萎克”喷雾1 次(每666.7 m250 g),10 d 后再滴灌 1 次 (每 666.7 m2100 g),既可有效控制病害,又可实现节本增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阿拉尔黄萎病棉田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不死的慈善家
不死的慈善家
全球首个作物黄萎病菌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正式上线
科学家发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新型抗菌蛋白
阿拉尔的梧桐树
温室条件下中棉所96B 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评价
更 正
栽培模式与施氮量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