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基于双差观测的BDS 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

2020-03-27谢瑞煜杨利斌赵建军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20年1期
关键词:观测站接收机载波

谢瑞煜,杨利斌,赵建军

(海军航空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1)

0 引言

在接收以载波相位为观测值的卫星信号时,接收机必须始终保持对卫星信号的跟踪,在不出现中断(失锁)下,接收机就会不断将载波相位的变化情况记录下来。但有时接收机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不在卫星信号容易受遮挡或无线电受干扰的地方进行接收,接收的信号会发生短暂中断,这使得观测值的相位周数产生跳变,这种现象称为周跳[1-2]。在发生周跳现象后,尽管接收机及时恢复对卫星信号的跟踪观测,不影响获取所测相位的小数部分正确值,但整周数会随着信号中断而发生偏差,结果使载波相位的观测值不正确[4]。而且,周跳具有继承性,不仅影响当前历元的相位观测值,还会使该历元后的相位观测值均受到同样的整周数跳变的影响。

现代定位对精度的要求与日俱增,载波相位周跳是高精度定位中一项重要影响因素。为了克服这一影响,探测并修复相位周跳成为观测值处理中的一项重要难题。距今为止,周跳探测修复手段多种多样,在不同的定位情况和条件下,高次差法、多项式拟合法、小波变换法、MW 组合法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6]。

除了观测值的处理,观测方式的不同对周跳探测修复存在较大的影响。在相对定位中,因为选取不同观测站,不同的卫星和不同的观测历元情况下,卫星的轨道误差、接收机钟差及电离层和对流层的折射误差对观测值的影响不同。因此,利用这些观测值的不同组合进行相对定位,便可有效地消除或减弱上述误差的影响,从而可以更好地对周跳进行探测[3]。

1 基于双差观测值的高次差法

1.1 原始高次差法

原始高次差法是通过相邻两个观测值间依次求差得到一次差,再利用相邻的两个一次差得到二次差,同样道理,三次差、四次差接连得到,从而使观测值的变化逐渐变小;如果观测值里面没有周跳发生,三次差、四次差得到的数值将趋近于零,否则,得到的数值中就会产生较大数。通过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探测某历元时发生的周跳[7-8]。

原始高次差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是发生小至1 周的小周跳时,钟差、大气延迟误差等各种误差将使高次差法无法正常使用,因而在这里采用基于双差观测值的高次差法进行探测周跳。

1.2 改进高次差法

在选择单差、双差、三差时,虽然三差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整周未知数影响,但观测方程数量太少,使得最后的定位误差大大增加;同时单差消除误差有限,因此,采用双差观测方程最为适合[9]。

其中,观测量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不同观测站,同步观测相同卫星所得观测量之差即为单差,其表达式为:

不同观测站,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所得单差之差即为双差,其表达式为:

将式(2)应用于观测站T1、T2,带入式(3),并忽略电离层残差影响,可得到简化单差观测方程:

式(5)中:

若取

则单差观测方程可改写成:

将式(7)应用于T1、T2两观测站和sj、sk两颗同步卫星,并忽略大气折射残差影响[10],可得到双差观测方程:

若取观测站T1作为已知参考点,并取

则双差观测方程为:

选定观测值后,对现有观测值重复高次差法。一般情况下,原始载波相位观测值数值在千万到上亿数量级不等,进行双差后,观测值减小,对小周跳探测更有利。

2 最小二乘多项式推估法

设y0,y1,…,yn-1为获取的观测量序列,y 为观测量的最佳估计[11-12],则多项式拟合表示为:

式中,m 为多项式的拟合阶数;ti为历元观测时间。

设vi为yi的观测值残差,则拟合的观测方程为

表达为矩阵则为

上式等价于

第n+1 个历元的外推相位估计为

3 探测与修复方案

首先将n 个双差相位序列读入,一方面进行高次差法计算,通过残差分析,判断是否超限,如果不超限,则周跳检测通过,如果超限,则标记超限时的历元位置。在另一方面,同时进行基于最小二乘的多项式法拟合计算,推估后的结果与当前双差读入值比对,判断是否有超限,为了检测出小周跳,该结果联合高次差法已判断出的周跳位置,对所有周跳位置根据差值进行推估修复,从而得到一个连续的观测相位值[13]。

4 算例分析

图1 周跳处理流程

实测一组B1频点载波相位观测值,取200 个历元,采样间隔为1 s。人为在第39、98、139 个历元上加入0.2 周、3 周、-0.2 周周跳。因为在采样时采用高采样率观测数据,所以星地距离对时间的四阶五阶导数已趋于无穷小,所以拟合阶数取m=3;同时拟合窗宽度加大,在提高外推值精确性的同时,计算量也加大,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宽度值采用n=5[14]。实验在MATLAB 平台进行仿真运算。

图2 周跳修复前原始观测值曲线

在图2 中原始载波相位观测值曲线上,加入周跳后无法直接寻找周跳发生位置。

对比是否用双差观测值来进行周跳探测,将两者进行对比:

图3 非差观测值的高次差法

图4 双差载波相位高次差法

图3 中经过3 次差后,在第98 个周跳上曲线抖动较大,此位置即为周跳发生位置。但是在第39和第139 历元上的小周跳无法探测出来,说明非差观测值在发生小周跳时,无法有效探测。考虑到B1频点载波相位的频率为1 561.098 MHz,假设该接收机钟的短期稳定度为5×10-10,采样间隔为1 s,所以接收机钟的随机误差将对探测所造成的影响达到1 s×5×10-10×1 561.098 Hz=0.78 周,接受机误差盖过周跳误差,因此,无法探测。

图4 中,在使用双差后,观测值中消除了接收机钟差、卫星钟差、电离层对流层延迟等各种误差,第39 和第139 历元上的小周跳得以有效探测。

取39 周跳前5 个观测值,经过拟合计算得到多项式方程为y=3.130 9+0.088 4t-0.002 5t2+0.000 0t3,代入t=39,得y=3.921 3,3σ=0.24,差值小于3σ。此时,在多项式法无法有效探测时,用改进高次差法探测,则可以弥补多项式在探测周跳上的缺点。同样方法,在第139 历元上,可以联合两种方法,先用改进高次差法探测小周跳,然后用多项式推估法进行小周跳修复。

图5 基于双差观测后的误差曲线

图6 基于双差观测值的周跳修复前后的观测值曲线

5 结论

周跳探测与修复是高精度定位领域一项重要的内容,针对一般的高次差法和多项式拟合法无法探测到小至1 周的小周跳情况,文中经过仿真计算,得到结论1:在对比是否通过双差观测值进行高次差法计算后,非差观测值受到各种影响只能探测大周跳,而基于双差观测值高次差法能有效探测出小周跳;结论2:应用基于最小二乘的多项式拟合推估方法后,小周跳得以修复。

通过改进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后,观测值记录得以连续,这为后期进行整周模糊度的解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观测站接收机载波
低成本GNSS接收机监测应用精度分析
基于高频GPS的沂沭断裂带两侧震时位移分析
功率放大器技术结构及在雷达接收机中的应用
四川省甘孜州:航拍四川稻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GNSS接收机FLASHADC中比较器的设计
大功率微波部件多载波无源互调分析与实验验证
基于频率引导的ESM/ELINT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
荷兰 哈林维利特水闸 “TIJ”蛋形鸟类观测站
低载波比下三电平NPC逆变器同步SVPWM算法
中国移动LTE FDD&TDD载波聚合部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