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猎人”余天一

2020-03-26张一诺

家教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寻宝物种植物

□张一诺

有一种成长 花草缤纷

余天一天生一张娃娃脸,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一点。但是,当你翻看他的新浪微博,会发现他俨然是一位“博物学家”:向公众介绍各种珍稀物种;解答网友关于植物的疑难问题;根据一张植物图片对物种属性侃侃而谈……

缘何余天一的植物知识储备如此丰富?原来,从9岁起,他就迷上了植物学。他从野生动植物科普图书入门,渐次深入,自学了林业专业的大学课程,某些方面相当于“林业大学毕业生”。

余天一说:“我从小就喜欢自然类:一两岁时喜欢鱼类等海洋生物;上小学后对恐龙、石头等地质领域很感兴趣;到了四年级,我遇到了目前为止的最爱——野生植物。”

沉浸在萋萋芳草、缤纷花朵之中的余天一,感到“生活十分充实,充满了斗志”。在自然中成长,并将成长的收获回馈自然,成为余天一的奋斗目标。

有了较为深厚的植物学基础后,余天一开始探访少为人知的“植物家园”。

他从北京的湿地——潮白河、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蓟运河、拒马河、沙河周边开始,足迹渐布辽宁、内蒙古、河北、浙江、云南等省区。在一些人迹不多的野外,他常常可以发现新物种。

这些神奇的发现,每每让余天一感到快乐兴奋。他说:“我先在植物志上看,再去现实生活中像猎人一样寻找。我想看到所有的物种,就像是挖掘向往已久的宝藏。”

从小学到高中,余天一暑假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到全国各地“寻宝”。不过,渐渐地,他开始为这些珍稀物种的命运担忧。

“目前,大部分人对野生植物的认识程度还停留在‘有没有用’这一阶段,不仅不懂得欣赏它们的美,了解它们的存在意义,甚至还有破坏行为。实际上,很多物种数量稀少、难得一见,一旦被破坏,往往就此消失。”

他是“植物猎人”:从9岁起疯狂爱上植物,利用暑假时间全国各地“寻宝”,多次发现新物种。

他是湿地保护者:特别关注家乡北京的湿地,因“探究城市化对北京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专家赞为“一个严肃的课题,一个严肃的小科学家”。

他是植物科学画爱好者:师从我国著名植物科学画大家曾孝濂,所绘植物画用色明丽、简洁淡雅。

他是18岁少年余天一,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高三学生。

2019年,余天一已成为拥有大批粉丝的“网红植物大神”,以及媒体眼中的“博物学家”!

余天一在国家植物标本馆查阅资料

映山红余天一绘

余天一手绘的科金博阳光百合

余天一与保护专家们在一起

他举例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植物园内,曾有一种铁线莲,耗费了专家们几十年的心血,可是却被市民一下子挖走了。

多年来的“寻宝”经历,在带给余天一成就感的同时,也让他越来越焦虑。他开始探索自然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希望能为美丽的大自然多做一些事情。有一种努力 源于关爱

用“能文能武”形容余天一并不过分。

他是文科生,但在中国科学院生态学专家的“扫盲”下,余天一很快掌握了生物学研究方法,可谓“能武”。而他的“能文”,则体现在他对植物科学画的热爱和追求上。

植物科学画以植物作为科学描绘对象,严格反映植物科学内容,同时又与美学融为一体,有很强的艺术性,兼具科学与美的表达。

第一次在书中见到植物科学画,正读高一的余天一被震惊了:“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精美的画!”

被植物科学画牢牢吸引住的余天一心动了。他从小学习美术,对植物分类学亦颇有研读,余天一认为,自己也可以试一试。

“我应该算作‘科班出身’,在学画的道路上按照白描、素描、色彩的步骤前进,有扎实的基本功。”

就这样画了一段时间。一个偶然的机缘,余天一的执着和诚意打动了曾孝濂——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云南省著名画家,曾老师将余天一收为弟子。

曾孝濂绘制的植物科学画科学性较强,线条简洁、自然、精美,绘画手法柔软而富有变化。他曾先后为50余部科学著作绘制插图,总数在2000多幅。

“有了曾老师的点拨,我感觉自己受益良多、进步很大,也更加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加强的地方。”

余天一对植物科学画的理解是:“科学绘画是自然与艺术的交融,理性与感性的碰撞,是最动人的科学,也是最严谨的绘画。”

余天一表示,今后,他将继续对北京湿地进行考察,并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科普宣传,使公众认识湿地之美,从而自觉珍爱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

“此外,现在的植物科学画本身也如同珍稀濒危物种。其实,绘制植物科学画是很好的爱好。我会尝试创新多种方式,与大家一起分享植物科学画的精彩。”

藿香叶绿绒蒿

猜你喜欢

寻宝物种植物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寻宝大行动
武馆寻宝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植物罢工啦?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