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空间文明路

2020-03-25孙俊强

初中生写作 2020年2期
关键词:长征三号中国航天火箭

孙俊强

作者简介

李鸣生,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李鸣生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字的“航天七部曲”等作品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作品简介

20世纪90年代,西昌卫星发射场,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成功地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开启了中国航天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这是我国第一次发射国外商业卫星,它的成功,震撼了世界,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是中国在国际航天业竞争中的重大胜利。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发射场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呕心沥血,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科技难关。他们争雄世界的志向,以身许国的豪情,不计得失的品质,外交家般的风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飞向太空港》以作者李鸣生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会时的碰撞与冲突。作品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也以地球人的眼光和气魄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讲述故事,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沿着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不断发展。几代航天人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阅读《飞向太空港》,有助于我们具体了解这种精神的实质,也能激励我们团结奋进,砥砺前行。

内容梗概

1984年,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上官世盘认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市场,正是改革开放的最好体现。1985年6月,中国带着自己的同步通信卫星和“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参加了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拉开了中国空间技术走向世界的序幕。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大力神”火箭先后爆炸,法国的“阿里亚娜”火箭也发生爆炸,这给中国的火箭打入国际市场带来了契机。1986年4月,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代表团前往美国,他们的报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但是由于中国火箭专家首次涉足世界商业发射市场,没有经验,屡屡受挫。中国航天人认真反省,吸取教训,不断改进,终于在1988年,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了美国休斯公司的“亚洲一号”卫星,决定由中国发射。经过多方努力,1989年12月,美国的布什总统终于批准了亚星的出口许可,中国发射卫星的条件成熟了。在中美合作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困难和磨合:气候的恶劣、箭星合一方面的技术壁垒、双方技术方面的防范、生活习惯的不同、语言方面的障碍、我国通信工程的落后……中美双方进行多次交流,既是对手也是朋友。

最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关键就看1990年4月7日的天气了。4月7日,天气一直很糟糕,气象专家吴传竹表示晚8点后,天气才会有好转。发射程序进入最后四小时准备时,天气突变,眼看雷阵雨就要来了,刚打开的发射平台,又匆匆关闭了,发射程序中止。指挥控制中心,早就宾客满座。今天中国第一次发射美国卫星,中央电视台还要现场实况直播。吴传竹向指挥部报告了结论性意见:9点天发台天气转好,有近一小时的云空。9点整,发射窗口终于打开了。点火,起飞;三级火箭二次点火成功;火箭起旋,星箭分离!“亚洲一号”卫星发射任务圆满完成。中外专家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阅读指导

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它所叙述的事件是现实中真实发生的,它所描绘的人物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不能凭空虚构。1990年,发生了一件中国乃至世界航天史上都称之为大事的活动——中国箭发射美国星。《飞向太空港》即是作者李鸣生以这一事件的发生、发展为主线的一部优秀报告文学作品。

整体感知,把握事件。阅读报告文学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握作品叙述的历史事件。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速读、跳读书的正文内容,我们可以发现,《飛向太空港》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为蓝本,以第一人称深入西昌发射基地的方式,与诸多科研人员共同见证火箭的腾飞,表现了航天人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

认识人物,概括品质。任何历史事件都离不开人,人的活动贯穿于整个事件的始末。所以要在把握事件的基础上,认识作品中的人物,并且要根据人物的活动,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概括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作品中无论是思维缜密、善于辞令、谈判桌上力挽狂澜的上官世盘,还是平日讷讷少言,谦逊自处,有大才能、大决断、大气魄的任新民,抑或是为推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做出重大贡献的乌可力,更有以身许国,默默奉献,临难不苟的航天英雄群像,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阅读时,可以结合这些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精神品质。

分析思考,学以致用。阅读报告文学作品,最终还是要从中获得启迪,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为此,一是要从历史史实中汲取营养,二是要注意作者的评论性文字,三是要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分析思考。

片段赏析

永久的“纪念”

那天,按事先的约定,乌可力与美国特雷卫星公司总经理舒尔兹先生进行会谈。两人相见后,乌可力刚一落座,舒尔兹先生便将一本画报递到他的手上,说:“看看吧!”

乌可力接过画报一看,惊呆了!画报第九页竟有这样一幅漫画:四个啤酒瓶组成一个“发射架”,“发射架”上挂着一个又粗又长的鞭炮,鞭炮上写着:中国“长征三号”!

“奇耻大辱!简直是奇耻大辱!”乌可力气得手指发颤,半晌说不出话来。

舒尔兹先生叹了口气,说:“这就是有些美国人对你们中国航天技术的评价!他们认为你们的发射架是啤酒瓶做的,不保险;而‘长征三号火箭,则像一挂小孩子玩耍的鞭炮!”

乌可力“啪”地合上画报,说:“是的,我这次到美国来,有人还问我,中国有没有自来水?”

“什么?竟有这等事情?!”舒尔兹反倒惊诧起来。

“我回答他们说,中国不仅有自来水,还有原子弹、氢弹、亿次计算机!还有同步通信卫星,还有‘长征系列火箭!”乌可力一口气说完,非常激动,一脸通红。

舒尔兹先生望着气呼呼的乌可力,深感歉意,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片刻,乌可力转过身来,说:“舒尔兹先生,谢谢您今天让我看到了这幅漫画!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能否如我所愿?”

“什么请求,请讲,我一定尽力而为。”舒尔兹先生说。

乌可力抖了抖手中的画报,非常平静地说:“这本画报,您能不能送给我?”

舒尔兹先生说:“你要它干吗?”

乌可力说:“我要把它带回我的祖国去,让我的同胞们都好好看看!然后,再将它放到博物馆里,做个永久的‘纪念!”

——摘自《八、周游列国的中国专家们》

读书笔记

“我要把它带回我的祖国去,让我的同胞们都好好看看!然后,再将它放到博物馆里,做个永久的‘纪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交流上的隔膜,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了解仍然停留在贫穷落后的近代阶段,因而有了乌可力看到的那幅有辱中国的漫画。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乌可力把画报作为永久的“纪念”,正是要激励自己和国人发愤图强。

民族的灵魂

夜色越来越浓了,斯坦豪尔的眼前已一片模糊。他摘下早被雨水模糊的眼镜,在袖口匆匆抹了抹,又戴了回去。就在这时,他猛然发现,他的四周已站了许多许多的中国人,而且每个人的表情都是惊人的一致:正焦急地望着天空。

突然,斯坦豪尔看见,就在他右前方的一个花台前,笔直地站着一个大约五岁的小女孩。小女孩很瘦弱,双手并在胸前,望着夜空,一脸虔诚,像是在默默地祈祷着什么。冷风吹乱了她的头发,雨水浇湿了她的脸蛋,她竟全然不顾。

斯坦豪尔的心颤了一下,竟不忍心再看第二眼。他转身将目光投向远处,一幅更为惊心动魄的画面,将他震得目瞪口呆:漫山遍野,密密麻麻,拥挤着成千上万的人,有青年,有老人,有妇女,有儿童。他们手中高举着的一束束用松枝做成的火把,在风雨中飘飘闪闪,熊熊燃烧,把黑沉沉的峡谷映得一片辉煌;在火光照耀下,一张张闪着黑眼珠的黄色面孔,齐刷刷地望着发射场的方向。

面对眼前这真实得如同神话般的图景,这位来自异国的科学家的心被震撼了。为了这颗卫星能上天,他曾八次来到中国,但似乎只有在这一时刻,才真正认识了中国。他后来说:“那晚我看到的,仿佛不是一束束闪光的火把,而是一个民族熊熊燃烧的灵魂。我相信,这个星球上有如此虔诚而执着的人们,上帝的心就是铁打的,也会被感动的。”

——摘自《三十八、壮怀激烈》

读书笔记

一颗卫星发射,引起了国人的关注,牵动了国人的心。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从天南地北赶来,为的是能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一刻,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火热的爱国心,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專题探究

阅读《飞向太空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也可以自己设置专题,进行探究。

专题一:航天英雄的形象与经历

作品塑造了一批航天英雄的人物形象,结合人物的外貌形象、身份职责、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写一篇人物简介,介绍给你的朋友。

专题二:中国航天走向世界

作品讲述了中国航天走向世界曲折而艰难的历程,这一宏大历史事件发生时国际国内时代背景怎样?中国航天人为了走向世界做出了哪些努力?火箭发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火箭成功发射有什么重大的意义?请阅读作品一一梳理。

专题三:绘制“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构造示意图

作品中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是什么样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出来的?以什么为动力?内部构造如何?有什么功能?请你绘制一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简易示意图,并写一篇简介。

猜你喜欢

长征三号中国航天火箭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发展史(二)
这就是中国航天
长征火箭,例无虚发
“北斗港”再发两星
4月24日被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