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标准舞的发展研究

2020-03-25韩佳霖

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发展研究艺术作品

韩佳霖

摘 要:根据国际标准舞在我国发展的历程来看,我们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借鉴西方国际标准舞模式的竞技化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为以拉丁舞、摩登舞为舞蹈语汇在基础上融入其他舞蹈艺术的艺术化发展阶段。为了推动我国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的发展进程,本文主要基于中国国际标准艺术化转变研究视角,对我国近几十年来舞台上的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从中汲取养分和能量,用于更好的指导中国国际标准舞舞台创作。

关键词:国际标准舞 艺术作品 发展研究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以继承、借鉴以及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成果,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的发展同样也是如此。国际标准舞最早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引入到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标准舞在我国艺术领域发光发热。国际标准舞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引入国际标准舞意味着我国文化觉醒,但是国际标准舞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懂得区分精华和糟粕,并将国际标准舞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思潮以及创作规律等进行融合,以此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文化特色的发展路径,并进一步建立国际标准舞文化自信,同时让国际标准舞文化长远的立足于中国舞蹈文化之林。接下来,我们主要从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在舞蹈赛事以及院校中的发展进行具体分析。

一、国际标准舞意识作品在舞蹈赛事中的发展

纵观国际标准舞在我国发展的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其发展趋势由竞技化向艺术化转变,这意味着中国国际标准舞迎来了全新的时代。随着国际标准舞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国际标准舞各大赛事和舞蹈大赛等艺术实践平台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在各大舞蹈赛事中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使得我国国际标准舞作品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极大推动了我国国际标准舞的发展。在舞蹈赛事中的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并且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日趋成熟。不过国际标准舞作为一种外来舞蹈文化,其在中国舞蹈大家庭中仍处于初探阶段,在国标准舞艺作品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与此同时,各大舞蹈赛事中所涌现出的大量国际标准舞也为我们在对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的理论研究上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素材。下面我们就以舞蹈赛事中的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为例,对我国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阐述。

1.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CBDF)赛事活动

在1989年我国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CBDF)”,其创设主旨为了促进国际标准舞在我国普及和面向世界发展。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在全国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各种舞蹈赛事,如国际标准舞全国锦标赛、国际标准舞“艺术表演”赛、院校杯公开赛等。同时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还会举办和组织国际级的各类赛事,如国际标准舞表演性剧目的创作活动等。

在1998年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设置了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在该赛事中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国际标准舞艺术创作者和艺术作品,为我国国际标准舞由竞技化向艺术化方向转变提供了契机。全国国际標准舞锦标赛是目前我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标准舞赛事活动,其不仅为国际标准舞舞者们提供了公平竞赛的平台,同时为了推动国际标准舞的创新和发展,其积极倡导和鼓励选手将国际标准舞和其他各类舞蹈艺术相融合。这也促使大量的国际标准舞选手将摩登舞和拉丁舞作为舞蹈词汇对国际标准舞进行创新创作,在2012年——2015年的三界国际标准舞艺术表演锦标赛中就涌现出了大量优秀艺术作品,其中不乏形象鲜明、题材新颖、立意深远的优秀作品。比如,2015第三届CBDF国标舞艺术表演舞锦标赛双人舞金奖作品《浮生若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双人舞作品《浮生若梦》由始至终都利用着梦境中的幻想,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感受到男舞者的思念之情,其抒情性特征在这一作品中无处不流露着。同时该舞蹈的动作在编排上也是非常的具有创意,通过将拉丁舞步和中国风曲目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拉丁舞步节奏的再创造。并且该舞蹈打破了传统编舞舞种的局限性,将恰恰舞、桑巴舞、伦巴舞等舞蹈语言融入到其中,用西方的舞蹈将东方女子的风韵之美感完美展现出来,最终所呈现的舞剧作品极具流动感,同时也巧妙的将舞种动作特征展示出来,可谓是一种大胆的创新。

2.中国国际标准舞艺术表演舞创作研讨会

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开创了国际标准舞艺术表演的先河,与此同时,也为国际标准舞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素材。在2013年在深圳正是举办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意识表演舞蹈创作研讨会”。本次研讨活动邀请了国际标准舞领域中的众多专家学者以及优秀的舞者们,如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终身荣誉主席贾作光、世界舞蹈理事会荣誉主席罗宾·肖特、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潘志涛、前世界拉丁舞冠军克劳斯等,同时还有六十多位艺术表演舞蹈获奖作品的编导们。

本次研讨会对我国国际标准舞意识表演舞艺术创作和舞台表演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贾作光先生对我国国际标准舞从竞技性向艺术性转变的进程进行了肯定,并指出在我国国际标准舞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要把握国际标准舞的特征,在对其进行创作时需不断从创新。另外,针对如何提升国际标准舞艺术水平等相关问题,其他参会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为推动我国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的艺术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新方向。

3.第九届“桃李杯”国际标准舞比赛

第九届“桃李杯”国际标准舞比赛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承办的,该赛事主要分为初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四个环节,初赛由各地院校自行选拔完成,各地优胜者将在上海卢湾体育馆进行复赛、半决赛和决赛。本次比赛的评委会主要由国内知名舞蹈家、体育舞蹈和国际标准舞专家组成,相关赛事评比工作在组委会领导和驻文化部纪检监察人员的监督上完成,最终结果以评委会的评选结果为准。随着国际标准舞由竞技性向艺术性的转变,使得本届“桃李杯”国际标准舞的舞台上呈现出的艺术作品题材更加的广泛、内容更加的多元化。在本次赛事活动中,参赛者们进行了精彩的表演,经过激烈的角逐,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的《马戏团的眼泪》、《世博畅想》等作品脱颖而出。

二、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在院校中的发展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对于推动我国国际标准舞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除此之外,艺术类院校同样为我国国际标准舞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艺术类院校是国际标准舞艺术人才和艺术作品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对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发展的研究过程中,艺术类院校是不可获取的研究对象。接下来,我们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舞蹈院校进行具体分析。

1.北京舞蹈学院的“国际印象”

北京舞蹈学院是我国国际标准舞专业人才培养和艺术作品创作最具代表的院校之一,其在历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国际标准舞比赛中都取得了优越的成绩,并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如,第八届全国“桃李杯”中的《歌声》、《黑裙子、白裙子》、《永恒》;第九届全国“桃李杯”中的《来生缘》、《再续情缘》、《想回到过去》、《药》;第十届全国“桃李杯”中的《胡同印象》、《地铁四号线》、《再别康桥》、《姻·缘》等。下面我們就以《胡同印象》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胡同印象》的主要舞蹈语汇为拉丁舞,而曲目风格则为我国传统京腔京调,这两者的完美融合,在舞台上活灵活现的呈现出一群生活在北京胡同里大爷大妈们逗趣大闹的场景。该艺术作品的整体风格活泼诙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实现了从竞赛向表演的华丽转变。《胡同印象》不仅在舞蹈风格上进行了创新,同时在舞蹈服饰上也选择了更贴近生活的平常服饰,从而使得艺术作品中的生活气息更加的浓郁。在作品的一开始是晨曦中胡同口的叫卖声,接着一位男子手里拿着鸟笼出现,怡然自得,给观众一种浓浓的京城胡同味。该作品的前半段用的是诙谐的音乐,再配上幽默、俏皮的恰恰、桑巴、牛仔等舞步,用充满活力的舞步展示出了胡同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街坊邻居的和睦友善。该作品的后半段夜幕降临,逐渐由现实转入梦境,用生活与时光追忆的交织为我们展示了一幕幕平凡又生动的胡同故事,有洞房花烛夜的新婚夫妇、有相互打趣的青年情侣、有相互扶持的老年夫妻、有辛勤工作的黄包车车夫等。

《胡同印象》当中的舞蹈动作运用的非常准确且具有新意,在该艺术作品中用拉丁舞动作造型塑造出了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的性格特点,有羞涩的、有矜持的、也有激动活泼的,同时也用拉丁舞动作展示出了胡同里男性的大气和果敢。在当夜幕降临后,舞者用热情洋溢的伦巴舞将青年男女的爱情完美表达出来。整体来说《胡同印象》即将胡同深处人们安然自得的生活情趣鲜活的展示出来了,同时也表现出了国际标准舞的多样性,充分体现了国际标准舞由竞技性向艺术性发展。

2.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的“国标之旅”

北京舞蹈学院属于我国开设国际标准舞专业较早的院校,自该专业开设以来,一直以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性国际标准舞表演人才作为目标,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构建了以国际标准舞教学为核心,以芭蕾舞基础教学为审美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该课程体系定位要求下,院校将国际标准舞表演专业课程分为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其中专业课程包括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国标舞剧目等,选修课程包括现代舞课程、戏剧表演课程等。在明确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极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国际标准舞专业人才,并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同样在各大国际标准舞赛事中大放光彩,如第89届黑池舞蹈节中荣获拉丁集体舞二等奖的《凌云》、第三届CBDF国际标准舞艺术表演锦标赛中荣获拉丁舞金奖的《梦境之旅》等。下面我们就以《凌云》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凌云》以拉丁舞为主要的舞蹈语汇,舞者用舞蹈动作为我们讲述了一群飞鸟在迁徙途中历经磨难,不畏艰难、舍身相助、飞跃山海,最终奔向自己理想目标的感人故事。该作品采取了以鸟喻人的手法,用飞鸟的经历来歌颂中华民族历经苦难后奋起拼搏的伟大精神,其立意深远。在舞蹈的一开始,舞者用灵活的手部动作向观众鲜活的演绎出了幼年从鸟巢中探出头来观察这个世界的情形,将幼鸟的调皮和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表现得淋漓尽致。随着舞者用桑巴舞来演绎鸟儿们快乐的群居生活,桑巴舞节奏欢快,用于刻画飞鸟们团结一心的群体氛围非常的适合。舞蹈的2分6秒时响起了雷鸣声,舞者用斗牛舞步元素表现出了紧张的氛围,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飞鸟们在迁移过程中的危难。接着又是一声雷鸣,舞者们变换了舞蹈风格,用牛仔舞元素为紧张的氛围增添了一丝活力,而观众们也可以从舞者的表演中看到群鸟们齐心共渡难关的决心。随着第三声雷鸣响起,舞步又转变成了斗牛舞,这时舞台上所呈现的场景为成年鸟群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幼鸟们前行。在这里用鸟类的舍身相助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精神。该艺术作品采取了借物言志的方式,故事的深意耐人寻味。

3.广州市艺术学校的“国标情缘”

广州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国际标准舞前身的始发站,因此,在国际标准舞发展上广州是具有先天优势的。广州市艺术学校中的国际标准舞专业更是省级重点示范专业,为我国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国际标准舞蹈表演人才。在首届CBDF艺术表演舞锦标赛中,广州市艺术学校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实力,在本次大赛获奖的40个作品当中,其中19个在广州市艺术学校选送的名单当中,并且此次大赛中的两项金奖得主均为广州市艺术学校,其中《如梦令》获得了本次赛事中群舞金奖,是我国最早用国标语汇来塑造中国形象的作品。在之后的各大国际标准舞赛事中广州市艺术学校频频亮相,并取得了耀人的成绩,与此同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艺术作品,在推动我国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艺术化进程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实现了从竞技化向艺术化的发展,在这期间,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国际标准舞人才和艺术作品,为我们研究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的发展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实践素材。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发展过程,从这些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于艺术的包容性。虽然在现有的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中仍有一些不足,不过我们必须要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对国际标准舞进行不断探索,将国际标准舞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赋予国际标准舞全新的生命,为国际标准舞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促进我国国际标准舞艺术作品艺术化道路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琳,罗华.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体育舞蹈研究可视化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 2017(4).

[2]郭荣祥.浅谈国际标准舞的舞台艺术表演[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

[3]任文惠.国标舞传入中国时间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5).

[4]邹阳,韩美玲.从拉丁团体舞作品《活着》看国际标准舞的艺术审美观[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5).

[5]吴文君.体育舞蹈艺术作品编创课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6(26).

猜你喜欢

发展研究艺术作品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发展研究
论高职教育和双语教学的关系
互联网思维下零售业发展研究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