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从“脾为至阴”论治失眠

2020-03-25龚夏雨陈俊敏王文毓梁超

人人健康 2020年2期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失眠

龚夏雨 陈俊敏 王文毓 梁超

摘要】脾为至阴之脏,转输精微,可谓引阳入阴之枢纽。当脾脏受损,枢机不利,阳不能规律入于阴,便可导致失眠。故从脾论治相关性失眠,能够取得一定疗效。笔者从理论与临床两方面进行论述,希望为临床治疗脾虚型失眠提供一个思路。

关键词】脾;至阴;失眠;补中益气汤

失眠指的是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出现睡眠障碍的人群也会越来越庞大,睡眠障碍使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受到巨大干扰,妨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睡眠障碍己经作为世界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被提到了日程[2]。我国一项统计资料可发现,当前我国失眠患者的规模己经达到了120万至140万人次,失眠患病率己经达到了10%-20%[3]的高水平。西医治疗失眠障碍以重塑睡眠 - 觉醒节律为主,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类、非苯二氮类、三环类抗抑郁药、褪黑素等,因部分药物具有成瘾性、依赖性、宿醉感等不良反应,

而在临床应用上部分受到限制。失眠,中医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等,笔者根据“脾为至阴”理论,通过调理脾脏,使阴阳调和,气机通畅,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

1.对“脾为至阴”的认识

脾为人体五脏之一,从阴阳的角度来看,脾的属性为“阴中之至阴”,在《黄帝内经》中有具体论述,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阴中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依据《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对“至阴”的释义为:至,即到。至阴,即到达阴的意思。笔者认为至阴之所以是脾的代名词,与其为内脏转输精微的功能密切相关,《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五谷在胃肠中腐熟传导,其中精微再由脾转输于内脏,六腑属阳,五脏属阴,这个过程本就是从阳到阴的过程,脾在这个过程中明显起到一个枢纽的作用。

2.对失眠病机的认识

关于失眠的病机,《黄帝内经》中早有解释, 例如《灵枢·大惑论》亦言:“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得暝矣。”卫阳之气的运行循环以及其盈虚通滞的状态都会影响阴阳的正常交泰,即则阳不入于阴,从而导致失眠[4]。总而言之,阳不能按时顺利至于阴,均能导致失眠。

3.至阴与失眠的关系

当各种原因导致脾土亏损,枢机不利,阳至于陰的道路受阻,阳不得入于阴,留于外,则不得眠。同时脾土不能转输精微,灌溉四傍,导致五脏失养,气血两虚。

4.临床运用举例

患者黄某某,女,48岁,入睡困难3+年,加重半年,每晚睡眠时间最多约1-2小时,眠浅易醒,甚则整晚不寐,情绪烦躁,睡前觉周身瘙痒不适,无明显皮疹,口干,无口苦,无口腔溃疡,无牙龈肿痛,无心慌心悸,平素家事思虑过度,感疲倦乏力,记忆力、视力、听力稍下降,纳尚可,无腹胀腹痛,大便每天一次,偶不成形,小便可,月经规律,量少,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初诊予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30 g、人参10 g、升麻8 g、炒白术15 g、柴胡10 g、当归15 g、陈皮10 g、珍珠母15g、生麦芽20g、干姜15g、大枣30g、甘草6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150ml);一周后复诊,患者自诉较前入睡容易,睡前已无周身瘙痒不适,每日睡眠时间约3小时,其余同前。继续予补中益气汤加减约15剂,患者睡眠质量较前继续改善,每日睡眠时间约4-5小时。继续服用薯蓣丸巩固疗效,并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三餐规律,坚持运动。

按:患者中年女性,长期思虑,损伤脾土,阳到阴的枢纽不利,一则夜间阳不能顺利入于阴,留于外则扰乱心神与肌表,故见入睡困难,睡前觉周身皮肤瘙痒;二则无法正常转运胃腑所生的精微,导致五脏失于濡养,故见记忆力、视力、听力下降,疲倦乏力,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均为气血不足之象。补中益气汤为《脾胃论》中经典方,方用以黄芪、党参(换为人参增强补气之功)、白术健脾益气,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升麻柴胡升阳,再根据患者具体状况随症加减,脾脏受损时长,气血亏损,患者虚损较甚,故再用薯蓣丸补虚以巩固疗效。

5.结语

综上所述,脾为至阴,是阳至于阴的枢纽,当脾脏受损,枢机不利,阳不能规律入于阴,便可导致失眠。调理脾脏,使气机条达,阳顺利至于阴,则睡眠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1]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2]陆晓峰,孙林,张慧珍,等.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1,24(2):67-69.

[3]孙家兰,傅毅.失眠的药物治疗现状[J].世界临床药物,2008,29(4):219-223.

[4]蒋涛,王宇其,梁超,潘敏娟.从《黄帝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探讨失眠病机[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2):16.

作者简介:龚夏雨 1995.08.02 女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级七年制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脾胃病的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梁超 1958.08男 硕士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四川冉氏脾胃病流派第三代传承人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脾胃病的临床研究 。

猜你喜欢

补中益气汤失眠
补中益气汤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浅谈益气活血法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的应用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浅析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的原因及家庭护理
补中益气汤在肛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