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莎草科一新记录属
——剑叶莎属

2020-03-25苏享修陈世品杨成梓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苞片剑叶柱头

马 良,苏享修,陈世品,杨成梓

(1.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3.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 福州350122)

2010 年至2018 年在福建省东南沿海野外植物调查中,发现1 种莎草科植物,经查阅文献资料[1]、标本鉴定及分子序列比对(GenBank: MN384666),确定为圆叶剑叶莎[Machaerina rubiginosa(Sol. ex G.Forst.) T. Koyama]。该种原产于香港、云南,是剑叶莎属(MachaerinaVahl)在福建的首次发现。

剑叶莎属

MachaerinaVahl in Enum. Pl. 2: 238. 1805.

多年生草本,通常具长鳞状根状茎。叶二裂,压扁或圆柱状,有时退化为鞘。复圆锥状花序由数个圆锥花序组成,主轴常弯曲;小穗常簇生,少单生;花被无刚毛;雄蕊3;花柱基部明显加厚,圆锥状或锥形,宿存;柱头3。

该属全世界共70 余种,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2],中国3 种,其中2 个中国特有种。福建新记录。

圆叶剑叶莎(图1)

Machaerina rubiginosa(Sol. ex G. Forst.) T.Koyama, in Bot. Mag. (Tokyo) 69: 65. 1956;Schoenus rubiginosusSol. ex G. Forst., Fl. Ins. Austr.89. 1786;Fuirena rubiginosa(Solander ex G.Forster) Spreng., Mant. Prim. Fl. Hal. 29. 1807.

图1 圆叶剑叶莎Fig. 1 Machaerina rubiginosa

多年生草本,挺水,除花序外全株无毛;匍匐根状茎长可达12 cm;秆高50~100 cm,圆柱状或稍扁,直立。叶长50~150 cm,宽2~10 mm,平滑;苞片鞘状、膜质、无毛,向上渐短,最下部一枚苞片长达5 cm,顶端具绿色叶尖。圆锥花序松散或较紧密,长10~35 cm,由1 个顶生和1~3 个侧生枝圆锥花序组成,枝花序柄有细小棘刺;最下层苞片内有时仅有一长达10 cm 枝花序;小穗较密集或不密集,纺锤状长圆形,长6~8 mm,小苞片鳞片状,边缘具细齿,鳞片5~6 片,膜质,上部三片较大,背面龙骨状突起;2 朵两性花,位于基部鳞片中,其中一朵不育;雄蕊3,花药线形;花柱半透明,柱头3;小坚果卵状三棱形,黄褐色,有光泽,无喙,长2~3 mm,小坚果脱落时,弯曲的柱头通常粘在相邻不育子房的柱头或刚毛上,成悬空状态;花果期2~8 月,小坚果成熟后植株枯死。

凭证标本:福建长乐南阳村,119°32′24″E,25°46′14″N,海拔340 m,高山湿地腐质泥炭质淤泥浅水中,成片分布,2016 年5 月14 日,苏享修20160534(FJFC)。福建罗源县西湖山(119°30′26″E,26°27′24″N,海拔 815 m)、福建诏安县北蔗村(117°10′42″E,23°54′23″N,海拔840 m)有分布。

分布:中国香港、云南。福建首次记录。

猜你喜欢

苞片剑叶柱头
三角梅苞叶色彩参数和色素含量分析及蓝色转基因受体的筛选
水稻回交群体剑叶性状综合评价及QTL定位
隐匿一世只为花开一时
基于骨架细化和坐标点计算的水稻剑叶角测量
川鄂盐道白菜柱头图形符号意义分析
卷柱头薹草草坪建植技术探析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柱头性状表现
珙桐苞片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特征
兰花
隐匿一世只为花开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