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俯卧位机械通气用于肺结核合并ARDS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0-03-25宋晓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6期
关键词:结核肺结核通气

宋晓燕,吴 彤

陕西省西安市胸科医院,陕西西安 710100

肺结核是呼吸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每年约有结核分枝杆菌携带者90万。结核分枝杆菌可侵及多种脏器,其中以肺部感染为主,并可通过痰液、飞沫等途径感染健康人群[1]。肺结核患者多表现为乏力、消瘦、持续性咳嗽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咯血、呼吸困难等,甚至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且常规氧疗效果不佳,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肺结核合并ARDS在临床中属于治疗难度较大的综合性疾病,其治疗目标为缓解患者呼吸窘迫情况,机械通气是临床常用方案之一,可有效改善通气及氧合。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俯卧位机械通气通过变换体位,对大动脉及回心血量产生影响,更有效地改善机体氧合及血流动力学,提高肺结核合并ARDS患者的疗效[2]。本研究采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观察组45例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ARDS患者92例,根据通气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36~63岁、平均(48.18±3.60)岁,该组患者行常规机械通气。观察组45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6~64岁、平均(48.22±3.63)岁,该组患者行俯卧位机械通气。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查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肺结核合并ARDS;(2)年龄小于65岁;(3)本研究内容均已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署相关知情文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或功能障碍患者;(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3)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神志不清患者;(4)合并恶性肿瘤患者;(5)依从性较差或不能配合治疗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机械通气:取仰卧位,使用瑞思迈(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呼吸机,将患者资料输入呼吸机,初始通气吸入氧浓度控制在40%~50%,正压6~8 cm H2O,触发范围1~2 cm H2O,压力升高时间为25 s,持续时间为10~20 h。通气后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各项指标,通气量应与A/C模式一致,使呼吸、指令潮气量尽量一致。

1.3.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行俯卧位机械通气:取俯卧位,其他方法、步骤、参数均同对照组。通气期间每5 h观察患者皮肤压伤情况,如有不适或红肿,进行适当消肿治疗,并暂改常规通气1 h,之后恢复俯卧位。

1.4观察指标[3]对比两组通气后的总有效率。显效:呼吸功能恢复正常,呼吸急促、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有效:呼吸功能及呼吸急促、咳嗽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呼吸功能无改善,呼吸急促、咳嗽等临床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通气前后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氧合相关指标。对比两组通气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

2 结 果

2.1两组通气后总有效率比较 通气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通气后总有效率比较[(n/%)]

2.2两组通气前后氧合相关指标比较 通气前两组患者PaO2、SpO2、PaCO2、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通气前后氧合相关指标比较

2.3两组通气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通气前两组患者CVP、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观察组CVP、MA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通气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3 讨 论

肺结核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全球范围内传播较广、对人类威胁较大的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在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甚至大声说话时,结核分枝杆菌会随痰液、飞沫排出体外,进而感染其他人群[4]。有研究指出,当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或免疫缺陷时,结核分枝杆菌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在短时间内加重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5-6]。此外,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过量繁殖,可造成多种脏器或血液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进入肺动脉,造成肺部炎性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变态性反应,诱发ARDS。目前治疗肺结核合并ARDS以改善患者氧合为主要目的,机械通气是最直接、有效的救治方案[7]。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对于ARDS患者行俯卧位机械通气效果较好[8-9]。本研究结果显示,俯卧位通气后PaO2上升约40 mm Hg,而常规通气上升约10 mm Hg,且观察组SpO2、PaO2/Fi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俯卧位通气较常规通气更有效,氧合改善更显著。这可能与体位改变后的通气/血流(V/Q)比匹配度更高,俯卧位通气促进肺通气、换气功能改善,改善膈肌运动方式,同时有利于痰液排除、引流,以及改善肺顺应性,从而改善氧合有关。本研究还发现,通气后观察组CVP、MA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常规体位下通气会对血管造成一定压迫,加之胸膜腔内压急剧变化,对血流动力学并无有效改善[10]。俯卧位通气通过改变体位,减轻对动脉的压迫,可增加回心血量,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者肺泡复张[11]。俯卧位机械通气需要5名分工明确的医护人员完成,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局部压伤情况、呼吸机管道通畅情况、输液及引流管情况等,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提高肺结核合并ARDS患者的疗效,本研究采用俯卧位机械通气,发现其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氧合状态,从而提高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结核肺结核通气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不通气的鼻孔
一度浪漫的结核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