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主干路景观绿化设计

2020-03-24黄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山区生态

黄帅

摘  要:道路景观绿化是城市生态性及美化性建设的重点,而山区城市主干路因其所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对景观绿化的要求更为苛刻。文章结合广州珠海横琴新区现场自然地理情况和植被特点,以大横琴山隧道工程为例,总结和分析山区主干路景观绿化设计要求,以期对山区主干道路的生态修复和景观绿化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山区;主干路;景观绿化;生态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09-0083-02

Abstract: Road landscape greening is the focus of urban ecological and beautification construction, while mountain urban trunk roads have more stringent requirements for landscape greening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ir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physical geography and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ngqin New Area in Zhuhai, Guangzhou, and taking the Dahengqin Mountain Tunnel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quirements of landscape greening design of trunk roads in mountainous area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landscape greening design of trunk roads in mountainous areas.

Keywords: mountain area; main road; landscape greening; ecology

城市的扩张必然推动着市政基础设施的發展,特别是主干路的铺设,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骨架。山区道路相较于平原来说受自然地貌及地形高程的限制,具有纵向高差大,桥隧比例高,环保要求严格等特点。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将山地的多元化环境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如何在体现当地文化底蕴的同时,确保山区主干路安全通畅和美观是本次论述的重点和难点[1]。

1 山区主干路景观特点

1.1 道路景观的生态性

道路所经过的山地地区具有其特定的生态功能,不仅是在森林保护,生态修复还是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设计相应的主干道景观绿化之余,更需要与周围生态环境相适应,在尊重和保护保留原有山体生态植被的同时进行景观设计。

1.2 沿线景观的多变性

因主干道路所在区域为山地地区,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景观变化性。地形的起伏不仅使山体本身的轮廓线变化丰富,同时道路沿线所经之处,两侧山谷、山脊交替变换,山体的高低起伏,也为山区内的城市道路提供更加多变的背景,从而产生了美好的景致。

1.3 沿线空间的多样性

山区主干路的走向受制于地形地貌,道路沿线随山而转。通过山体的阻隔使得道路及沿线景观被分割成不同的空间组成,加之山体空间的竖向变换、表面肌理的丰富性和自然植被的围合,整体道路景观产生或幽深或开阔的特征表现。

1.4 景观空间线状分布

因道路两侧多为自然山体,土地使用性质基本为林地,自然保护区或保育区,道路可用空间有限[2]。景观依道路走向布置,形成流动的线性廊道空间。

2 山区主干路景观绿化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 景观绿化缺乏特点

山区主干路相较于平原道路来说有着其独特的地形特点和线性特点,道路随山而转,不是简单的平原线性结构。但山区的道路景观普遍存在借鉴平原特点,追求表面的景观气势和人工痕迹,也出现了很多“拿来主义”,景观的设计通用于各个地方。虽然各地一直推崇“因地制宜”,“文化融入”,但鲜有真正思考,导致了各个地区的千篇一律。

2.2 生态问题加重

在针对山区主干路景观绿化的设计中,很多时候往往忽略了山体本身的自然形态特点,将其排斥在外,人与自然的隔阂越来越深[3]。而为了更多车辆的通行,一味满足于行车道的增加,道路所附属的绿地面积越来越少。车辆的尾气排放和噪音干扰,绿化覆盖率的严重不足,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破坏。

2.3 缺乏行车舒适感和亲切感

道路的景观绿化以满足人的行车要求和各种心理需要为前提,但多数道路交通盲目追求车流量的大小,忽略了行车的舒适性和对人的关怀,对行车的安全性也难以保障。

3 景观绿化设计基本原则

3.1 安全、环保、舒适原则

以满足山区主干路行车安全要求为主,并通过景观绿化的引导改善行车视觉环境,减少司机疲劳,避免视觉“疲惫”和视觉“污染”,利用植物种植对司机行车进行视线诱导,防止对向车辆眩光等,创造舒适柔和的行车环境[4]。

3.2 创新、自然的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主干路建设和环境保护并重,在体现道路景观特点的同时融入到周围环境中,保护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体现景观与生态相互和谐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本项目设计的出发点并不只是构建一个新的城市主干道观景带,而意在将城市道路融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中。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满足绿化美化功能,最终将本项目打造成景观绿化精品工程。

3.3 乡土树种、适地适树原则

考虑到项目地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条件,植物选择以当地抗风的乡土树种为主,避免选用浅根性植物和脆枝性植物。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避免盲目移植,并兼顾短期和长期的景观绿化效果,并确保所选树种在粗放的管理条件下也会有最佳的成活率和景观效果。

3.4 经济适用原则

設计过程应考虑其经济性,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地物,处理好初期投入与后期养护的关系,尽量少维护甚至不维护,利用自然条件打造连续不断、动中有变、持续经济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实现绿化景观工程的经济性,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确保市政道路景观建设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4 大横琴山隧道工程景观绿化设计内容

4.1 路侧绿化

路侧绿化设计主要包括填、挖方路侧及边坡绿化。路侧绿化遵循环境融入和生态恢复理念,与周围山体和谐统一,并消除边坡的工程轮廓,形成自然过渡,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基础上适当美化,使之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及景观性。路侧边坡防护采用圬工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方法,除去圬工防护外,填、挖方边坡结合工程防护措施,如拱形骨架、锚杆框架梁、锚索框架梁等,合理的选择植物种类及种植方式,以达到坡面稳固及恢复生态的目的。

大横琴山隧道工程受山体影响,路侧填、挖方较多,且边坡较陡。因而在填方边坡护坡道靠近排水沟内侧和坡脚处及挖方碎落台种植苏铁和朱瑾,间隔种植,五株一组,株距1.5m,组间距4.5m,保证路侧景观的连续性。边沟外侧可依据地形和现场情况种植一排或两排黄花夹竹桃,株距3m,地形较为复杂处可不种植或者少种植。零填挖路段、填挖交界处视条件按填方路侧模式绿化。

填、挖方边坡均采用喷播植草的方式进行植草防护,并结合灌木进行点缀。坡面上及骨架内栽植灌木能起到立体绿化和防护的作用。在灌木的选择方面,选择根系发达,低矮的匍匐性速生植物,如三角梅、银合欢、迎春等,减少以后坡面绿化养护管理的成本。栽植灌木量不宜过多,适量点缀。在喷播植草上,采用草、灌混合种籽。选择的灌木种籽主要为蔷薇、银合欢等;草本主要为黑麦草、红花酢浆草、石竹等形成自然生态群落,体现自然野趣。

4.2 分离式中分带景观绿化

分离式中分带是隔离交通,满足安全行车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主干路由于受到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的影响,需要在较长的道路段内设置一定的缓坡和陡坡,并且受山体的影响道路段中会出现部分急转弯路段,行车的安全性受到挑战。通过分离式中分带的设计和绿化,能够充分起到夜间行驶中的防眩要求,减少对向行驶的干扰,提高主干道路行车的安全性。大横琴山隧道工程隧道较多且密集,车辆在隧道段行驶时,忽明忽暗的视觉差,对行车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故在隧道出入口的分离式中分带中以微地形结合高大乔木为重点,中间最高处种植凤凰木、人面树、大腹木棉、秋枫等高大乔木,两边配置黄花风铃木、宫粉紫荆、红花鸡蛋花、三角梅等乔灌木和花叶假连翘、龙船花、肾蕨等地被围合,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中分带植配效果,并结合隧道口处密植大乔,暗化洞前光线,减轻驶出隧道时的视觉差对驾驶员的影响。

4.3 隧道口绿化

山区主干路的隧道口景观是一个重要的景观设计“点”,隧道口的景观绿化设计是恢复破坏的山体生态环境,对提升道路整段的景观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隧道洞口大部分区域拥有着非常好的原生植物覆盖,对修建隧道洞口时所破坏的隧道口周边山体进行景观绿化设计时,充分借鉴周围山体的植被特点,在恢复隧道口植被覆盖的同时,与周围环境融入在一起。横琴新区大横琴山隧道工程隧道口为削竹式洞口,景观设计包括边坡、仰坡及隧道口顶部部分。(1)边坡及仰坡。削竹式洞口相对于端墙式的隧道洞口来说边坡和仰坡的体量一般较大,对环境、视觉以及心理的影响也更加强烈。本次项目的隧道口边坡及仰坡防护类型为拱形骨架,工程措施与植被防护并重。坡面作为景观设计中的“面”,是展示隧道口景观的最好的载体。景观设计在满足功能与安全的同时,充分融入周围山体环境,运用生态性设计手法,在骨架内喷播植草的同时适时种植三角梅、银合欢等灌木,减少“面”的单调性和呆板性。(2)隧道口顶部。对项目隧道洞口顶部已破坏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隧道口顶部绿化回填部分在喷播方式植草的基础上种植行列式种植三角梅,株距1.5m;黄花夹竹桃,株距3m;并搭配匍匐性植物以达到植被快速覆盖的作用。

5 结束语

山区主干路景观绿化的建设,是恢复山区生态系统、改善道路景观环境、提高道路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城市发展和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5]。因此,在山区主干路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充分的分析现场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特点,结合所在城市的历史风貌,选取当地特色乡土植物,以生态修复为主,适地适树进行设计。并且设计应遵循多层次、多空间、多视点的设计策略,实现山区主干路景观绿化平面系统性、空间层次性和生态、文化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唐朝彬.高速公路的绿化空间[J].中国公路,2005(3):64-65.

[2]周航.上海市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管理模式与管养技术探讨[J].现代园艺,2015(11):199.

[3]关向群.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实用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

[4]毛光东,陈咏泉.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景观绿化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四川建材,2009(35):267-269.

[5]徐安宁.山区城市主干路设计要点分析[J].设计创新,2019(14):82-83.

猜你喜欢

山区生态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山区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设计
山区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小龟捕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