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伸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2020-03-24罗晓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障碍康复功能

罗晓艳

(费县薛庄镇卫生院,山东临沂 273400)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食存在困难,容易发生误吸、呛咳等事件,导致肺部感染,而且,进食量减少会导致营养不良,不利于患者后期康复,需加强防护[1-2]。当前临床上对于脑卒中患者治疗与护理的重点集中在急性期,患者出院后缺乏相应的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而患者家属缺乏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护理水平不高,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康复速度延缓,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3-4]。因此,为了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质量,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案。该次试验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延伸护理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2.38±2.52)岁;病程21 d~6个月,平均病程(3.03±1.16)个月。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为(72.15±2.73)岁;病程2 d~6个月,平均病程(3.15±1.0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出院指导等,嘱患者定期到医院治疗、检查。

观察组实施延伸护理,由神经内科住院医生、主管护师、护士组成延伸护理小组,由主管护师担任小组长,制定护理方案,住院医生提供治疗指导,小组成员以电话随访、入户随访等方式实施延伸护理措施。患者出院时,记录其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吞咽障碍程度等信息,随访时,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以恰当的方式关心、鼓励、支持患者,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形态,接受后期康复治疗,介绍成功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水平、知识背景,采用口头宣讲、健康知识卡片等方式,讲解后期康复治疗的必要性,讲解具体的康复训练方法,具体如下。(1)吞咽功能训练。①每日按摩舌肌、咀嚼肌,引导患者张口,舌头朝前伸出,左右运动,再以舌尖舔上唇及下唇,每隔5 min做1次,3次为1组,每日3组;②引导患者保持微笑、皱眉的表情,张开嘴,再闭上,再鼓腮,双颊充分鼓起后轻轻吐气,3次为1组,每日3组;③上述训练结束后,将冰冻处理过的棉签沾少量水,置入患者舌后部,触及咽后壁、软腭、腭弓等位置,每日2~3次,10 s/次;④指导患者深呼吸5 s,再用力咳嗽,以增强其咳嗽能力,每日2~3次,每次5 min;⑤指导患者进行屏气发声训练,让患者端坐于椅子上,双手撑住椅面,屏气,用力向下推压,松手,呼气并发声,每日10次;⑥指导患者进行喉抬高训练,采取可视化训练方法,让患者感知吞咽动作发生时的情况,让患者将手指放在自己甲状腺软骨上缘,进行吞咽动作,每日不少于20次[4-5]。(2)摄食训练。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摄食,取仰卧位,头部颈部向前屈伸,与躯干成30°,偏瘫侧肩垫高,或取健侧卧位,让食物主要从健侧口腔摄食。在食物形态上,早期宜进流食,再过渡至半流体、普食。根据患者饮食喜好,制定科学膳食方案,多补充维生素、优质蛋白及膳食纤维,禁食辛辣酸冷刺激性食物。将食物加工成糊状,进食时,每一口食物应控制在1~2 mL,随患者吞咽功能改善,逐步增加一口食量体积。喂食速度不宜过快,让患者全部咽下后再喂食第二口[5-6]。(3)并发症防护。当患者呛咳时,应该立刻将其头部转向患侧,及时吞咽,如若无法缓解呛咳,让患者前倾身体,低头弯腰,下颚靠近胸前,迅速连续拍打患者肩胛,促进食物残渣排出。为防止误吸,应该将杯中盛满水,让患者饮水,如若杯中水不过半,患者可能下意识头部后仰饮水。若发生误吸,首先应该检查口腔有无异物,若有应及时去除,或拍背促使患者咳出异物,必要时可使用吸引器,以防窒息及发生吸入性肺炎。

1.3 判定标准

(1)干预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患者可一次性饮尽30 mL水,且不发生呛咳为Ⅰ级;患者虽无法一次性饮尽30 mL水,但不发生呛咳为Ⅱ级;患者可一次性饮尽30 mL水,伴随呛咳为Ⅲ级;患者无法一次性饮尽30 mL水,且发生呛咳为Ⅳ级;患者无法饮尽30 mL水且发生呛咳为Ⅴ级。记录两组评估结果,Ⅰ级、Ⅱ级归为康复有效,计算总有效率。(2)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心理症状分别进行评分;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越轻。(3)以该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为依据,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HAMA、HAMD评分等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如康复疗效等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康复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疗效比较[n(%)]

2.2 两组护理前后HAMA及HAMD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评分为(8.65±1.25)分、HAMD为(7.64±1.2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HAMA及HAMD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HAMA及HAMD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分为由脑部血管突发性破裂所致的出血性卒中,以及由血管阻塞所致的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7-8]。脑卒中多发于超过50岁的中老年群体,病发突然,病程进展快,由于继发性神经损伤,患者经治疗会遗留偏瘫、口舌歪斜、失语等后遗症,影响其预后生存质量。

延伸护理是一种覆盖医院到家庭的连续性护理模式,可使患者在家里也能够享受到专业全面的照护,避免由于专业知识不足、自我管理效能不足、不健康行为等引起病情恶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必须接受康复治疗方可改善吞咽功能,以防发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影响到病情康复[9-10]。但是患者及家属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对于如何展开康复治疗、规范训练动作存在诸多疑虑,需医院提供专业的帮助,成立专业的神经内科延伸护理小组,制定专业护理方案,以电话随访、微信随访、入户随访等方式,实施延伸护理。通过展开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进行健康宣教,详细讲解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基本知识,可让患者明白康复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提升其治疗依从性;随后对家属进行指导,让其掌握具体训练方案。对患者展开吞咽功能训练,锻炼舌肌与咀嚼肌,刺激吞咽肌群;指导患者进行脸、下颌及喉部的运动,提升肌肉协调能力;训练结束后对咽部进行冷刺激,增强其吞咽反射,改善吞咽功能;联合摄食训练,促进大脑皮质功能的恢复,提升咽部肌群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逐步增加患者进食量,保证机体营养供应。同时,应加强并发症防护,降低呛咳、误吸等事件发生率及影响,为脑卒中患者病情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11]。

该次试验中,观察组的康复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延伸护理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延伸护理实施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促进预后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

猜你喜欢

障碍康复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