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采用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0-03-24唐波任维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腰椎医护人员

唐波,任维玲

(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山东济南 271103)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骨科较为常见,是指患者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破裂,使髓核组织突出,从而刺激相邻脊神经根,导致腰部疼痛、下肢麻木、下肢疼痛等症状[1-2]。腰椎间盘突出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严重影响,目前治疗该病以手术为主,微创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临床常用方式,治疗效果较显著,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需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干预[3-4]。该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该院进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康复治疗,分析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CT、磁共振、腰椎平片等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家属对该研究表示知情,并同意参与其中。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0.36±1.64)岁。研究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1.68±1.8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医院伦理委员已批准该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评估患者病情、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等。

研究组患者术后采用康复治疗,具体如下:(1)心理干预。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较长,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会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2)康复锻炼。①术后4 h~3 d,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床上锻炼,辅助患者将腿部被动抬高60°,并停留20 s;对患者双下肢进行交替训练,待患者疼痛度有所减轻,协助患者进行主动抬腿,幅度控制在30°,20次/组,1组/d。②术后4~14 d,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背部柔韧性训练,指导患者贴墙运动,5 min/次,3次/组,2组/d。指导患者进行髋膝伸屈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将膝关节、髋关节进行主动屈曲,嘱患者环抱一侧膝关节,并向胸部靠近,停留5 min,5次/组,3组/d。

③术后14 d至出院,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五点式运动、腰背肌飞燕式运动。腰背肌五点式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屈肘屈髋屈膝,用双肘、双足、枕骨进行支撑,举高背部,停留30 s,5次/组,3组/d。腰背肌飞燕式运动:患者取俯卧位,双手放置背后,将膝关节伸直,将大腿、胸部、头部向后离开床面,并保持5 s,5次/组,3组/d。(3)并发症康复指导。对患者咳嗽进行指导,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指导患者进行吹气球、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嘱家属对患者腹部进行按摩,以降低便秘、尿潴留发生率。(4)疼痛治疗。医护人员对患者疼痛度进行评估,必要时使用PCA自控镇痛泵缓解患者疼痛。

1.3 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及腰痛评分,腰痛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疼痛度越低,腰椎功能评分越高示患者腰椎功能恢复越好。采用SAS焦虑评分量表与SDS抑郁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SAS评分标准: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5]。SDS评分标准: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61~70为中度抑郁,50~60分为轻度抑郁,50分以下为正常[6]。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每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与腰痛评分

研究组患者的腰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与腰痛评分[(),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与腰痛评分[(),分]

2.2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为(38.96±6.52)分,SDS评分为(40.73±6.5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8.82±6.73)分、(50.65±6.8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1、6.425,P均<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理功能评分(93.94±3.51)分,社会功能评分(94.51±3.04)分,躯体功能评分(93.83±3.61)分,认知功能评分(94.22±3.59)分,对照组患者心理功能评分(84.68±3.27)分,社会功能评分(85.66±3.23)分,躯体功能评分(83.49±3.18)分,认知功能评分(84.65±3.39)分。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2、12.136、13.074、11.789,P均<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该病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损伤、腰骶先天性异常、姿势不正确、突然负重、受寒等因素有密切联系,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工作模式的不断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逐渐增多,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等症状是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7-9]。手术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术方法,该法是一种微创手术,医护人员利用Quadrant撑开器将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置入,通过导针将空心万向螺钉置入,并根据弧形轨迹将螺钉头置入,锁紧螺塞,该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同时可降低发患者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较显著[10-12]。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术后需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康复治疗是一种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配合度;医护人员在患者术后4 h至出院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锻炼,可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通过对患者进行并发症康复指导及疼痛治疗,可促进其快速康复[13-14]。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腰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采用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腰椎医护人员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