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2020-03-24王西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下肢膝关节

王西安

(菏泽市牡丹区中心医院骨科,山东菏泽 274000)

临床对于骨折常选择复位内固定治疗,不仅会使骨折周围出现不同程度的创伤,还会引发肌肉和神经功能障碍,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所需的固定时间较长,以保证骨折处恢复正常并恢复负重功能[1]。但是,下肢骨折固定时间过长会降低下肢肌力,引发关节痉挛的同时发生组织粘连,增加并发症发生几率。若患者膝关节功能发生障碍会出现下蹲困难,严重影响行走功能,增加痛苦[2]。为此,该文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58例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样本,探究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58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划分研究组(n=29)和对照组(n=29)。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35.10±4.23)岁;骨折部位:12例股骨干骨折,10例股骨踝上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9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35.18±4.65)岁;骨折部位:15例股骨干骨折,11例股骨踝上骨折,3例胫骨平台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肢均实施复位内固定治疗;伴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功能异常,表现为疼痛、关节活动度受限和僵硬;意识清晰;沟通能力较好;上报伦理委员会获得同意;患者及家属对该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临床资料不完整;女性患者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包括:下肢屈伸练习、肌肉力量训练、内收和外展练习,同时还需训练患者的双下肢和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每次3~5组/次,1次/d,1个疗程为15 d,共治疗3个疗程[3]。

研究组患者实施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1)推拿:明确患者膝关节周围组织的恢复情况,利用揉、拿和点等多种按摩手法进行按压,同时可对患者进行肌肉护理,协助患者进行早期膝关节屈伸训练,避免关节发生粘连和僵硬[4]。后期可利用揉、拿等手法按摩患者的大腿肌肉,利用拿、理等手法按压小腿三头肌。结合患者实际状况选取事宜穴位进行按摩,如髀关、阳陵泉、膝阳关、足三里等。每次按摩30 min,1次/d。按压力度需以患者的实际状况为宜。(2)康复训练[5]:

①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并在CPM机(关节恢复器,HLPT-YTK-F型)上固定患肢,依据实际情况明确活动范围,30 min/次,3次/d。若患者未出现疼痛,可以将活动范围适当增加,并将身体尽量后仰,对其股四头肌进行牵拉;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让其保持仰卧位,背屈踝关节的同时紧绷股四头肌,将髌骨向上提拉,随后将软枕放在患者双膝内,用力夹紧,练习5次,每次持续时间为6 s。②指导患者进行长抗阻练习,屈伸抗阻动作10次,每次维持10 s,期间可适当进行休息。若患者的情况相对良好,可让其保持坐位和上身直立,最大程度屈伸膝关节。1个疗程为15 d,共治疗3个疗程

1.4 治疗效果评价

结合《骨科手册》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痊愈:膝关节功能和生理活动范围恢复至正常,关节活动度≥120°,日常活动未受到任何限制,肿胀和疼痛完全消失;好转:膝关节功能有所好转,关节活动度恢复至90°~120°,行走和日常生活轻度受限,局部发生轻微疼痛;无效:膝关节功能未见任何改善,关节活动度≤60°,行走和日常活动受限明显,疼痛显著。

1.5 观察指标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HSS评分结果进行统计,总分100,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差。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56%)显著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诱发因素与膝关节软骨退化存在相关性,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若不能给予及时有效地治疗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以往临床对该病首选西医治疗,但患者的后期恢复并不十分理想,且在修养期间患者仍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为此,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下肢骨折术后较易出现的并发症为膝关节功能障碍,以膝关节僵硬、关节肿胀和行动受限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若不能及时纠正可使下肢功能出现异常,从而使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既往的工作中常给予患者康复训练,结合患者具体状况制定针对性的物理训练方案,以有效恢复肌肉、神经和关节功能[6],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近年来,临床工作的不断发展,骨科主张给予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推拿结合康复训练[7]。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脊柱四肢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可有效调节机体解剖部位和机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8]。推拿可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明显解除肌肉痉挛,在理筋分骨、整复关节的同时,有效消除软组织异常重力。利用按压和屈伸等方式可有效调节关节周围组织的血运状况[9]。总的来说,中医推拿疏通气血、解除痉挛、松懈组织粘连,康复训练可刺激软骨细胞生长,加快骨修复速度,二者合用,可使患者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由该次数据结果可知,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56%)显著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HSS评分(83.21±5.33)分高于对照组的(65.22±5.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表示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比单独治疗更具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对术后康复起到促进作用[10]。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对患者下肢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下肢膝关节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