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管理、机制创新与研发型企业成长

2020-03-24任志宽韩莉娜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机制管理企业

任志宽,韩莉娜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33)

近年来,研发型企业依靠技术和知识创新取得了较大成就,逐渐成为我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与此同时,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科学技术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不再受制于自身有限的资源与能力,技术创新逐渐超越了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乃至国家与国家间边界的限制,技术自主创新日益成为决定研发型企业未来生死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研发型企业迫切需要通过知识进一步驱动技术升级,进而提升产业化能力。然而,仅仅依靠单一企业能力,知识获取成本和技术研发风险较大,需要发挥社会高度分工带来的优势,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比较优势,互补互动,形成协同发展局面[1]。相比较大型企业、高水平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型企业在发展初期遇到资金缺乏、技术创新人才短缺、社会认可度低、技术信息匮乏等问题,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2-4]。本文从知识管理和机制创新两个角度构建研发型企业成长能力分析框架,探索研发型企业成长的内在机理,提出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研发型企业独特的组织模式,相比较其他组织模式具有明显组织优势,并分析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的路径与经验,为政府制定和完善研发型企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 文献综述

1.1 研发型企业

目前学界对研发型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内涵、研发能力、创新绩效、发展模式等方面,研究对象不断向与之相近或相似的组织形态进行拓展,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陈兢等[5]认为研发型企业是指以技术或产品创新为目的,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活动的企业,对战略决策支持系统有一定需求。赵驰等[6]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服务等业务,能够在主导产品或生产流程中体现出较高的技术附加值,并能有效地将技术转化为市场价值。黄寰等[7]认为研发型企业主要致力于开发创新型技术,具备高投入、高素质、高水平、高壁垒、高绩效、高扩散的“六高”特征。陈志红[8]认为技术研发型企业集合研究开发、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要素,推动技术与市场的互动。郝亚美[9]认为研发型企业具有知识密集型和复杂性的特点,拥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综上所述,当前学界对研发型企业的内涵和定义探讨较多,认为研发型企业是以研发为主营业务、以知识作为驱动创新的主要动力、以技术研发或产品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研发组织。

1.2 知识管理与企业成长

关于知识管理对企业成长能力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整合、知识流动、知识共享对企业发展过程的促进和影响方面。Burgelman等[10]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提出,企业成长能力是组织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一系列综合特征,是由知识驱动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为主体的系统整合能力。郝亚美[9]认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研发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是研发型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的本质区别。魏江等[11-12]提出企业集群功能整合和知识整合是促进集群企业创新能力跃迁的必要条件,通过知识嵌入能推动企业形成创新网络。程刚等[13]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创新角度提出,加强知识服务管理、建设知识服务平台、优化知识服务体系能推动企业创新成长。吴岩[14]认为生产和盈利能力、技术创新机制和创新绩效、知识及信息管理能力等内部因素,是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是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动力。宋志红等[15]认为知识共享对企业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的隐含性和分散性对企业内知识共享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由此可见,知识是企业成长的必备要素,知识管理能力对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极大作用。

1.3 机制创新与企业成长

关于机制创新对企业成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创新、企业制度、机制优化、网络关系对企业成长的关系方面。吴伟伟等[16]认为管理机制和技术知识资产对企业市场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激发企业内部质变的关键要素。张平等[17]对我国创业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研究,从管理机制创新角度提出,政治关联、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和任期、高管平均受教育水平对企业政治关联与创新能力有较强调节作用。刘雪锋等[18]从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关系稳定性、网络中心性和网络居间性角度研究了网络嵌入性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过程,提出网络嵌入是机制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林民书[19]发现中小型企业积极推动管理模式创新,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白景坤等[20]认为,采取以共创共享规则、多元参与主体、市场导向目标和动态网络结构为特征的企业创新组织机制有利于企业把握市场机会、实现创新。上述文献表明,机制创新能显著影响企业发展,是分析企业成长能力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前人已经对研发型企业的内涵及其成长能力进行了探索,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知识管理和机制创新两个方面,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尚未解决:第一,研发型企业的内涵尚未明确,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第二,对企业成长能力分析较多,但主要围绕企业创新能力展开,聚焦研发型企业进行成长能力分析较少,有关分析框架尚待进一步优化;第三,研发型企业有多种组织形式,罕见有文献对不同类别的组织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基于此,本文尝试提出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来回答以上问题。

2 研发型企业的内涵和特征

2.1 基本内涵

2018年12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研发型企业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对研发型企业做了界定,认为研发型企业是指以自主技术研发服务为主业,持续为其他企业提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等服务的居民企业。综合学术界及政府对研发型企业内涵和特征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研发型企业是指以企业法人性质组建,以高科技产品研发、技术咨询、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营业务的现代科研组织。研发型企业的常见组织形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等。

研发型企业一般由一个或多个企业投资建设,由海内外行业内领军人才领衔创立,从事前沿技术研发与转化。该类型组织虽为企业性质,但不同于一般企业,拥有高研发投入、高成长性、高端智力驱动等“三高”特点,敢于突破传统企业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直接瞄准新兴产业开展技术研发;虽为科研型组织,但不同于传统科研机构和高校,能采用企业化运营模式,直接面向市场开展研发,具备较强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创新资源集聚能力。

2.2 主要特征

(1)以科技研发为主。研发型企业以科技研发活动为主业,创新能力强,商业模式灵活,所从事行业为知识密集型,知识型人才所占比例较高;企业资产以无形资产为主,表现为专利权、版权、商标权和专有技术等,主要通过增加无形资产在资产结构中的比重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研发型企业由于其高技术性的特点,开发研制出的产品知识含量高,对研发人员的知识存量和层级要求较高,在科研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智力要素。

(2)从事研发外包服务。创新的组织形态是研发型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依托创新人才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以此推动企业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其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高技术服务主要以技术外包、业务外包和知识外包服务的形式为主,外包服务类型主要为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服务,对外服务产品体现为专利、标准、设计、报告等。研发型企业整体上知识密集程度较高,对技术人才和知识人才依赖性较强。

(3)推动产学研合作。研发型企业的外部智力资源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是政府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其中最典型的组织形态为新型研发机构[21]。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是专注科技研发的、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性质独立法人单位,能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发挥企业灵活机制优势开展技术创新。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能构建“市场+科研”发展模式,在短期内形成自我“造血”能力,破解发展初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推动研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移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3 研发型企业成长性分析:一个二维分析框架

3.1 分析框架

企业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支持企业顺利实现创新目标并获得创新收益独占权或支配权的各种组织活动的能力基础或潜力[22]。研发型企业的知识密集度和复杂度都非常高,选择合适的分析角度提出研发型企业成长的关键分析要素成为推动研发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根据研发型企业的“三高”特性,从知识管理和机制创新两个角度提出一个二维分析框架,探究对不同企业型研发机构成长的影响因素。

(1)分析维度一: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作为一种高效的知识收集、存储、共享和创新的管理方法,有助于研发型企业实现对知识资源的管控和应用。鉴于研发型企业的知识流动性较高,导致出现研发人员的高流动率,专业化的技术知识易于流失,企业内部人员之间及企业间的知识共享较为困难,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成长,因此,知识管理能力应作为分析研发型企业成长能力的关键维度之一。对于研发型企业知识管理的分析,主要基于知识的特性、价值及共享程度,对知识的获取和利用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要从研发型企业约束制度、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对其知识管理水平影响出发,分析影响企业成长能力的动力源。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是在明确知识需求的前提下,利用相应的知识管理工具来获取企业内外部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然后通过共享来完成内外部信息交流,提升对知识利用与控制程度,最后通过知识产生的成果进行反馈。

(2)分析维度二:机制创新。企业机制创新是一个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互动与转化过程,包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等方面[23],其本质是以生产函数的转变为目标,对可能的资源组合新方式从路径依赖的角度进行合理选择。研发型企业在建立统一指挥的生产经营体系过程中,能有效地从利益协调、组织整合、文化引导等方而开展工作,具有相对稳定的活动结构。研发型企业机制主要由激励机制、运营机制和信息流动机制构成[24],其显性功能取决于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人才制度、资源渠道等方面,这些制度安排最终影响了企业知识资源的交换和整合。在机制创新分析中,从获得性学习和实验性学习两个角度分析机制创新对企业学习过程的影响作用。其中,获得性学习源自对研发型企业外部知识的获取和吸收,有助于研发型企业知识的逐渐变化,它在概念上接近于开发性学习、适应性学习和潜在吸收能力;试验性学习源自研发型企业内部对新知识的转移和开发,有助于研发型企业知识的彻底改变。

3.2 对比分析

与大型企业相比,研发型企业存在一些先天性的缺陷,一方面研发型企业的规模较小,所占有的资源较为有限,另一方面研发型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这些都使得研发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不利的风险因素。但从成长性角度来看,研发型企业的成长性更强,主要表现在知识管理能力和机制创新能力方面,相比于传统企业,其创新能力具有较大优势(如图1)。

(1)传统企业以获取短期盈利为主要目标,在组织架构、资源禀赋以及核心能力建设方面都与研发型企业有着很大差异。传统企业主要依靠规模化生产降低运营成本,从事的多为产业链低端的产品生产与制造,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大部分采取科层制管理机制,家族关系影响较大,对创新的关注度有限,转型升级动力不强,这使其成长力大为减弱。

(2)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较大,员工培训与制度支持到位,科研人员先验知识丰富,能有效将外部潜在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受外力推动,知识始终贯穿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环节,能快速根据市场信息、结合知识搜索工具提升知识整合与利用水平,促进知识与技术在市场上高效对接。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建立了员工培训制度,促进知识共享,有效激发员工的知识获取、消化、转化和应用的热情,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但受企业规模小、管理经验不足、品牌知名度较低等局限,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方面的创新较慢,管理架构、融资机制、风险预警等制度不够健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资源流转能力强,激励机制灵活,能结合市场需求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但企业的自有知识以人力资本形式存在,知识分散程度高,不利于整合。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一般选择延伸发展模式和体制优势,以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率利用分散知识,对本地现有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在企业现有知识领域内增加知识存量、扩充新知识,以体制优势弥补知识管理短板。这种知识和机制动力的综合,聚集成以信息技术外包、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为特色的成长驱动力,最终导致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机制创新能力较强,但知识管理能力较弱。

(4)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既能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优势,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将知识内化,也能融合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高新技术服务特征,发挥轻资产的体制优势,达到知识管理、机制创新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有效嵌入外部知识系统,实现自发性学习与实验性学习的同步进行,提升知识成果共享与技术研究应用水平;二是建立理事会治理模式,采用“无级别、无经费、无编制”管理架构,实施柔性化的人才管理模式,形成创新的体制优势;三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开展战略性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产品研发,突破共性关键技术,构建核心竞争力能力。

图1 基于二维分析框架的企业组织对比分析

3.3 小结

利用二维分析框架,对传统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相较于传统企业,研发型企业在知识管理和机制创新的一个或两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具有高研发投入、高成长性、高端智力驱动的共性特征。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掌握核心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具有较强的知识管理能力,但由于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依靠机制创新形成的惯性推动力效果不明显。第三,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具有轻资产、重服务的特点,机制创新对企业发展促进效应明显,但知识转移与转让带来的知识积累不够,降低了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第四,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在知识管理和机制创新方面优势显著,既能发挥企业灵活的机制优势,也能借助产学研管理机制创新形成高效的知识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成长性。各类型研发型企业特征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研发型企业的特征分析

4 企业类研发机构成长案例研究

4.1 案例选择

本文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选取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在知识管理和机制创新方面的经验。由于新型研发机构首先在广东成长起来,本文选取珠海霍普金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霍普金斯)作为研究对象。珠海霍普金斯于2015年4月成立,主要从事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生物技术等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与服务,作为境外高端人才在粤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了“市场+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具有高研发投入、高成长性、高端智力驱动的“三高”特征,形成了开放式的知识管理体系,企业成长性较强。

4.2 外部环境约束

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处于社会网络中,外部支持可以促进知识的转移与共享,环境约束则会对信息流动和资源获取产生障碍,本文从政府、市场、人才引进3个角度分析外部环境对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的影响与约束。

第一,政府对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的关注度不够。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的国有背景较少,受地方政府关注度较低。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受国有资产及财政资金管理相关要求,很多地市为减少行政风险,扶持政策多向事业单位类的新型研发机构倾斜,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扶持政策缺位,如广州、东莞等地市新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大部分以事业单位类型成立,政府在后期扶持上,大部分资金也投向市属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

第二,初创型企业类新研发机构的市场生存压力大。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在发展初期由于以市场为导向,不以论文、专利数量为导向,造成在申报政府项目、争取财政资金扶持方面与国有科研机构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从事生物医药、电子通信等高风险行业的机构,既要面临市场不确定风险,也要面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的巨大压力;在市场化过程中,当创新成果获得初步的技术成功和市场成功时,大企业会通过“模仿技术+资本推广”的方式快速占领市场,使得初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

第三,初创类研发机构的人才引进成本高。在引进高端人才及团队方面,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主要通过高薪和股权激励方式进行,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用人成本;相比之下,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事业单位性质的科研机构由于高校品牌效应和创新资源溢出效应,能在发展初期就较大幅度地提高雇佣双方信任度,降低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成本。

4.3 成长性分析

(1)知识管理。基于对外部约束的认识,珠海霍普金斯在知识管理上建立了开放嵌入型知识网络管理系统,通过积极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打造开放型人才创新网络,推动知识的国际化流动:依托中美生物医药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加强与美国霍普金斯医学研究所、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合作,推动海内外的优势资源向企业等提供产品、技术和服务;构建开放性海外专家后备团队,持续引进优质海外技术、项目和人才,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资源。目前,珠海霍普金斯已经集聚了87个海外博士团队、近400人的研发创新群体,参与的组织和团队包含了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美国华人商会、生物医药科学家协会等13个科研组织。

在知识获取和吸收方面,珠海霍普金斯将人才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的重要载体,建立知识激励导向机制,发挥人才在知识创造和流动中的关键作用。采用了“以级定薪、以绩定薪、关注市场、技术先行”的发展理念,制定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为科技研发人员提供具有行业竞争力的薪酬待遇,通过科技奖金、项目奖金、绩效奖金以及购房补贴、购车免息贷款、科技人员补贴等福利举措,以及最佳团队、优秀员工、管理创新奖等奖项的评定,提升科技人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加强研发团队的凝聚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对科研人员实施动态激励机制,允许科研人员在研发前期以投资、合作、服务等形式入股,后期以技术转让、技术合作、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产业化和市场化等实现增值。

(2)机制创新。在机制创新方面,珠海霍普金斯借鉴美国霍普金斯研究所的先进管理经验,形成“医学+医药+医疗”三位一体运营模式,构建了以研发能力、服务水平、国际人才为核心竞争力,打造了集研发与生产于一体的医药全产业链条国际协同创新发展平台。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开展行业内共性技术研发;充分利用企业优势,通过制定阶段化发展目标,以构建市场化投融资渠道、建设优越的人才发展软硬件环境、积极与国外尖端机构合作等方式,快速形成自我“造血”能力;坚持把人才、技术、产品、项目的引进和产业化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形成“人才流-技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集合体,打造了“两基地+三中心”发展体系(如图2)。

图2 珠海霍普金斯成长力模型

为解决初创型企业资金缺乏、资源集聚能力弱的问题,珠海霍普金斯利用机制创新推动资源集聚,创造性运用租赁方式建设公共实验室。实验室建设的技术标准由珠海霍普金斯负责提供,具体建设由横琴新区负责,建成后以租赁方式提供给珠海霍普金斯使用,并允许其未来优先回购。建立公共实验室既能减轻高科技企业初创期运作成本,也能提高财政资源使用效率,为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提供基础科研条件。针对生物科技领域的“高风险、长周期、重资产”特点,珠海霍普金斯充分尊重市场化规律和研究发展规律,提出了长期发展路线。在发展初期,针对市场健康管理需求,提供“肿瘤诊疗+再生医学诊疗”技术服务,使得机构能在短期内形成自我“造血”能力,满足日常发展的盈利需求;在发展中后期,发挥核心技术优势,开展免疫治疗、重组蛋白、基因治疗等方面研究,从事干细胞治疗性核酸药物等生物技术及药物研发,依靠研发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为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优势,珠海霍普金斯积极推动企业在新三板上市融资,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建立资金循环利用机制,将大部分资金用于筹建医学实验室、生物工程车间、研发平台建设等。新三板上市极大地促进了珠海霍普金斯在业内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了其衔接国外技术、国内资本的转移能力,促进其增强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的能力,为珠海霍普金斯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品牌基础。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本文结合研发型企业的实践,通过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机制创新的二维分析框架。其中,知识管理过程主要是知识的获取、分享、利用等过程,企业利用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管理机制间接影响知识管理效能;机制创新主要由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人才制度等决定,通过知识学习来影响企业的成长过程。利用该分析框架,本文从理论层面解释了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比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传统企业具有较强成长动力的原因,即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能激发产学研合作、聚集创新资源、提高知识吸收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创新绩效。同时,本文选取典型案例,从发展路径和模式两方面提出如何构建开放式嵌入型知识网络管理系统,以及如何推进研发机制、运营模式、融资模式的变革,最终推动企业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5.2 启示

充分发挥研发型企业体制机制优势,激发企业发展动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研发型企业的培育和管理:

第一,知识管理方面。鼓励研发型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以境内外合作共建或境外高端人才在粤设立的企业创新平台为重点,推动境外高校、科研机构、高端人才与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深度合作;设立研发型企业国际合作专项,推动人才、技术、项目等“走出去”与“引进来”,构建开放式创新网络[25],将研发型企业对外合作情况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对表现突出的授予国际合作奖;积极嵌入国际知识网络,积极参加或举办国际学术论坛,掌握全球前沿技术发展动态,采用技术和人才互换方式深化研发型企业与国际先进机构互动与合作。引导企业类研发机构建立个性化的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形成涵盖基本工资、医疗教育、购房补贴、购车贷款等全方位的待遇体系,设置最佳团队、优秀员工、管理创新等奖项对科研人员进行精神激励,加强研发团队的创新凝聚力。

第二,机制创新方面。鼓励研发型企业建设公共实验室,在发展初期由政府垫资,在运营上采取租赁和自用相结合方式,待机构实现盈利以后由机构优先回购,以此实现财政资金的循环利用,提升企业在发展初期的可持续“造血”能力;对于已建成实验室的研发型企业,可采取专项支持或后补助的形式,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贴。引导研发型企业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渠道,对通过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风险投资等方式获取资本支持的,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搭建新型研发机构与市场化投资机构的对接平台,支持投资经理人为研发型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政策辅导与上市服务;依托省属投融资平台建立“绿色通道”,对优质项目和平台给予优先投资支持。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政策叠加优势,加大对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与支持;引导研发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上年研发投入按一定比例进行补贴。推动研发型企业提质增效,建立分级分类扶持体系,推进企业逐步从“雏鹰”到“瞪羚”再到“科技领军”梯度发展,以市场化方式提升企业创新绩效[26],根据各阶段实际投入额度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设立阶段化考核指标,对各阶段研发型企业发展进行竞争力评估。

猜你喜欢

机制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皮革机制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