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来北往 非遗纽带

2020-03-24陆永盛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席

侨园 2020年12期
关键词:名录仪式文化遗产

文 / 陆永盛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席)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民族多元、文化深广、传统丰厚,地域差异很大,民风习俗、语言等更是不胜枚举,令人目不暇接。东北地区与香港无论在地域、气候、文化、风俗、资源,乃至当地人的体型、性格等均有极大的区别,如果聚焦在东北的少数民族,则这种差异就更为震撼了!为了真正发挥南北非遗的纽带作用,有必要详细介绍香港的非遗现状,让北方的朋友了解香港的实际情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于2004年加入《公约》,成为第六个缔约国,2006年,《公约》正式生效。至此,非遗这个概念,在置锥之地的香港开始引起了关注,政府也推出相应的措施予以配合。首先,2006年在香港文化博物馆内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按照《公约》的框架,进行确认、立档、研究、保存、推广及传承的工作;2008年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督导全港性非遗普查的工作,并于2009年聘请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进行全港非遗普查,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至2013年中才结束,于2014年6月正式公布第一份香港非遗列表,涵盖480个项目,同年12月政府初步建立非遗数据库,供市民网上查阅。香港先后三次向国家文化部申报,成功将香港本地的10个非遗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8月14日公布20个项目列入“香港非遗代表作”。

类别 主项目10 21 74 4 101 209次项目 总数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总数14 18 248 3 36 319 21 34 292 6 127 480

国家级非遗项目包括:

(1)粤剧( 表演艺术,2009年列入世界级非遗)

(2)凉茶(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3)长洲太平清醮(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4)大澳端午龙舟游涌(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5)香港潮人盂兰胜会(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6)大坑舞火龙(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7)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表演艺术)

(8)全真道堂科仪音乐(表演艺术)

(9)黄大仙信俗(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10)古琴艺术(斲琴技艺)(传统手工艺)

2015年5月,成立9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正式升格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深化非遗有关的工作。主要包括:确认香港的非遗项目,予以记录、立文件及进行研究;保存及整理全港性非遗普查及列表的记录与数据,并建立非遗项目数据库;对非遗列表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准备编制首份香港非遗代表作名录;通过教育及推广活动,提升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和重视等。2016年6月,荃湾三栋屋博物馆正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及资源中心,致力透过多元化的教育和推广活动,提升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了解。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经审议后推荐10个项目建议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香港建议非遗名录),2017年2月12日,于三栋屋博物馆公布详情并举行亮灯仪式。接着三个月时间为公众咨询期,人们可透过电邮、函件或传真的方式表达意见,至5月11日结束。2017年8月14日,公布了“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录”中的项目日后有机会申报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获荐的非遗项目包括:

(1) 南音(表演艺术)

(2) 宗族春秋二祭(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3) 香港天后诞(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4) 薄扶林舞火龙(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5) 正一道士传统(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6) 食盆(盆菜)(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7) 港式奶茶制作技艺(传统手工艺)

(8) 扎作技艺(传统手工艺)

(9) 香港中式长衫和裙褂制作技艺(传统手工艺)

(10)戏棚搭建技艺(传统手工艺)

在香港的非遗清单中可以看到,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类所占的比重很高,超过60%,达292项之多,这反映香港社会比较重视传统习俗、宗族仪式和节庆活动。香港是中西融合的城市,虽然不断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因社会和政治长期相对稳定,经济发达,很多中国传统习俗、文化和手工技艺反而得到较好的保存,早年很多习俗仪式在新界乡郊地区保存得非常完整。但在上世纪的中后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业兴旺,吸引大量新界青年投身工业,甚者移民成风,务农者大减,为舒缓市区人口压力,新界大面积城市化,凡此种种,亦令很多传统习俗和文化逐渐被淡化和边缘。很多习俗的形式,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受到限制或被迫改变,要原汁原味保留,恐怕只能一厢情愿!如过去每逢喜庆节日必不可少的烧炮杖(放鞭炮)早就立例禁止了;再如宗族春秋二祭,族群带备生猪祭品到祖坟拜祭后,会在墓地前生火煮食的“食山头”习俗,既是实际需要,也是维系宗族情谊和增强团结的最佳安排,可惜郊野生火同样是被禁之列。

香港由于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非遗保护制度也与国内的四级制有所区别。10年的非遗路,香港整理出内含480个项目的非遗列表,列入国家级名录的有10项。香港是一个行政区,地方不大,只有约1100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若照搬国内的四级制,实行起来效果未必理想,但在保护、扶持、推广发扬,甚至抢救方面,必需有清晰的标志性级别,引起社会的关注,共同出心出力正视香港非遗!因此,香港目前进行的公众咨询,正是把保护制度明确化,即在现存非遗清单中遴选推荐合适的项目,通过公众咨询,把最后确定的项目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这些项目有机会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按我个人的理解,香港的非遗保护系统,实行的应是三级制:非遗清单、香港非遗名录、国家级非遗名录。

南北两地若能在非遗的范畴内加强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两地的差异,互补双方优势,其结果肯定是双赢的。必需注意,时代瞬息万变,思维也要随之改变。到东北不一定局限于严寒隆冬,只囿于皑雪来吸引游人;北方人来香港,也不必硬要坐船观维港,领略大海的波涛。即使同一群体,所需所求也有差异,有爱自然风光的、生态环境的、人文历史的、文化艺术的、传统工艺的、非遗传承的、猎奇创作的……只要我们能用新的思维,就会找到他们不同的需求,设法予以满足,那么两地的合作空间将会很大。

建议由民间团体建立“南北非遗数据库”,数据库必需是全面完善的,核心内容是传承人。通过他们的故事、传承路上的辛劳,以及活态工艺、仪式、表演、口述等的记录,把两地的非遗和传承人汇聚一起,透过讯息的互通对接,紧密地揉合起来。两地传承人可以随时互访交流经验心得,吸取对方精华开阔视野,对活化非遗肯定会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也是最有力保护、传扬、发展和尊重非遗。

建议定期召开“南北非遗高峰论坛暨高端非遗艺术品展销拍卖会”,两地轮流主办。目的是吸引中高端群体,由高峰论坛邀请具份量的嘉宾,带出主题,在媒体广泛报道宣传,介绍相关艺术品,最后把非遗拍卖会推向高潮。愿景是打造非遗的奥林匹克。

建议加强两地非遗培训,分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以传承为目的,设计初中高级课程,毕业后获法定机构颁发证书,成为传承人,因其功能性很强,贵精不贵多;二是以认识体验为主要目的,结合文化参观旅游于一体的“非遗体验深度游”,行程以文化和非遗为主轴,应不同季节和当地节庆设计行程,灵活多变,吸引游人多次到访。现在生活水平正不断提高,这种深度文化体验之旅必会大行其道,发展空间很大。

建议开发绿色农产品,东北的大米、五谷杂粮、木耳、蘑菇、核桃、松子、榛子等,都是蜚声海外的健康食品,只需应现代人事事求健康、处处讲养生的大趋势,以严格专业的质量把关,潜力相当惊人。因此,可以合作开发非遗食品,合办一次“非遗食品展”,将两地有关的非遗饮食、健康食品来一次大汇展,细说食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既可经济获益,又能推广非遗,相得益彰。“香港非遗名录”中就有两项是非遗食品 :港式奶茶和盆菜,其他如菠萝包、云吞、枧水糭等,利用舌尖推广非遗,效果会比想象中理想很多。

随着时代的急速发展,工业革命已到了第四代的智能数码年代,很多传统习俗、文化和工艺都会淡化、流失和湮灭!但是,文化、精神、传统、智慧、民族基因等是不会消亡的,我们的民族能延绵发展到今日,全赖一代一代的祖辈坚守岗位,一直延续传承发扬不断,现在我们接棒了,唯一的任务就是坚守岗位,沿着祖辈的路,做同样的动作,把接力棒传递下去。

猜你喜欢

名录仪式文化遗产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仪式感
仪式感重要吗?
参展商名录
Tough Nut to Crack
同贺名录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