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工程视角下的社会建设

2020-03-23贺新

卷宗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建设组织管理系统工程

摘 要:本文通过对系统工程这一概念的详细介绍,结合着中国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大成就,分析对比了系统工程与社会建设的相似之处。进一步通过对国内外建设过程中的差异,深入研究分析了系统工程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固有特点,并以此为基础,为系统工程在社会建设的应用提出了具有启示性的建议。

关键词:系统工程;社会建设;组织管理

1 引言

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回顾七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国人民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科技进步、制度创新方面都创造了伟大奇迹。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过70年的奋斗,我国经济总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00多亿元到2018年突破90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深海探测、C919大飞机、天眼望远镜等重大科技成果振奋人心,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等国家工程频传捷报,这一项项世界级的工程背后更是反映着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执政能力的先进性。

2 系统工程——组织管理技术

“系统工程”一词出现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当时是指对一些工程实践中卓有成效的观念和方法的命名[3]。而系统工程本身,并不像其他具体学科命名后有着对应的课程内容,而是相对笼统的概念,除了控制理论、计算方法,还包含着运筹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从提出之初就有着理论联系实践的特征。

我国的系统工程学发展与钱学森先生密不可分。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实现了“站起来”的目标,但国际上,面对军事强国和经济大国,中国依旧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在这种环境下想要尽快提高工业化水平和国防军事实力,基础制造业需要快速提升。面对这种一时难以实现的跨越式提高,钱学森1954年《工程控制论》中提到,“用重复地、精度不那么高的元件组成高度可靠的系统”[4],这给基础制造业相对落后的中国对完成相对先进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我国系统工程发展过程中,钱学森结合系统工程、运筹学、控制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清晰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认为从应用实践到基础理论,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工程技术,然后是为工程技术做理论基础的技术科学,再就是基础科学,最后通过进一步综合,提炼达到最高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样的认识中,系统工程是一种组织管理技术,是一种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科学技术并使之定量化以便运用数学方法的新型学科。

3 系统工程与社会建设的关系

在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掌握先进的科学经验,还要学习掌握合乎科学的先进组织管理方法,避免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而在这当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5],一张蓝图画到底”就有了鲜明体现,无形中契合了系统工程的最优理念。

在工科分析中,一个系统某一指标的最优值往往是备受关注的,而要精确地取到这个最优值,就需要用数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建模,而后在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相互制约中,求出符合三者要求的最优解。社会建设也有相似之处。以我的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就是社会这个大系统本身的模型[6],而社会现在所达到的条件就是这个大系统的初始条件,而社会发展的目标或建设目标就是系统的边界条件,只有在充分摸清社会发展规律,认清社会现在所达到的状态,才能更加精确高效地朝着社会发展目标或建设目标前进。

从社会这个大系统的角度来看,各层子系统逐渐降维,直至到个人,这中间经历的分层过程远大于一般的工程系统,因此,还需要考虑到大系统本身时间延时性,即社会系统从底层到顶层或从顶层到底层的作用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中间环节的延时积累。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大多处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不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底层系统在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积累,更不具有充足的经济实力来维持大规模底层系统试验,因此,凭借着社会制度进行了由顶层目标决定底层设计的社会建设。根据国家的具体目标,将任务进行细化,直至分配到底层系统中,在此过程中,由于各层系统的影响规律以及系统统一性的特点,使得分配到底层系统的具体任务目标可能并不是让底层系统性能达到一般意义上的最优参数,但却能保证各底层系统之间的完美契合,使顶层系统能表现出预设的优越性能,这也就是说各层系统之间的目标可能存在着不可调和性,必须有所取舍,低级目标服从高级目标才能实现系统的价值。综上,一个顶层系统设计目标能否实现,底层系统自身性能优越只是影响因素之一,更重要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是系统与系统、层与层之间的相互配合,即组织管理技术。

以我校双一流建设为例,在“世界一流”的目标下,整体系统建设大体上可以分为学校层次、学院层次、系所层次和个人层次等多个层次的子系统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一些具体的任务会分配到个人,乍一看这些任务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好像并没有什么帮助,甚至会浪费时间,但是从学校这个大系统出发,站在“世界一流”目标的视角下看,个人所做的“无意义”的事或许正是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粘合剂,是将一个个子系统完美融入大系统的接口。

更为具体的,如学校课表的排布,顶层的系统目标是每个学生可以按时完成课时任务,边界条件是学生与老师在时间维度上的不可重叠,即一个人不可能同时上两个课,初始条件是一个学期或学年只有固定的授课时间段,在顶层目标和诸多定解条件的约束下,得出的学校整体课表必然是符合这个顶层目标的,而具体到每个学生或老师,他们的课表或许并不如其所愿,甚至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安排,而这些与自己“理想课表”之间的差异就是底层服从顶层、个人服从集体的过程中为系统层与层之间作用规律做出的强制让步。

在我国的社会制度下,凭借着系统工程的分层设计和层与层之间的协调,可以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果,即便在底层系统的基础环节与世界一流有一些差距的情况下,也可以借着高效协调的优势使得顶层社会建设的目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4 结语

在国家、地区或者学校等制定一个建设目标时,注重于提高底层系统中执行者的能力和素质提高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于同层间的边界配合效果以及上下层之间的契合接入效果,对于整个系统的最终目标而言,即使作为单一“元件”的个体再优秀也不一定是系统所需要的,只有能和上下层以及同层的其他“元件”或“系统”密切配合,才是对这个系统顶层建设目标的真正支撑。于此观之,对个人而言,也没有绝对的优差,只有合适的位置与合适的人选,即,相对的绝对。

参考文献

[1]李贞.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9-06.

[2]高翔.新中国成立70年:不断创造伟大奇迹的光辉历程[N].人民日报,2019-04-02.

[3]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湖南:湖南科學技术出版社,1982.

[4]钱学森.工程控制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郑有贵.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跨越发展的法宝[J].人民论坛,2019(13):26-27.

[6]范冬萍.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41(10):77-82.

作者简介

贺新(1996-),男,硕9028班学生。

猜你喜欢

社会建设组织管理系统工程
京德智慧高速信息化系统工程
网络社会风险规律及其因应策略
周口市人工影响天气组织与管理机制建设现状与经验
分组合作教学在数控铣床实训中的应用
广州新型有轨电车通信系统工程应用创新
从社会建设视角看三大差别的消灭
复杂系统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