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平定方言语气词及其时体功能初探

2020-03-23杨蕾

卷宗 2020年2期

摘 要:平定方言属于晋语,大包片。平定方言拥有丰富的语气词,有些只具有表达语气的作用,还有些同时具有语气和时体功能。本文在逐一分析平定方言语气词用法的基础上,从时体范畴的角度,对平定方言语气词的时体功能进行了再研究,总结出平定方言语气词在时范畴与体范畴中的功能与作用。

关键词:平定方言;语气词;时体意义

平定县隶属于山西省阳泉市,它位于山西省中部的最东面。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平定方言属于晋语,大包片,保留有“入声”。20世纪80年代,李荣先生在山西方言的相关研究中提出了“晋语”这个专门术语,并根据“有入声”这一标准,将山西及其毗邻地区从“北方话”中分隔出来。

关于晋方言语气词的研究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少的,较早期的有《阳泉方言语气词研究》,近期相关的主要有刑向东《论晋语时制标记的语气功能——晋语时制范畴研究之一》,宗守云《晋语表轻贬意义的句末语气词“还”》等,但对平定方言点做单独研究或做整体研究的论文还是缺乏的。本文重点通过研究晋中东部的阳泉市平定县方言语气词,概括出一些平定方言语气词的特点,构建平定方言语气词系统化,从而为晋方言语气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关于时范畴和体范畴

在汉语中表达时体范畴的方式很多,语气词是其中的一种。很多学者认为语气词兼带时制功能,时体范畴的功能配合语气词的功能与其他表达时体功能的词一起,构成复杂的时体内涵,方言中更是

复杂。

1.1 时范畴

李铁根在《“了”“着”“过”与汉语时制的表达》中提到:“所谓时制,指的是事件发生时间与说话时间或与另外一个参照时间在时轴上的相互关系。时制有两种基本类型: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前者指事件发生时间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相对时制,根据李铁根《现代汉语时制研究》中采用的分类方法:“事件以某一指定的时间为参照点,若事件与这个参照时间同时存在,则为同时;若事件发生与这个参照时间有先后关系,则为异时。”这种分类方法,以参照时间与事件时间的关系作为分类依据,简明科学,本文笔者采用此分类方法。在平定方言语气词的时体功能中,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是非常清晰的。

1.2 体范畴

长期以来,学界对“体”的称呼不尽相同。高名凯在《汉语语法论》中最早提出了关于“体”的概念与范畴,并做了分类研究。戴耀晶在《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中将“体”定义为“研究与时间关联着的事件”,把“体”分为完整体和非完整体两大类。完整体即从外部观察事件,非完整体即从内部观察事件。

这种分类方法是可以运用于平定方言的实际使用情况的,在本文的研究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运用这种分类方法,同时综合其他各位学者的研究①,笔者在此基础上,将平定方言语气词进行了系统划分,主要分为完成体,经历体,起始体,进行体和持续体。

2 平定方言语气词

语气词本身属虚词类②。平定方言语气词主要有“啦”、“唠”、“呀”、“嘞”、“了”、“来”、“哇”、“啊”、“”、“的”、“还”共11个。经调查研究,语气词“啦”、“唠”、“呀”、“嘞”、“了”、“来”除表示一定的语气以外,还兼有表时体意义的功能。所以笔者将它们划分为单纯表语气的语气词(单纯语气词)和表语气功能兼表时体功能的语气词(功能语气词)两部分。本文试就功能语气词的用法和特点进行探讨。所有语气词笔者均首先以句末语气词为主要分析对象,如有在句中的用法,再分析用于句中的情况。

2.1 “啦”[l?]

1)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表语气

在陈述句句尾表语气时,“啦”多表示对已然事情的肯定或否定语气。

(1)我喝唠药啦!

(2)她不去游泳啦!

或者表示对事情发展进程的推断,表现有新的情况和新的变化,如果此时有强调重音置于“啦”前的形容词或动词,则表示了对这种变化有了生气或不满情绪③。可以用作陈述语气,也可以单纯表示疑问语气。

(3)下雨啦。

(4)闺女毕唠业就上班啦?

(5)走得快啦!(比原先快了)

走的快啦!(走的太快了!)

(6)火大啦!(比原来大了)

火大啦!(火太大都烧糊了!)

(7)明儿这个时候他就到啦!

明儿这个时候他就到啦!(明天他就到了,你别瞎着急!)

2)表时体意义

“啦”可以用于完成体,即表示“行为动作、变化、性狀在参照的时间点上已经完成”,或表示必然会完成的事态变化。可以有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时和将来完成时。此时“啦”所表现的时体意义与普通话的“了1”④基本相同,但仅限用于句尾。

普通话                           平定方言

(8)买了1电脑了2。               买(唠)电脑啦。

(9)买了1电脑了2没有?           买(唠)电脑啦(没有)?

但从语气词方面讲,平定方言语气词“啦”和普通话语气词“了”并不是完全等同的。

普通话                           平定方言

(10)我早就想把书给你了。       我早就想把书给唠你啦。

(11)我把汤喝了。               我把汤喝唠啦。

(12)他早就吃了。               他早就吃唠啦。

在普通话中“了1”和“了2”相遇时,两个“了”就融合成了一个,句中只能使用一个“了”。而在平定方言中刚好相反,“唠”此时相当于普通话的“了1”,与“啦”相遇时要一起出现在句中(如上述例句),此时“啦”仅仅做语气,相当于“了2”。由此可见,平定方言“啦”与普通话“了”并不完全等同,并且在方言中“啦”的使用频率要比普通话“了”高很多,仅限于句尾。同时也证明了平定方言“啦”与“唠”的不同。

“啦”可以用于经历体,与“过”搭配使用,表示曾经历过某事。

(13)这个收拾过啦,不用再扫啦。

(14)我看过这本书啦。

(15)我去过杭州啦。

“啦”还可以用于起始体,此时“开”、“起”是一个起始标记,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动宾之间,表示开始进行某种动作,或开始进入某种状态。

(16)他家的灯笼又亮起啦。

(17)人家又唱开啦。

“啦”还可以用于持续体,表示动作的持续状态,并伴随有其后的作用。

(18)踩恁水就进来啦。

“啦”在平定方言的时体范畴中,运用最为广泛。

2.2 “唠”[l?]

在普通话中有两个“了”,一个是动词后缀或动态助词“了1”,一个是语气词“了2”。平定方言中的“唠”大致与“了1”相同。在上面“啦”的部分已经有提到过。

1)用于句尾或句中表语气

“唠”用作语气词时,可以用作句末语气词,也可以用作句中语气词。首先,用于陈述句中,表达了一种平铺直叙的陈述语气。

(1)他吃唠两碗。

(2)囊花才没有唠。

(3)医生让她把眼忽眨唠一下。(医生让她眨一下眼睛。)

(4)我夜来刚来唠。(我昨天刚到。)

第二,用于疑问句中

句中的疑问语气由语调和疑问词承担,“唠”所表示的语气和它在陈述句中一样,因此在句中把“唠”去掉以后,疑问语气没有改变,在“唠”的后面还可以加“的”,语气和意思扔没有改变。

(5)谁给唠她来?=谁给她来?

(6)书给唠谁啦?=书给谁啦?

(7)你多会儿来唠(的)?

(8)甚时候给唠她(的)?

第三,用于祈使句中

此时和前面讲的“哇”“啊”类似,表示提示劝告,发出命令请求,表达告诫叮嘱等祈使语气。但比“哇”和“啊”情感更加强烈,态度更强硬,语气更加严厉。(情感顺序基本为:哇<啊<唠)。

(9)把电视关唠!(不关不行!)

(10)你不要走唠!

(11)把苹果都给咱切唠!

(12)不要都吃完唠!

第四,用于句子中间,“唠”做句中语气词。和“哇”用在句中时一样,用作句首词语的停顿,有提请注意、缓和语气的作用,但“唠”后面一般就没有一言未尽了,说话人常常心中已经有了主意,情感上更果断。同时也可用于两项对举,不一定是正反两面,但通常比“哇”的使用频率小很多。

(13)这一人唠是好人。

(14)时间唠是还早了。

(15)这会儿唠谁还能有一样正经。

(16)红的唠,好看;白的唠,干净,你自己选哇。

用做假设句前一分句的停顿,表示如果有某种假设条件成立的话,会有某种结果。

(17)明儿下雨唠就不用上地啦。

(18)不知道唠可不敢给胡说。

(19)有事唠我叫你。

用在时间词或时间段后,表示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条件下会做什么事,这个时间条件相当于时间状语。

(20)明儿唠爬山锻炼。

(21)暑假唠上老娘家住两天。

2)表时体意义

“唠”作为一个动态助词,同样表示完成体,可以是将来完成,也可以是过去完成,相当于普通话的“了1”。

(22)上个礼拜忙调动来,咋也来不唠。(上礼拜因为忙调动工作,过不去。)

(23)明儿能逛街呀不能?

感冒的不能,呵(/k?/)不唠!(明天我去不了)

(24)这柿软了才好吃。(柿子软了才好吃。)

(25)水流唠一黑夜。(水昨夜流了一个晚上。)

此外,“嘮”还可以用于表示假设意复句的前一分句,或者单句的前一小句中,即表示一种假设语气,在假设的动作、情况、发生或实现的情况下“将要……”,表示一种假设语气。

(26)万一回来迟唠,在饭店吃唠算啦。

(27)走动唠叫上我。

2.3 “呀”[ya]

1)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

“呀”在平定方言中可以表示陈述的肯定语气,也可以表示疑问语气,都是对将来的事情表示肯定或疑问。

(1)我明天看电影呀。

(2)我看电影呀。

(3)你一会倒走呀?

(4)他告诉我(事态1),他去北京(事态2)呀。

(5)毕唠业(事态1),上班(事态2)呀。

2)表时体意义

从以上例句可知,“呀”在平定方言中标记动作、行为所发生的时间是在将来,是可用于绝对时制(例1、2和3)和相对时制(例4和5)中的。例1、2和3是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动作和行为是在说话之后发生的,不管之后是否有明确的时间点。例4中,事态2是以事态1为参照时间,事态1本身是过去时,事态2便是“过去”之后的相对时制,它表明发生在事态1之后,而讲话时是否已去“北京”不明确。同样,例5中事态1还未发生,但事态2是发生在事态1之后的。因此,“呀”标记动作、行为发生在参照时间之后。

平定方言中“呀”有时与进行体标记“正”或“正到”共同出现在句中,如:

“我正(到)吃饭呀。”这里“正”或“正到”所表达的是吃饭前的一系列事情,而“吃”这一动作是即将发生的,是“我正要准备吃饭呀”的简略说法。“呀”仍然是将来时的标记,没有表示体的意义。

2.4 “嘞”[l??]

1)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尾表语气

“嘞”用在句尾,表示肯定或疑问语气,在平定方言中十分常见。首先用在肯定陈述句中,相当于普通话的“呢”,倾向于“情绪的渲染”⑤。可表示某事情的出乎意料(例1),可表炫耀之情(例2),或用于表示提醒声明(例3和4)。有时候如果用在有感叹语气的句尾,可表示赞叹,夸奖或责备(例5和6)。

(1)他還会做饭嘞。

(2)还是坐飞机去嘞。

(3)这两孩可是皮的厉害嘞。

(4)他是你姐嘞。

(5)那人可是不说理嘞才!

有时在渲染不满、责备的意思时,往往会在“嘞”后句尾加“才”,构成否定句“不……嘞才”使用,更加重了这种不满情绪。

(6)孩奶奶不管嘞才!

第二,在疑问句中时,疑问语气由句中的其他成分承担,“嘞”则表示提醒,与普通话的“呢”相同。

(7)你想吃甚嘞?

(8)你明儿不是走嘞?

(9)他咋嘛嘞?(他在干什么呢?)

前面有提到,平定方言语气词“的”也有表示肯定的语气,那么“嘞”、“的”

和普通话的“呢”是否能够对译,刑向东先生在《论晋语时制标记的语气功能》一文中有阐述,他认为“嘞”表肯定语气,虽然不是所有时候都会带有情绪渲染的“夸张色彩”,但相比同样表肯定语气的语气词“的”,它显然情绪更高昂。同时笔者认为,“的”带有对某一部分的“强调”意味,无论是特点上还是语言习惯上,对译都是行不通的。“呢”也是同样的道理。

第三,用于前句语境的省略问句,疑问内容由前句决定,意思是“你要怎么样?”或“你是什么情况?”。

(10)他吃面呀,你嘞?

(11)他开学上二年级呀,你嘞?

第四,若无上下文语境、但有情景语境的省略问句,一般表示“在哪里”、“去哪儿了”的疑问语气。

(12)我书包嘞?

(13)桌嘞?

第五,用于假设问句,表示“要是……的话,怎么办?”。一般假设的情况都是不好的,不在计划和预料内的。

(14)要是今儿迟到唠嘞?(要是今天吃到的话该怎么办?)

(15)要是她不知道嘞?

(16)明天下雨唠嘞?

除此之外,“嘞”做句中语气词,也可以表示列举,不常用。

(17)茄嘞、鸡蛋嘞、黄瓜嘞、辣椒嘞都给咱买上点儿。

2)表时体意义

“嘞”可以标记进行体,既能表示现在进行态,又能表过去进行态,能用在两种时制中。表示在参照时间内正在持续性发生着的某种动作和行为,即事态的持续进行。例如:

(18)你干甚嘞?我看书嘞。

(19)我写作业的时候(事态1),他正看电视(事态2)嘞。

(20)他忙着上学嘞。

例2中事态2是以事态1为参照时间,事态1和事态2是在同一时间里发生的。“嘞”尝尝与副词“还”连用,表示仍然持续着某种状态,可表持续体。

(21)雨还下嘞。

(22)花还开着嘞。

(23)我还在家嘞。

普通话中表示进行体,往往会在句子中出现副词“正”、“正在”或“在”,所表示的句意不变,但是在平定方言中,只与“正”的结合且受限制,一般情况下,用绝对时制表达时,“正”可有可无,用相对时制表达时,“正”则必须使用。

(24)他正写作业嘞。/他写作业嘞。

(25)我写作业的时候,他正看电视嘞。

* 我写作业的时候,他看电视嘞。

前面我们有提到“嘞”的作用有时候类似于“呢”,而“呢”在普通话句子中是可以省略的,但在平定方言中“嘞”是绝对不能省略。

(26)“我在吃饭呢。”          “我吃饭嘞。”

“我在吃饭。”                 *“我吃饭。”

(27)“正躺着休息呢”。        “正躺恁休息嘞。”

“正躺着休息。”           *“正躺恁休息。”

2.5 “了”[l?]⑥

1)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中表语气

“了”用在陈述句中表示进一步确认某人或某物具有某种“能力、习惯或性状”,是肯定语气。陈述句比较常见。

(1)他喝酒了。(他很会喝酒/他有喝酒的习惯。)

(2)这房间大了。(这个房间很大。)

用在疑问句中则是对某人某物可能有或即将有的“某种能力、习惯或性状”进行询问,或询问“事情近期的发展状况”,固定格式为“VP不了?”,用作疑问语气。

(3)小孩咳嗽不了?(小孩子现在是否出现咳嗽症状?)

(4)上学不了?(什么时候开学?)

(5)考试不了?(最近是不是要考试了?)

(6)在不了?(现在人在没在?)

方言中的“了”与“啦”不同,“上学不了?”表示的意思是问有没有开学?或是不是到了开学的日子?上文提到“啦”是“对已然事情的肯定或新的变化进行询问”,这里如果把“了”换成“啦”,“上学不啦?”表达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表示询问“你还上不上学?”或询问“是上班了还是退学了?”的意思。

2)表时体意义

凡是用在动词谓语句末的“了”,表示肯定事情的已然态,且动作一直持续到现在,是持续体。

(7)孩这趟儿干甚了?(你家孩子一直在做什么工作?)

当兵了。(一直在当兵。)

(8)他还没有来了。

(9)我还没有准备好了。

上文说到“嘞”常与“正”联用表示持续进行,而“了”则不与“正”等副词连用。

2.6 “来”[l?]

1)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中表语气

“来”用于陈述句,表示一种平铺直叙的肯定语气,对过去的,已经发生的事情表示确认。用于疑问句,表示对过去的,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询问,表示疑问语气,当疑问句中出现疑问词,疑问语气由疑问词承担,来表示肯定语气。

(1)俺两人看戏去来。

(2)刚刚儿写作业来,没有听见。

(3)厨房做饭来。

(4)上个星期你还在家来?

(5)今儿早起爬山去[k?]来?

(6)谁说不是来?

(7)今儿几号来?(你之前说今天几号来着?)

在对话过程中,“来”可以直接放在名次或者代词的后面,表示对曾经发生的事情的肯定或疑问,是一种连接语境的省略句。

(8)谁来?(谁干的?)

我来。(我干的。)

在平定方言中,“来”是可以重叠使用的,除表动作、行为的曾经发生外,还起到加强语气和情感的作用。在肯定句中加强肯定语气,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例如:

(9)上课咋啦迟到?我拿伞来来。

(10)你真的看电影来来?真的。

2)用于祈使句中表语气

“来”有的时候还表示祈使语气,或单独一个字做分句使用,或用在“哇”前,构成“哇来”用在句尾,表催促和嫌弃,态度强硬。基本上就是因为嫌弃听话人做某事做的差劲,说话人强行自己来做。

(11)起开,来!(你快点起来让开!)

(12)我给你收拾哇来!(还是我给你收拾吧!)

这种用法和表示过去的用法是完全不同的,它单纯表语气,无需做特别的区分。

3)用于句中表语气

“来”也有用在句中的时候,用在让步句前一分句的句尾停顿处,是一种后悔假设,后悔或遗憾“过去发生或未发生”的某种情况。

(13)不知道来,也就算啦。(如果你不知道也就算了,可是你知道。)

(14)有一个甚东西来,给支上点儿。(以前这里要是有个东西做支撑就好了。)

(15)上回给唠他来,就好了。(如果上次见到就给他就好了。)

4)表时体意义

“来”表示某事情、动作发生在过去,是一种过去经历体。

(16)我夜来看电影来。

(17)上个礼拜忙装修家来。

(18)小时候我还来过这个耍来。

(19)他在俺家吃饭来。

无论动作、行为发生在什么时候,只要在说话前就已经发生、经历过,都能用“来”表示。“来”只出现在绝对时制中,不能与相对时制相结合。这是因为经历体是完整体,对一个完整的时间来说,它不是还未发生,就是已经发生了,而“来”只能表示过去经历体。

(20)*他一会来的时候,我吃饭来。

“来”在表过去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出“确认造成特定结果”的原因的用法,用来表示给现在造成影响的原因。

(21)你咋啦身上这些泥?

刚刚儿不小心溅上来。

(22)你身上咋都是湿的?

下雨来!

由上文我们可以发现“来”、“嘞”、“呀”在时制中形成了一条时间链,

1.你干甚来?   我包扁食(饺子)来。   过去时

2.你干甚嘞?   我包扁食嘞。           现在时

3.你干甚呀?   我包扁食呀。           将来时

它们在成句时,表现出非常完整和明显的时制概念。分别表示经历、进行和将来体,它们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形成一个时间链。在是非问句的否定答话中,我们能更清楚地体会到 “来”、“嘞”、“呀”表达时间概念的连续性。⑦

平定方言语气词丰富,且用法和功能复杂,语气词是时体功能比普通话显著,也是平定方言里普遍运用的一种表达手段,它们共同构成了平定方言丰富的语言表现力。本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例句对平定方言语气词做了整理、归纳和分析。希望能为家乡方言的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注释

①邱闯仙在《山西平遥方言的时体系统初探》中,对平遥语气词根据体范畴进行了分类,这里笔者借鉴基本的分类方式,以适用于研究山西平定方言语气词的时体功能。

②本文采用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观点。

③刑向东《论晋语时制标记的语气功能》一文中有对这一点做归纳,将这一特点归为晋语语气词“了”的作用,主要出现于陕北晋语中。

④朱德熙《语法讲义》中将“了”分为两种类型,“了1”出现在动词后的为动词后缀,表示已经完成了的事儿。“了2”凡出现在体词后的为语气词。

⑤王鹏翔、王玉彪将陕北晋语“嘞”的语气功能概括为“语气强调和情绪渲染”,这里笔者认同此说法并引用。

⑥“了”受普通话影响同,[l?]的开口度比“嘞”略微大些,不是很明显。

⑦李彩霞《阳泉方言语气词的时体功能》对这一点做了详尽说明,同样适用于平定方言,这里不再做赘述。

参考文献

[1]戴耀晶.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M].安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邢向东.论晋语时制标记的语气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2015,39(4).

[3]邢向东.陕北晋语语法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邱闯仙.山西平遥方言的时体系统初探[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

[5]史秀菊.山西方言体态系统的特点[M].汉语方言时体问题新探索,2014.

[6]李铁根.“了”“着”“过”与汉语时制的表达[J].语言研究,2002(3).

[7]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8]侯精一.汉语语法论[M].现代晋语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9]龚千炎.谈谈现代汉语的时制表示和时态表达系统[J].语文研究,1991(4).

[10]朱德熹.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1]李彩霞.阳泉方言语气词的时体功能[J].山西大学学报,2001(1).

[12]乔全生.晋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3]宗守云.晋语表轻贬意义的句末语气词“还”及其从副词到语气词的演化历程[J].励耘语言学刊,2015(1).

[14]王文卿.晋源方言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1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6]王鵬翔,王玉彪.《陕北方言“嘞”“囕”与“来来”》[J].延边大学学报,2003(2).

作者简介

杨蕾(1993-),女,汉族,山西平定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